80%退货率、卷款跑路,之前“躺赚”的电商大佬,为何集体凉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6 22:02 1

摘要:500万粉丝的“罗拉密码”停播的那天,后台客服一次性收到了近两千条退货申请,队列直接卡死。

500万粉丝的“罗拉密码”停播的那天,后台客服一次性收到了近两千条退货申请,队列直接卡死。


短短五个月后,“高凸佳品”熄火,“张大义”关店,“季先知”破产。


同一个问题被反复抛出——卖得动,却不赚钱。


后台流水很高,但到手现金几乎为零,这就是当下直播电商的普遍状态。


先给出一组最直接的数字。


1。直播间平均退货率:两年前35%,如今逼近75%。


2。平台年营销费用:2024年突破3500亿元,同比多出400亿元。


3。中小商家亏损面:官方抽样显示超过70%。


在退货、投流、平台抽佣的三重夹击下,毛利20%以下的品类几乎注定亏本。


很多人质疑:头部都倒了,中小还有机会吗?


答案并不简单。


站在金字塔底部,大多数商家只看到流量入口,却看不到流量价格。


快递一单3元起、运费险1。2元、平台技术服务费5%起、主播坑位费3000元起、投流千次曝光价120元起。


成本数字每天写在白板,运营却不敢细算,因为越算越心凉。


只盯GMV而不算净利,是直播团队的第一条致命错误。


再看现金流。


服饰、母婴、美妆三大退货高发类目,常态化“仅退款”。


消费者提交申请,资金瞬时冻结,供应链必须继续发货。


于是,库存占压、货款冻结、现金枯竭,三个环节无缝衔接。


直播电商不是把商品搬到镜头前,而是把现金流搬到悬崖边。


很多从业者把失败归因于平台规则,其实根因在经营模型。


以一个10万粉丝的小店为例:


每天直播4小时,投流3000元,引入1。5万观看人次,转化率3%,客单价89元。


当日销售401件,预估GMV约3。6万元。


退货率按70%计,净出库120件,实际收入1。07万元。


扣除投流、快递、人工、折旧后,单日亏损约2400元。


流量成本已经成为决定生死的硬指标,而不是可选项。


那还要不要做直播?


仍然有人赚钱,他们共同特征很清晰:


1。自有品牌,自控毛利在40%以上;


2。供应链工厂直发,降低周转;


3。主播自己就是品牌创始人,减少坑位费;


4。80%以上订单来自老客复购,投流占比被压到20%以内。


用数字说话:


同样的3。6万元GMV,自有品牌毛利45%,退货30%,综合费用25%,单日净利可守住3600元。


直播带货的正确姿势是提前锁定毛利和复购,而不是追逐短期爆单。


很多人问,普通人还能切入吗?


给出最务实的判断:


A。手握供应链或可控工厂,可以做;


B。有强用户资产或垂直社群,可以做;


C。只有一腔热情和几万元启动资金,建议观望。


原因同样简单:


平台红利期已过,流量定价透明,低成本试错空间极小。


在成本无法压低、差异化不足的情况下入局,是把现金换成快递单号,再换成退货包。


结尾只说一句行动指南:


先算现金流,再谈流量;先定复购率,再做投流;先稳供应链,再开播。


理解这三条,再看直播间的灯光、人气、弹幕,你会发现它们本质只是计划书上的一个放大镜。

来源:进取苹果pMCk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