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两家良心公司,最多四家社保同时重仓,低至4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6 07:20 3

摘要:在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中,可控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工程现实。2025年以来,美国NIF多次实现“点火”并输出超输入1.5倍的能量,中国EAST装置更是创下维持1亿°C等离子体超17分钟的世界纪录,而新成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瞄准2050年聚

当科技巨头争相押注核聚变,这两家不到25元的公司正被社保基金悄悄收入囊中。

在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中,可控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工程现实。2025年以来,美国NIF多次实现“点火”并输出超输入1.5倍的能量,中国EAST装置更是创下维持1亿°C等离子体超17分钟的世界纪录,而新成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资本早已闻风而动——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全球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

在A股市场,一众核聚变概念股中,有两家公司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深耕核聚变关键技术,更获得多达四家社保基金同时重仓,且股价均不到25元。

01 能源革命的里程碑:核聚变不再遥不可及

可控核聚变曾经被戏称为“永远的50年”,但这一说法正在成为历史。

2025年7月,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作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成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与此同时,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证实,中国聚变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用以验证其在上海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citation:5]。

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加码,生态环境部近期组织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磁约束聚变装置(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首次将聚变装置纳入环评体系。

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聚变产业化监管层面迈出关键一步,为商业化进程铺平道路。

02 产业链全景图:万亿市场启动在即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绵长,涵盖上游核心材料、中游设备集成与下游工程应用三大环节。

据太平洋证券研报,上游核心材料与关键部件包括超导材料、耐辐照钨合金等,技术壁垒极高;中游核心设备与系统集成涵盖聚变装置主机及各类子系统。

而下游工程应用与商业化则以中国核电等央企为主导。

上游材料领域,西部超导是国内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量产的企业,其超导产品核心应用于ITER项目磁约束系统。

安泰科技作为央企背景的核聚变核心部件龙头,其子公司安泰中科是全球聚变装置涉钨部件核心供应商,累计交付数万件产品,市占率超八成。

中游设备环节,上海电气是国内少数具备核聚变装置整体集成能力的企业,为ITER项目提供超导磁体支撑结构、馈线系统等关键装备。

联创光电则是高温超导磁体全球龙头,中标中核集团核聚变重大项目,提供高温超导磁体系统。

03 隐藏的王者:久立特材的核聚变布局

在众多核聚变概念股中,久立特材显得尤为低调,但却是社保基金的“心头好”。

这家公司的不锈钢管和特殊合金管材的产销量多年居国内首位,总市值约233亿元。

公司在互动平台明确表示,已积极参与ITER项目,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包括PF导管(方圆管) 在内的关键材料。

PF导管是托卡马克装置中关键部件,用于等离子体控制与约束,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

尽管公司坦言该业务板块在当前整体布局中占比尚小,但其对可控核聚变材料研发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久立特材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核聚变布局,更在于其扎实的业绩表现——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最高达到14.9亿元。

而且,公司近期获得大股东增持168万股,增持市值3747万元,显示出控股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04 社保基金的聪明钱:指向能源未来

社保基金一向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著称,其持仓动向往往预示着长线投资机会。

最新数据显示,久立特材二季度获得四大社保基金组合同时重仓。

具体来看,养老基金一零零一组合重仓公司2000万股;养老基金一五零一一组合重仓1603万股;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重仓1601万股;社保基金一一五组合重仓1600万股。

多家社保基金同时重仓一家公司的情况在A股市场并不常见,这充分反映了专业投资机构对久立特材在核聚变领域布局的认可。

从股价表现来看,久立特材目前股价24.37元左右,远低于许多热门概念股,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相对低位的入场机会。

05 另一家潜力股:白银有色的超导材料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核聚变概念股是白银有色,其股价仅4.2元左右,是真正的低价核聚变概念。

公司具备铜、铅、锌、金、银多品种有色金属综合发展的独特优势,下属长通公司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更重要的是,其主导产品高、低温超导电缆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等项目。

超导电缆是托卡马克装置磁体系统的核心材料,直接影响磁场的强度与稳定性,技术门槛极高。

二季度,北向基金重仓白银有色1676万股,合计持有6233万股,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

同时,公司高管9月份增持公司10000股,虽增持金额仅3.96万元,但传递了内部人对公司前景看好的积极信号。

06 投资逻辑与风险: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投资可控核聚变概念,需要平衡长远前景与现实业绩。

从成长空间看,若核聚变电站顺利实现商业化,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将率先受益于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

但投资者也需清醒认识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时间表可能长达数十年,概念炒作与基本面存在脱节风险。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核聚变领域的业务占比仍然较低,如何甄别企业的真实参与度至关重要。

以久立特材为例,公司虽然在互动平台确认参与ITER项目,但也明确表示该业务板块在当前公司整体布局中占比尚小。

这意味着投资者既需要关注企业在核聚变领域的技术积累,也要考量其传统业务的稳健性,形成“既有想象空间,又有业绩支撑”的投资组合。

07 独特见解:为什么社保基金偏爱这两家公司?

在众多核聚变概念股中,为什么社保基金偏偏重仓了久立特材这类公司?

其一,业务匹配度高。久立特材作为特种不锈钢管龙头,其产品本身就是核聚变装置中冷却系统、真空系统的关键材料。

其二,业绩确定性强。即便核聚变业务尚未贡献显著收入,公司在传统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然强劲,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达7.58%。

其三,技术壁垒坚固。核聚变装置对材料要求极高,以久立特材为例,公司为ITER项目供应的耐高压高温不锈钢波纹管,产品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证。

其四,估值相对合理。相比一些动辄百元的高价概念股,这些公司股价均在25元以下,为社保基金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随着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成立和HL-4装置的规划,中国的核聚变产业化进程已按下快进键。社保基金斥资重仓这两家公司,正是看中它们从传统业务中汲取稳定现金流,同时向尖端领域延伸的双重优势。

资本市场永远青睐既有现实业绩又有未来想象的空间的企业,这两家公司正是这一投资哲学的完美体现。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交流经验,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作推荐,投资者据此买卖,风险自担!)

来源:经济老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