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价150元以上:不盯股价数字,锚定“稀缺价值”的三重护城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00:22 2

摘要:最近刷市场讨论,总看到有人围着某只股票“能不能到150元”吵得火热,却没几个人真琢磨:为啥有的股能稳稳站在高价,有的刚涨上去就跌下来?其实老股民都懂,股价数字就是个结果,真正撑它站稳高价、甚至接着往上走的,是背后看不见的“稀缺价值”。

最近刷市场讨论,总看到有人围着某只股票“能不能到150元”吵得火热,却没几个人真琢磨:为啥有的股能稳稳站在高价,有的刚涨上去就跌下来?其实老股民都懂,股价数字就是个结果,真正撑它站稳高价、甚至接着往上走的,是背后看不见的“稀缺价值”。

这稀缺价值可不是喊口号,更不是靠概念炒作出来的,它像“护城河”一样,能挡住竞争对手,还能稳住业绩基本盘。尤其对那些目标价喊到150元以上的股票来说,至少得有三重硬护城河才行。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拆拆这三重护城河到底是啥,再结合2025年的真实案例说说怎么判断,让大家下次选股时,别再光盯着股价数字慌神。

一、第一重护城河:“卡脖子”的技术,别人学不会也抄不来

首先得说清楚,能撑得起150元目标价的技术,绝对不是“比别人好一点”那种,而是“别人根本做不了”的“卡脖子”技术。这种技术要么得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搞研发积累,要么得砸几十上百亿的真金白银,不是随便哪个企业想追就能追上的。

2025年国内有家半导体设备公司就是典型例子:它的刻蚀机技术能做到7纳米以下,全球范围内也就3家企业能达到这水平。为了突破这技术,它从2010年就开始砸钱,累计研发费用超200亿,核心研发团队800多人里,一半都是博士。现在它的订单都排到2026年底了,就算其他企业现在立马砸钱研发,至少也得5年以上才能追上,这就是技术护城河的硬底气。

至于怎么判断技术是不是真“卡脖子”,两个简单办法就能用:

看“不可替代性”:比如这技术有没有入选国家“卡脖子”技术清单,或者全球能做同款技术的企业是不是不超过5家;

看“研发硬指标”: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得稳定在15%以上(普通行业能有5%就不错了),而且核心专利得是发明专利,不是那种没技术含量的外观专利。

要是一家公司天天说自己有“核心技术”,结果研发投入占比还不到10%,全球能做同款技术的企业一抓一大把,那这技术根本撑不起高价,更别提150元的目标价了。

二、第二重护城河:“锁死”客户的需求,不是想换就能换

有了好技术还不够,还得让客户“离不开你”,这就是第二重护城河,也就是客户需求粘性。简单说就是,客户用了你的产品之后,就算有别家来抢生意,也不愿意换,因为换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2025年国内有家工业软件公司就特别典型:它做的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工业设计软件,客户用它设计一个飞机零件,从建模到测试得花小半年,所有数据还都存在这个软件里。要是换成别家软件,之前的设计数据得全部重新弄,员工还得重新培训,光这两项成本就得上百万,搞不好还会耽误项目进度。现在它的客户复购率高达98%,就算竞争对手直接降价30%,客户也不愿意换。

这种粘性真不是靠“打折促销”能换来的,关键就两点:

“嵌入客户产业链”:你的产品得是客户生产运营里的关键一环,就像刚才说的工业软件,客户的核心业务根本离不了它;

“高转换成本”:客户要是换你的竞品,得付出时间、金钱、效率上的代价,而且这代价还不小。比如有家医疗设备公司,医院买了它的核磁共振设备,后续的维护、耗材、医生培训都得用它的,要是换别家设备,之前的投入就全白费了。

反过来想,要是一家公司的客户说换就换,比如卖普通文具的,客户觉得哪家便宜就买哪家,那就算短期股价涨上去了,也站不稳150元,没有客户粘性,业绩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抢走。

三、第三重护城河:“躺赚”的盈利模式,别人进不来也抢不走

有了技术和客户粘性,最后还得有“能赚钱、还能持续赚钱”的盈利模式,这是第三重护城河,也是支撑高价最关键的一环。这种模式不是“赚一笔是一笔”,而是像“收租金”似的,能持续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别人想进来分一杯羹都难。

2025年国内有家云计算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它给企业做定制化的云服务,客户不仅要付初始的部署费用,每年还得付服务费(一般是初始费用的20%)。更关键的是,它在每个行业都有专属的解决方案,比如给金融行业做的云服务,得符合银保监会的合规要求,其他云计算公司想进来,光合规认证就得花2-3年,还得砸大量资金。现在这家公司的毛利率稳定在60%以上,每年的服务费收入占比都超50%,这就是典型的“躺赚”盈利模式。

判断盈利模式好不好,看两个指标就行:

“毛利率和净利率”:好的盈利模式,毛利率一般得在40%以上,净利率得15%以上(普通行业毛利率能到20%就不错了)。比如某高端白酒公司,毛利率超90%,净利率超50%,就算市场行情不好,也能稳稳赚钱;

“现金流稳定性”:看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不是连续3年为正,而且每年都在增长。像刚才说的云计算公司,每年的服务费都是现金到账,不用靠“赊账”做生意,现金流特别稳。

要是一家公司的盈利模式靠“拼价格、拼销量”,比如卖低价手机的,毛利率只有10%,还得靠大量铺货、赊账才能卖出去,那就算偶尔赚了钱,也撑不起长期高价,这种模式太脆弱了,原材料一涨价、竞争对手一降价,业绩立马就下滑。

四、别盯150元数字!用“三重护城河”选股,才不会踩坑

其实大家真不用盯着“150元”这个数字纠结:就算某只股票短期涨到150元,要是没有这三重护城河,迟早还是会跌下来;反过来,要是有这三重护城河,就算短期没到150元,长期也大概率能站稳,甚至能超过。

给大家看两个2025年的真实案例,对比一下就清楚了:

案例1:有家新能源电池公司,有自己的固态电池技术(全球也就4家能做),客户都是头部车企(转换成本高),毛利率能到45%(现金流稳)。2025年初股价120元的时候,有人说“到150元就卖”,结果因为三重护城河扎实,半年后股价就涨到180元,现在还在往上走;

案例2:有家网红概念公司,没什么核心技术(卖的产品别人都能做),客户说换就换(粉丝都跟着主播走),毛利率才15%(靠走量赚钱)。2025年3月股价炒到140元,眼看要到150元了,结果业绩跟不上,3个月就跌到60元。

所以下次选股,别再问“这股能不能到150元”,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它有没有“卡脖子”的技术?研发投入和专利够不够硬?

2. 它的客户是不是“离不开”它?转换成本高不高?

3. 它的盈利模式能不能持续赚钱?毛利率和现金流稳不稳?

要是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那就算短期股价有波动也不用慌,有护城河在,业绩能撑着股价长期涨;要是有一个答案是“不是”,那就算短期涨到150元,也得小心别当了“接盘侠”。

五、结尾:聊聊你心中的“护城河股票”

其实在A股里,有三重护城河的公司不算多,但也不少,关键是要学会“抛开股价看价值”,别被短期的数字迷惑。

不过每个人看公司的角度不一样:你觉得哪类公司最容易有这三重护城河?是半导体、工业软件这种技术密集型的,还是高端白酒、医疗设备这种有客户粘性的?要是你发现某只股票,刚好满足“卡脖子技术+高客户粘性+稳盈利模式”,你会不管短期股价波动,选择长期持有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找找那些有三重护城河的“潜力股”,别再光盯着150元的数字瞎琢磨了~

股票有风险,只做分享不做推荐

来源:优雅铅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