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生要花钱买保健品,还要记一堆禁忌,太麻烦了。” 这是很多人对养生的直观感受。但在中医理论中,养生的核心并非依赖外界补品,而是顺应人体自身的气血运行节律 —— 一天中,卯时(5:00-7:00)、午时(11:00-13:00)、子时(23:00-1:00)这
“养生要花钱买保健品,还要记一堆禁忌,太麻烦了。” 这是很多人对养生的直观感受。但在中医理论中,养生的核心并非依赖外界补品,而是顺应人体自身的气血运行节律 —— 一天中,卯时(5:00-7:00)、午时(11:00-13:00)、子时(23:00-1:00)这三个时辰,分别对应大肠经、心经、胆经主事,是身体 “自我修复” 的黄金时段。若能把握好这三个时辰,用简单的方法养护身体,比吃高价补品更能延长身体 “使用年限”,可惜很多人要么忽视,要么用错了方式。
一、卯时(5:00-7:00):大肠经主事,清肠养肺的 “唤醒时刻”
清晨 5 点,天刚蒙蒙亮,62 岁的李阿姨已经醒了。她没有立刻起床,而是先在床上伸了个懒腰,然后慢慢坐起身,走到厨房倒了一杯 200ml 的温水 —— 水温刚好 40℃,不烫嘴也不凉,这是她坚持了 5 年的习惯。“喝温水润润肠道,等会儿排便就顺畅。” 李阿姨边喝边说,喝完后她没有急着做家务,而是去卫生间,在马桶前放了一个 15 厘米高的小凳子,双脚踩上去,膝盖自然高于髋部,没过 5 分钟就顺利排便了。
中医认为,卯时是大肠经主事的时段,此时肠道蠕动速度是一天中最快的,气血会集中供应肠道,帮助排出体内代谢废物。若错过这个时段,或排便习惯不当,代谢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水分会被过度吸收,容易导致便秘,长期还可能增加痔疮、肠道问题的风险。
除了清肠,卯时也是养肺的好时机 —— 中医讲 “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道通畅的同时,肺部的呼吸功能也会更活跃。李阿姨喝完温水、排完便,会走到阳台打开窗户,做一个 “开怀大笑” 的动作: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嘴巴张大轻轻笑出声,哪怕是 “假笑”,也能感觉到胸腔在扩张,呼吸变得更顺畅。“秋天干燥,肺容易受影响,这样笑一笑,感觉肺里的‘浊气’都排出去了。” 李阿姨说。
若想更精准养肺,还可以做 “缩唇呼吸训练”:轻轻闭上嘴巴,用鼻子缓慢吸气 4 秒,感觉腹部微微鼓起;再将嘴唇收拢成 “吹蜡烛” 的形状,慢慢呼气 6 秒,让气流均匀排出。这个动作能延长空气在肺部的停留时间,让氧气交换更充分,尤其适合长期用嘴呼吸、容易气短的人,坚持 10 分钟,就能明显感觉呼吸更平稳。
二、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30 分钟午睡的 “充电时刻”
中午 12 点,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小张端着外卖,却没有立刻吃,而是先在工位旁的折叠床上躺下,调好手机闹钟 —— 时长 25 分钟。“之前试过趴在桌上睡,醒来后脖子疼、头晕,现在用折叠床平躺,再垫个小枕头,睡醒特别精神。” 小张说。
中医认为,午时是心经当令的时段,此时气血会集中供应心脏,帮助心脏 “休息充电”;同时,大脑也需要短暂放松,缓解上午的疲劳,为下午的工作储备精力。但午睡并非 “越长越好”,《BMC Public Health》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午睡时长超过 30 分钟,患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的风险会增加 24.7%,老年女性尤其明显。这是因为过长的午睡会让人进入深睡眠,突然醒来时,身体还没适应 “从睡眠到清醒” 的转换,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打乱夜间的睡眠节律。
小张之前就踩过 “午睡误区”:一次加班后,他趴在桌上睡了 1 小时,醒来后不仅脖子僵硬,还觉得心慌,下午工作时注意力也不集中。后来咨询医生才知道,趴在桌上睡会压迫眼球和胸部 —— 眼球受压可能导致短暂视力模糊,胸部受压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让心脏负担加重,反而达不到 “充电” 效果。
若条件有限,没有折叠床,也可以选择 “后仰午睡”: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头部向后仰,在颈部垫一个环形颈椎枕(支撑颈部自然弯曲),双手放在大腿上,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这种姿势能避免颈椎和腰椎受压,闹钟设置 20 分钟,醒来后喝一杯温水,轻轻活动脖子,就能快速恢复状态。而像学生、司机等没有固定休息场所的人,哪怕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10 分钟,也比硬撑着 “不午睡” 更能缓解疲劳。
三、子时(23:00-1:00):胆经主事,11 点前入睡的 “修复时刻”
晚上 10 点半,28 岁的小王已经洗漱完毕,坐在瑜伽垫上做 “抗阻训练”:双手各握一个 500ml 的矿泉水瓶,手臂弯曲抬起,再缓慢放下,重复 15 次;然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膝盖呈 90°,保持 3 秒后站起,重复 10 次。“之前总熬夜到 12 点,第二天没精神,现在提前做 3 分钟训练,11 点前就能睡着,醒来后脸色都好了。” 小王说。
中医认为,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也是胆经当令的时刻。胆主 “决断”,还负责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 胆汁能帮助消化脂肪,若子时不睡觉,胆经气血无法正常运行,会影响胆汁分泌,长期可能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同时,胆气不足还会让人白天没精神、做事犹豫,甚至出现失眠、多梦等问题。
《BMJ》(《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证实:睡前 4 小时内进行 3 分钟抗阻训练(如举矿泉水瓶、深蹲、靠墙静蹲等),能让深度睡眠时间增加 15%,因为抗阻训练能轻微消耗身体能量,让身体在夜间更容易进入 “修复状态”,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否则会让神经兴奋,反而难以入睡。
小王之前尝试过 “睡前刷手机助眠”,结果越刷越精神,后来改成 “泡脚 + 阅读” 的放松仪式:用 40℃左右的温水泡脚 12 分钟(水位没过脚踝,泡到小腿微微发红),边泡脚边看纸质书(避免看刺激类内容),泡脚后擦干脚,躺在床上,很快就能感觉到困意。“现在卧室里还装了遮光窗帘,室温控制在 22℃,哪怕偶尔失眠,也不会焦虑 —— 如果躺 20 分钟还没睡着,就起来坐在书桌前写日记,等有困意再回去睡,不会硬熬。” 小王说。
很多人觉得 “熬夜后第二天补觉就行”,却不知道子时的修复是 “不可替代” 的 —— 子时胆经的气血修复,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肝胆功能,长期熬夜补觉,只会让身体陷入 “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的恶性循环,反而加速身体老化。
把握这三个 “增寿时辰”,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也不用花一分钱:卯时喝杯温水、排清肠道、笑一笑养肺;午时花 20-30 分钟好好午睡,不趴睡、不贪睡;子时 11 点前入睡,睡前做简单抗阻训练、泡脚放松。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实则是顺应人体气血运行的节律,让身体在 “该唤醒时唤醒,该充电时充电,该修复时修复”。
很多人总觉得 “养生要等有时间、有条件才做”,却忽略了这些时辰就藏在日常的一天中 —— 早起 10 分钟喝温水,午休时多注意姿势,晚上提前半小时放下手机,这些简单的改变,坚持下来,比吃再多高价补品,都更能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来源:幻想阁p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