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整团铁线虫从螳螂肚子里爬出来,像黑色电话线成精,结果丢给蟑螂当辣条——蟑螂啃得满嘴打滑,转头去舔地板缝。
“一整团铁线虫从螳螂肚子里爬出来,像黑色电话线成精,结果丢给蟑螂当辣条——蟑螂啃得满嘴打滑,转头去舔地板缝。
”
别笑,这画面上周在B站直播里真实上演,弹幕齐刷“蟑螂:我牙呢?
”
有人以为蟑螂是垃圾桶成精,啥都能炫。
实测打脸:铁线虫硬度≈指甲盖,莫氏2.5,蟑螂口器直接原地罢工。2023年《寄生虫学期刊》拿纳米压痕测过,那层几丁质-蛋白复合壳,干燥后硬度再+30%,蟑螂咬得动才怪。
更损的是,铁线虫根本不屑跟陆地bug玩。
剑桥今年发现,人家在水里会放“香水”——一种水溶性氨基酸信号,专门勾引石蛾幼虫来啃;石蛾有对应受体,一闻就上钩,铁线虫顺势完成生命周期。
蟑螂?
鼻子不对版,信号接收器缺失,舔半天只当免费补水,难怪镜头里它吸溜得比啃还带劲。
实验区温度26℃,刚离体的虫含水70%,状态最软,蟑螂都拿不下,要是放空调房吹两小时,硬度再涨,直接变“昆虫版钢筋”。
所以下回谁想复现,记得恒温箱+新鲜虫,不然白给蟑螂表演“舔而不吃”。
有人担心螳螂被寄生是不是“虫灾”。
日本昆虫学会去年普查,一只成年螳螂平均带3-5条,最高纪录12条,那“一整团”真不算夸张。
铁线虫控虫手段也贼精:先让螳螂跳水淹死,自己再从肚子钻出找水源,全程螳螂像被遥控。
说到这儿,蟑螂虽然啃不动,却也不是毫无用处。
实验室角落,土壤螨虫三天就能把铁线虫尸体啃成空壳,速度比蟑螂快十倍。
下次直播不妨换“螨虫大军”,让网友看看真正的“分解者天花板”。
一句话总结:铁线虫是陆地昆虫的“牙齿磨刀石”,蟑螂啃不动不丢人,只是再次证明——自然界没有万能清道夫,谁都有菜单黑名单。
来源:苏子科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