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瞒你说,娃刚上一年级那会,我跟他像极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那时我整天盯着他学习,他变着法儿躲开我的唠叨和催促。
不瞒你说,娃刚上一年级那会,我跟他像极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那时我整天盯着他学习,他变着法儿躲开我的唠叨和催促。
直到一天周六,我收拾他书桌时,摊开的日记本上有一行小字,"妈妈现在只会关心我的分数,好像不那么爱我了",那一刻我才惊觉,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堵墙。
从那天起,我开始尝试改变。渐渐地,我发现,平时只需要做好两件小事,不仅能让娃变得健康聪明,还能他在叛逆的青春期,依然愿意趴在你耳边说悄悄话。
这两件事简单到你可能每天都在做,却从没意识到它们有这么大的魔力:
1.随口说谢谢,彰显你对他的尊重
前两天我窝在书房里赶稿,正头疼呢,儿子端着水杯晃晃悠悠地走过来:“妈妈,喝水。”
我接过他双手捧着的杯子,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谢谢宝贝,知道给妈妈倒水了,真懂事。”
那一刻的谢谢,是心尖上涌起暖流后的自然流露。然而更多时候,我的“谢谢”点滴渗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崽,帮妈妈拿一下拖鞋,谢谢。”
“妈妈要打个电话,能安静十分钟吗?谢谢配合。”
就连在他闹完脾气,把扔了一地的乐高收好时,我也会说一句:“谢谢你愿意收拾。”
这些看似随口道谢,其实藏着我的小心思。因为我想让他明白,他的每一次付出,哪怕再小,妈妈都看在眼里。
这不是上对下的奖励,而是平等的尊重,像跟亲朋好友道谢一样自然。
这些随口说的谢谢,会在他心里悄然种下两种信念:一是"原来我这么有用";二是“原来对别人的好意要这样表达。”
现在我发现,这些小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昨天我蹲在地上收拾散落的绘本,儿子跑过来帮忙,我随口说了声谢谢。他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不客气妈妈,我们是一伙的呀。”
那一刻我才明白,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根本不用整天唠叨大道理,只要在日常相处中,让他感觉到被尊重就好。等他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自然会照着样子,把同样的温暖传给身边的人。
2.睡前抱抱他,给他安全感
说实话,养娃这7年,我和所有妈妈一样,也有过不少拍完桌子就后悔的夜晚。每次吼完孩子,看着他小脸挂着两道泪痕,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不过我们家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不管今天闹得多不愉快,睡前一定要好好抱一抱。
就拿昨天来说,他磨蹭写作业我吼过他,到了关灯时分,我一定会张开手臂:“来,抱一个。”
有时候小家伙还气鼓鼓的,背对着我装睡。可我不急着让他转身,而是轻轻从后面环住他,在他后脑勺上亲一下。
说来也神奇,通常不到三分钟,那个原本僵硬的小身子慢慢软下来,最后总会转过身来紧紧回抱我。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拥抱,其实藏着不少学问。
因为当我们拥抱孩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催产素。这种物质就像给大脑做按摩一样,能帮娃消除压力。
孩子带着满满的安全感入睡,大脑负责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发育得更好,前额叶皮层(管自控、决策的)也能更高效地工作。这种天然的益智方式,比任何昂贵的早教课都来得实在。
更让我惊喜的是,拥抱还能帮娃长个子。
生长激素专门挑孩子睡得最沉的时候,偷偷出来干活。孩子能不能窜个儿,得看晚上睡得香不香。若孩子带着委屈入眠,肯定睡不好,影响生长激素。
而睡前的这个拥抱,能让孩子放下所有的不愉快,进入甜甜的梦乡。睡得好,个子自然长得好了。
当然,最让我心动的还是,这些拥抱能让孩子永远跟我亲近。
记得有次睡觉前,儿子突然小声问我:“妈妈,我今天这么不听话,你为什么还抱我啊?”
我听到这,把他搂得更紧了:“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妈妈训你,是因为你刚才做的事不对。但爱你,不需要任何道理呀。”
现在给他的每个拥抱,每句软话,他都会记得的。等到青春期叛逆的时候,这些积攒的温暖,会让他心里始终对你保留一份亲近。也许他还是会摔门,会吵架,但不会真正从心底里离开你。
所以,真别把每天那声谢谢、那个拥抱不当回事。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一点点垒起了孩子往后的人生底色。等哪天他长大了,在外头遇到再大的风浪,只要想起这些瞬间,心里就能亮起一盏灯,找到回家的路。
来源:美妈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