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那波脉冲,证券ETF两天飙8%,评论区清一色“牛回速归”;结果三周过去,指数把涨幅全吐,创业板却悄悄创出新高。
“券商涨完就熄火”的老剧本,今年直接撕了。
10月那波脉冲,证券ETF两天飙8%,评论区清一色“牛回速归”;结果三周过去,指数把涨幅全吐,创业板却悄悄创出新高。
追高券商的,现在脸还肿着。
别急着骂主力鸡贼,数据摆这儿:2023券商指数全年跑输创业板15个点,“旗手”变“拖油瓶”。
另一边,科创板研发支出同比飙28%,华为链个股平均涨35%,机构持仓比例拉到8.2%,创历史峰值。
钱往哪儿涌,一目了然。
有人不服气,说“政策明明喊了活跃资本市场”。
没错,证监会10月确实发了投资端改革方案,可通读全文,关键词是“长期资金”“科技型企业”,一句没提“让券商赚交易钱”。11月金融工作会议更直接——“培育一流投资银行”,翻译过来:别靠天吃饭,去做硬核撮合,去把科技公司送上市。
翻译再直白点:牌照红利缩水,靠佣金过日子的时代结束。
业绩也印证这点。
前三季度行业净利涨12%,看着体面,拆开却尴尬:财富管理线+25%,自营+45%,投行-18%。
散户不交易,投行项目又少,全靠公司用表内资金炒股填窟窿。
一句话:券商正在“散户化”——自己下场赌波动,胜率能高到哪去?
科技板块相反,越跌越砸研发。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刚突破30%生死线,科创板一堆亏损公司硬是把研发投入拉到营收10%以上。
机构吃准了:亏的是当下,赢的是卡位。
于是持仓一路加到历史新高,把“市梦率”玩成“市研率”。
老韭菜担心“券商不涨,指数没灵魂”。
历史数据确实打脸:过去三轮牛市,券商见顶平均领先大盘2-7个月。
可别忘了,2013年创业板牛市,券商一样横盘,指数照样翻倍。
风格切换不是天灾,是产业周期。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那波,券商没涨上天,并不妨碍十倍股遍地。
那现在还能不能碰券商?
可以,但只能当波段工具。
盯三个信号:成交量连续破万亿、沪深300站上60日线、北向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满足两个就撸一把ETF,涨7%必跑,别谈信仰。
真正值得躺的,是研发占比>10%、手握核心专利、老板还肯all in的硬科技。
选股懒得折腾,就直接看科创板前十大权重,回调20%分批捡,比追券商安全垫厚得多。
最后提醒一句: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快开,资本市场新定调随时落地。
仓位别打满,留三成现金,给政策 surprises 留点子弹。
牛市可能迟到,但科技这条主线,不会缺席。
来源:好学小红花HaiRP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