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生姜行情:销地涨疯、产地惜售,差价14倍 涨价还能撑多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6 01:08 1

摘要:销地全面涨价且梯度分明:北方市场,山东菏泽喜地市场通货姜从节前3.67元/斤反弹至3.72元/斤,优质水洗姜4.1元/斤;北京新发地通货姜4.8元/斤,精品洗姜因餐饮需求涨至5.2元/斤,较9月下旬高0.6元/斤。南方市场涨幅更明显,重庆双福市场通货姜4.20

10月5日生姜市场呈“两头热、中间慌”,区域价差显著。

销地全面涨价且梯度分明:北方市场,山东菏泽喜地市场通货姜从节前3.67元/斤反弹至3.72元/斤,优质水洗姜4.1元/斤;北京新发地通货姜4.8元/斤,精品洗姜因餐饮需求涨至5.2元/斤,较9月下旬高0.6元/斤。南方市场涨幅更明显,重庆双福市场通货姜4.20元/斤,水洗姜较节前涨0.3元/斤至4.5元/斤;云南昆明王旗营市场水洗姜10月1日回升至3.55元/斤,带泥姜4.05元/斤。

产地涨价却藏尴尬:山东主产区分化,安丘通货姜从4.3元/斤涨至4.6元/斤,昌邑优质姜破4.8元/斤,莱芜次等姜3.9元/斤;云南罗平带泥姜3.8-4.0元/斤,平远街新姜3.25元/斤;河北青苗姜10月1日2.7元/斤,河南新野通货姜从4.45元/斤微升至4.55元/斤。虽收购价上行,但农户惜售,山东安丘姜农直言“跌怕了,涨价才惜售”,致产地流通量较节前减30%。

更突出的是价格“分裂”:河北青苗姜2.7元/斤、山东昌邑通货姜4.6元/斤,经流通环节后,北京终端13元/斤、重庆10-12元/斤,差价最高14倍,中间环节成最大受益者。

涨价源于供需变化,数据可证。

需求端是直接动力:

山东9月22日生姜需求指数902.1,较一周前升64%;重庆9月28日需求指数271.6,云南昆明9月24日后回升至106.7,节日间稳在60以上。

国庆家庭聚餐、餐饮复苏拉动刚需,美团三季度川渝、鲁菜订单增18%;京东生姜搜索热升23%,拼多多“国庆囤货节”销量环比增45%。

叠加山东“鲁贸兴农”推动直采,经销商补库意愿强,山东曹县批发量增20%,销地价随之上涨。

供应端“青黄不接”火上浇油:截至9月底,山东潍坊、青岛老姜库存不足30%,较去年降12个百分点,农户基本清库;

新姜未大量上市,山东主产区供应指数较8月中旬降15%,低于去年同期。

且农户惜售,山东安丘出货率不足40%,加剧供应紧张。

不过10月上旬黄淮海天气利好新姜生长,且该区域播种面积同比减6.3%,为农户惜售提供“底气”。

冷静看数据,涨价难持续。

一是需求“昙花一现”:国庆需求即将消退,2024年国庆后首周全国生姜批发量环比降35%,价跌0.3-0.5元/斤。

当前高价靠节日效应支撑,重庆双福、山东曹县已现批发商缓采迹象。

二是供应“堰塞湖”隐患:10月上旬山东、河南天气利于新姜采挖,预计10月中下旬批量上市。

2025年全国种植面积虽减,但供应仍足,部分产区扩种,北方亩产可达七八吨,新姜集中上市将反转供需,价跌风险大。

三是市场情绪易“反转”:当前“惜售-涨价-更惜售”循环脆弱,

若10月下旬新姜价低于农户预期,恐引发抛售,

2024年山东昌邑曾一周跌1.2元/斤。且消费者可换调味品,高价将抑制需求。

来源:微风吹散我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