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部门发布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落地实施。不少从业者感叹,这是近年来最严格的一项新规——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猪场也被全面纳入监管范围。
这一纸新规,或许将成为众多小散养户命运的分水岭!
农业部门发布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落地实施。不少从业者感叹,这是近年来最严格的一项新规——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猪场也被全面纳入监管范围。
新规三大变化,直指行业核心
备案门槛全国统一。 以往各地标准不一、宽严不均的局面被打破。新规明确,年出栏500头及以上规模的猪场必须备案,且30公斤以下的仔猪不计入统计。
环保要求全面收紧。 养殖场须配备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并达到环保标准。位于居民区附近、环保不达标的养殖场,可能面临关停或拆除。
调运监管明显升级。 实现“逢车必查、逢猪必检”,并须配备消毒与冷链设施。短期内运输成本可能有所上涨,但长远看将有助于减少疫病传播和运输损耗。
散养户的三条出路
抱团合作,寻求生存空间。 新规明确鼓励散养户加入养殖合作社,或与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代养”模式。只要合作主体整体达标,散养户仍可继续经营。
特色养殖,走差异化路线。 不愿扩大规模的养殖户,可转向生态黑猪、散养土猪等特色品种,避开同质化竞争,争取更高收益。
抓紧备案,完成合规手续。 目前备案流程已简化,支持手机端操作,审核周期也大幅缩短。关键是要提前备齐营业执照、养殖场平面图、防疫制度等材料。
行业洗牌加速,三大趋势渐明
规模化进程持续推进。 数据显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已接近七成,政策继续鼓励规模集约发展,小散养户的生存空间逐步收窄。
成本竞争日益激烈。 部分头部企业已将头均养殖成本控制于较低水平,而不少散养户成本仍居高不下,差距显著。
绿色转型成为重点。 低碳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成为政策扶持方向,国家对高资源化利用率的养殖主体给予奖励。
新规的目的不是淘汰谁,而是推动行业从“散、乱、差”走向“稳、准、强”。散养户面前只有几条路:转型、升级,或退出。
无论如何,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这一次的变革,无疑将成为养猪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