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休市8天,A股节后第一周咋走?高波动期,这两类股千万别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6 06:52 1

摘要:国庆8天长假快结束了,A股10月9号就开门交易了。对咱们股民来说,这8天既想好好放松,又忍不住盯外围行情——毕竟休市时间越长,变数越多。结合国庆期间全球市场的动静、国内政策信号和资金流向来看,节后第一周A股大概率是“震荡着往上试”的行情,不会单边涨也不会单边跌

国庆8天长假快结束了,A股10月9号就开门交易了。对咱们股民来说,这8天既想好好放松,又忍不住盯外围行情——毕竟休市时间越长,变数越多。结合国庆期间全球市场的动静、国内政策信号和资金流向来看,节后第一周A股大概率是“震荡着往上试”的行情,不会单边涨也不会单边跌,但“波动大”是肯定的,尤其是两类股票,得特别小心。

想知道A股节后怎么走,先得看看外围市场这8天的“预热表现”。整体看是偏暖的,但也不是没风险。

美股接着强势,10月3号三大股指全创了历史新高,道指涨了0.17%到46519点,纳指涨0.39%到22844点,主要靠AI板块拉着,英伟达连涨三天创新高,AMD、英特尔也分别涨了3%和4%。欧洲市场也稳,德国DAX30、法国CAC40分别涨了1.28%和1.13%,泛欧股指连两天创历史新高,能源、工业板块是主力。

最意外的是港股,国庆期间恒生指数涨超6%,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涨了8%多,南下资金跟疯了似的买了350多亿,明显是提前消化了国内政策利好和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亚太其他市场也跟着涨,日经225涨0.87%,韩国KOSPI涨2.7%,整体给A股铺了个偏积极的底子。

但坑也不少,这也是节后波动的源头:一是人民币稍微贬了点,从9月30号的7.02贬到10月3号的7.1195,贬了大概1.4%,可能会短期影响外资流入;二是原油价格跳涨,布伦特原油从87.2美元一桶涨到90.5美元,涨了3.7%,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有点冒头;三是中东局势一直紧张,地缘风险说不定啥时候就搅乱市场情绪,让大家更想求稳。

外围是“引子”,国内的政策和资金才是决定A股走势的核心。从国庆前后的信号看,市场有明确支撑,但短期也得面对业绩的考验。

政策端的“定心丸”给得很足。央行9月30号就明说了,10月9号要放1.1万亿逆回购,提前给市场补钱,免得节后钱不够用。消费刺激也加码了,第四批690亿国补10月1号就开始用了,覆盖家电、数码、汽车等五大类,再加上国庆假期国内游客比去年多12%、旅游收入多15%的消费数据,内需回暖的信号很清楚。地产方面,一线城市“9·30”新政满一个月了,二手房成交量比之前多40%,政策效果慢慢出来,对产业链的拉动也会跟着释放。

资金面也有好信号。节前北向资金虽有点晃,但单周还是买了230多亿,重点加仓了银行股,说明外资认可A股的长期价值。杠杆资金也敢进场了,9月29号两市融资余额比前一天多了44.28亿,ETF净申购超800亿,显然机构资金节前就悄悄布局了。

不过短期最大的坎是三季报。10月到了业绩密集披露的时候,前期涨得多的板块要是业绩跟不上估值,很容易被“杀估值”。从已经发的预告看,部分科技细分领域和消费子行业可能业绩没达到预期,这会是节后市场分化的主要原因。

把内外因素放一起看,节后第一周A股大概率是“震荡往上走”,但波动会比节前大,不是“躺着赚”的行情,具体有三个特点:

一是“开门红”概率大,但难一直涨。历史数据显示,A股节后首周涨的概率有70%,加上外围普涨、国内政策托底,10月9号开盘冲高的可能性很大。但现在上证指数在3882点,刚好到箱体的上边沿,3900点整数关口压力不小,要是没成交量跟上(得超过2.5万亿),很难一下子站稳,冲高后大概率会掉下来震荡。

二是板块“冷热换得更快”。节前涨得猛的AI、算力这些高位科技股,可能因为资金“见好就收”回调,而银行、地产这些低估值蓝筹,还有受益于消费刺激的家电、汽车板块,有望补涨。同时,原油涨价带起来的能源板块、美联储降息预期利好的工业金属板块,也可能成短期热点,板块轮动会更快。

三是外资动向是“风向标”。国庆期间港股大涨,北向资金“杀回来”的概率很高,但人民币贬值可能限制流入的量。要是北向资金能每天持续买超50亿,市场情绪会被带起来;反之,要是开始卖,震荡幅度会更大。

波动大的时候,“躲坑”比“追涨”重要。结合资金流向和基本面,以下两类股票节后风险特别高,建议谨慎对待:

(一)前期炒太疯、没业绩撑着的高位科技股

这是最该警惕的“雷区”。国庆前科创50指数虽有回调,但部分AI算力、通信设备股的市盈率还在100倍以上,历史分位数超95%,典型的“估值吹泡泡”。更关键的是,北向资金节前就开始卖这类股了,中际旭创、海光信息这些龙头单周都卖了5亿多,说明机构在悄悄撤。

三季报披露期,这类“纯炒概念”的股很容易因为业绩不达标被资金抛弃。从行业数据看,部分算力硬件企业的订单增速已经环比放缓,要是财报证实这点,股价可能跌20%以上,千万别盲目追高。

(二)被关税冲击+估值虚高的消费细分股

这类股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美国9月27号新出的关税政策已经生效,对医药产品、厨房家具、软垫家具这些收25%-100%的惩罚性税,相关产业链公司的出口业务会直接受影响,业绩预期得往下调。

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股前期靠“节日效应”炒起来,估值早脱离基本面了。比如有些白酒、零食企业,市盈率超40倍,但三季度营收增速不到10%,国庆消费数据虽好但没超预期,撑不起这么高的估值。节后资金可能从这类股流出,转向业绩更确定的家电、汽车板块,估值回调风险大。

节后第一周操作的核心是“稳”,建议按“低买别追高,轻仓试试水”的策略来,具体做好三点:

1. 仓位别超60%:别因为“开门红”就满仓,留40%现金应对震荡。要是指数跌到3800点以下,可以补点沪深300的成分股或消费龙头;要是冲到3950点以上,赶紧减仓高位科技股。

2. 配置往“确定的机会”靠:核心仓位(40%)布局低估值、有政策撑着的板块,比如银行(估值分位数才30%)、家电(沾国补的光)、工业金属(受益美联储降息);卫星仓位(20%)可以看看新能源里的固态电池、AI里的软件应用这些低位细分领域,别碰高位硬件股。

3. 盯紧三个信号:一是北向资金流向,单日卖超30亿就得小心;二是三季报预告,重点看营收涨得跟估值配不配;三是原油价格,要是布油突破95美元一桶,得减仓对成本敏感的制造股。

国庆休市8天,市场攒了不少好消息,但也藏着坑。节后第一周A股震荡往上走是大概率,但波动大就意味着“机会和坑都在”,别盲目乐观也别太慌。

记住核心逻辑:政策兜底让市场跌不深,估值压力和业绩检验让市场涨不快,结构性机会比全面行情多。躲开高位没业绩的科技股、被关税冲击的消费股这两个“坑”,盯着低估值蓝筹和低位成长股,控制好仓位,才能在波动里抓住机会。

(声明:文章内容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东方财富数据及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机构2025年10月最新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