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王小丫在央视的话语权绝对够牛,她那一阵可是名副其实的当家花旦,不仅专业实力强,就连观众都一个劲儿的点名说要看她!
文丨人参
当年《开心辞典》里的王小丫真是风靡全国,简简单单的一句请听题不知道成了多少人的童年。
但是主持生涯顺风顺水的王小丫感情生活确实一点都不顺,先后经历了两段婚姻都没能走到最后。
而且2016年之后,她慢慢的淡出了央视一线,几乎没什么消息传出来了。
王小丫当初是为什么离开央视的?现在又在干什么?
曾几何时,王小丫在央视的话语权绝对够牛,她那一阵可是名副其实的当家花旦,不仅专业实力强,就连观众都一个劲儿的点名说要看她!
当年,她凭借《经济半小时》在央视打开知名度之后,谁看了都得夸一句这主持人干练又漂亮。
但是真正成就王小丫的还得是《开心辞典》,那时候她的一句“请听题”不知道是多少人打开电视的动力。
《开心辞典》最火的那阵,几乎全国的观众都在追,现在还有不少人生了孩子之后给自己家的小孩起名小丫,就是希望自己家的小孩未来能够像王小丫一样有才气。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丫的感情生活其实并不顺利,1992年,她在四川大学进修的时候和辅导员吕成功确定了恋爱关系。
毕业之后两个人顺理成章的结婚,吕成功没选择继续走这条路,而是去下海经商了,王小丫则是在1999年去央视去闯主持人的殿堂。
两个人长时间不在同一个地方,再加上央视对主持人的要求特别高,双方能见面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最后王小丫不愿意放弃事业,吕成功希望她回归家庭,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最重要的是王小丫当时已经靠着《开心辞典》红遍了大江南北,没有人比她自己更知道这份工作的重要和意义。
如果真的能这么轻松的放弃,她这么多年的打拼不就付出流水了吗?
从那之后的王小丫一门心思在拼工作,直到2009年,外界才传出来她和比自己大13岁的曹建明结婚。
这就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周涛,她有多优秀就不用说了,现在的央视还始终流传着周涛的神话呢。
但是她这辈子也是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的老公不赞同她闯事业,两个人那时候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最后用一纸离婚协议结束了多年的感情。
直到周涛遇到无条件支持自己事业的现任丈夫,才算是彻底安定下来。
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职业女性永远要在事业高峰和个人情感之间找平衡,这类现象在高压职业领域特别明显。
就拿央视主持人来说,女性要是想在这一块有突破,需要付出大批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就没法子特别完美的兼顾感情。
但是不管是选择感情还是选择工作,都是个人的意愿,只要不后悔,走哪条路都是好的。
有第一段婚姻的时候,王小丫正在全心全意的充斥事业,那时候正挤破了头从地方台往央视拱。
她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处理稿件和采访,就连吃饭都得挤出时间去吃,又怎么可能会要孩子。
她的第二段婚姻虽然幸福,但是架不住身体不行。
这里的身体不行,说的可不是王小丫的丈夫,而是她自己。
曹建明非常支持王小丫的工作,从来没有想把她困在家里,王小丫自己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往上冲一冲。
本来,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王小丫应该在央视风生水起的一直干下去,结果2016年,她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急性肾衰竭。
那时候的她刚指导完《回家吃饭》,整个人的状态不对,直接晕倒了在了工作现场,送到医院之后她才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多严重。
那一段时间王小丫不得不停下手里边的所有工作去接受治疗,甚至还熬过了肾移植手术之后的多次并发症。
好在曹建明一直不离不弃的陪在王小丫身边,帮着她度过了透析最困难的那段时光。
等到她身体恢复好了的时候,事业上已经错过了最黄金的那段时期。
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动,再加上观众审美的调整还有优秀的后备主持人接连出现,大屏幕上几乎没有王小丫大展拳脚的地方了。
最重要的是经历过肾移植的王小丫身体状态非常虚弱,她就算有想继续搞事业的心,也得对有心无力这几个字低头。
而且她的身体状态也不适合要孩子,这些年只能慢慢的修养。
现在的王小丫已经56岁了,她开始慢慢的淡出公众视野,每天过着规律健康的生活,偶尔身体状态好的时候还会去做做公益,客串一下综艺。
去年,她还出了本书叫《向光而行》,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工作和生活经历都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人生感悟。
这就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港圈的传奇艺人郑裕玲,她可是TVB出了名的拼命三娘。
这人白天出去拍戏,晚上还主持财经节目,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事业上,主动的放弃了婚姻和孩子。
那时候不少观众都说她特别拼,但也有不少人被郑裕玲给鼓舞了,毕竟一名女性能这么勇敢的冲事业也很少见了。
现在她已经70多岁了,依旧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大屏幕,前年不仅客串了电影,还开设了自己的社交网站频道。
去年郑裕玲参加的综艺《嘉人自友约》播出之后,还有不少人夸赞她的精神状态堪比内地刘晓庆呢。
说白了,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虽然生育和家庭并不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也没有人规定谁必须得做什么,但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忽略身体健康。
老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旦察觉到身体损耗严重,或者职业节奏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必须得迅速调整生活重心。
这种行为也是在现在快节奏发展的大环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毕竟身体好了才能去做想做的事儿。
来源:池深见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