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打开股票软件,不少股民都在讨论存储板块的“冰火两重天”。美股那边,西部数据9月30日单日涨超7%,希捷科技涨近5%,两家公司年内股价分别飙涨153%、160%,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再看A股,存储指数一路走高,德明利、江波龙等个股股价年内翻倍,但翻完业绩报表才
最近打开股票软件,不少股民都在讨论存储板块的“冰火两重天”。美股那边,西部数据9月30日单日涨超7%,希捷科技涨近5%,两家公司年内股价分别飙涨153%、160%,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再看A股,存储指数一路走高,德明利、江波龙等个股股价年内翻倍,但翻完业绩报表才发现,部分公司盈利反而下滑,这种“股价与业绩背离”的情况,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要弄明白这波行情,得先从全球存储行业的“供需反转”说起。需求端的核心动力,毫无疑问是AI的爆发。现在行业里有个形象的说法:数据是“AI时代的原油”,而存储硬件就是装这些“原油”的“油罐”。根据集邦咨询9月最新数据,单台AI服务器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NAND(闪存)用量是3倍,而且目前主流AI服务器的单机SSD容量,正从48TB向96TB升级,需求量增长的速度肉眼可见。摩根士丹利更给出明确预测:到2028年,全球云基础设施累计支出将达到3万亿美元,这背后每一分钱的投入,都离不开存储硬件的支撑。
供给端的变化则更直接,2025年4月,三星、闪迪、美光、长江存储等全球存储大厂集体宣布涨价,幅度普遍超过10%——这在存储行业里,是非常明确的“行业见底”信号。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存储行业有个四年左右的周期规律:2023年处于周期底部,2024年缓慢复苏,2025年二季度正式进入景气上行阶段,到了三季度,存储芯片、SSD等产品价格已经明确进入“持续上升通道”。供需两端一推一拉,美股存储股先启动行情,其实是顺着行业趋势走。
但A股存储板块的情况,比美股复杂得多。我们梳理了市场上7家关注度较高的国产存储龙头,会发现它们的表现简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先看“优等生”代表,兆易创新作为国产存储的“老大哥”,NOR Flash(一种非易失性闪存)全球市占率排第三、国内第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32%,而且它不满足于单一产品线,已经把业务延伸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领域,形成了“多品类协同”的格局,业绩增长算得上“稳扎稳打”。深科技在存储封测领域也有一席之地,2024年净利润9.3亿元,同比增长44.33%,跟着行业周期步调走,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还有些公司走的是“细分赛道突破”路线。佰维存储把存储产品送进了华为Mate系列、小米旗舰机的供应链,业务覆盖手机、PC、智能汽车等多个场景,虽然2025年上半年还在亏损,但市场看中的是它“绑定头部客户”的卡位优势;蓝启科技更专注,主攻DDR5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超过40%,深度绑定英特尔、AMD的生态,在细分技术领域直接做到了“全球领先”。这些公司的股价上涨,多少有“实打实的业务进展”做支撑。
但确实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况,部分A股存储公司股价涨得热闹,业绩却没跟上。有股民翻出报表吐槽:“某家公司股价年内快翻倍了,盈利反而降了近100%,这不是‘炒预期’炒得太离谱了吗?”其实这种“背离”背后,是市场对“行业复苏滞后传导”的预期。从历史规律看,存储产品价格上涨后,企业盈利改善往往会滞后1-2个季度,现在股价上涨,更多是资金在赌“未来业绩会兑现”。
面对这种分化行情,市场上的声音也挺多样。有人觉得这是“结构性机会”,就像之前有人总结的:“A股从来不是‘一刀切’的行情,资金更愿意给‘有前景、有卡位’的公司溢价,不是只看当下的业绩数字。”也有人拿其他行业的例子类比:“之前志特新材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涨了906.32%,但股价反而跌了28%,说明短期里业绩和股价不一定同步。”更多人认可一个逻辑:“国产存储替代正在加速,现在有些公司看似在‘烧钱’,其实是在抢未来的市场份额,这种投入是值得的。”
其实抛开短期的股价波动,这波行情里有个“真相”值得关注:A股存储公司和美股巨头的差距确实存在,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美股的美光科技,2025财年第四财季营收113.2亿美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已经靠涨价赚得盆满钵满;而A股有些公司还在亏损线挣扎,但从技术进展看,兆易创新的NOR Flash市占率每年都在提升,蓝启科技的接口芯片打破了国外垄断,深科技的封测产能已经能对接全球客户,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
而且行业大趋势站在国产存储这边。AI带来的存储需求不是“短期热度”,而是“长期增量”,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三年企业级近线硬盘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速能达到21%-22%;国产替代的政策红利也在持续释放,国内的服务器、手机厂商更愿意采购国产存储产品,这些都为A股存储公司提供了“成长土壤”。现在业绩跟不上的公司,只要能抓住技术升级和国产替代的机会,未来盈利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也得理性看待风险。存储行业的“周期性”从来没消失过,现在是上行期,未来也可能遇到调整;而且技术迭代速度快,要是跟不上DDR5、HBM这些新技术的节奏,再高的股价也撑不住。所以普通投资者看存储股,别只盯着K线图,多看看公司的“技术储备”“供应链地位”,还有“在国产替代里能分到多大蛋糕”,这样才能更清醒。
说到底,这波存储股的分化行情,本质上是“市场在给国产存储的‘未来’投票”。那些股价涨得多但业绩暂时跟不上的公司,承载的是大家对“国产技术突破”的期待——这种期待不是空想,而是有AI需求、国产替代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撑。等到技术转化为利润,现在的争议自然会慢慢消失。
我是小晴空,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与支持,咱们明天见!
来源:小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