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少家庭,正在辅导作业的漩涡中挣扎?多少亲子关系,在一道道题目中变得紧张?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多少家庭,正在辅导作业的漩涡中挣扎?多少亲子关系,在一道道题目中变得紧张?
我见过太多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不是气到医院就是血压升高,每晚的辅导时间成了彼此煎熬的战场。
然而,也有这样3类家庭,他们仿佛掌握了某种秘诀,从不在辅导作业上内耗孩子,反而让这段时光变得轻松而有益。
01
关注自己成长的家庭:父母的格局,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我的一个朋友,心态好到令人羡慕。
不论孩子考77分还是97分,她几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我忍不住问她:“你怎么能做到对孩子成绩如此淡定?”
她笑着回答:“谁说我不关心孩子成绩?只是我更关注自己的成长罢了。”
原来,这位朋友一直保持着阅读和学习的习惯。
当很多家长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时,她却报名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每天晚上抽时间看书提升自己。
她说:“孩子成绩不理想,他自己也是最难过的。我们有能力就帮他分析原因,没有能力就把情况告诉老师,请老师多关注和辅导。”
结果呢?她的孩子不仅成绩优秀,性格也特别阳光开朗。
这种关注自我成长的家庭,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当父母活出精彩的人生,孩子自然会追随这道光前行。
02
早有规划的家庭:从容不迫,静待花开
我的邻居堪称“淡定妈”典范,她的教育方式充满了松弛感。
仔细了解后,我发现她的从容来自于清晰的规划:
一年级,她重点培养孩子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
二年级,她引导孩子练习写日记和学习时间管理;
三年级,她陪孩子大量阅读并引入费曼学习法;
四年级,她教导孩子自主负责并背诵古诗词;
五年级,她带孩子去名校参观并教授康奈尔笔记法;
六年级,她放手让孩子试错并学习自我规划...
多年来,我从未听过她因辅导作业而对孩子大吼大叫。
这位邻居告诉我:“很多家长的焦虑来自于临时抱佛脚。其实教育就像种树,什么季节该做什么事,都是有规律的。”
她从一开始就为孩子规划好了小学六年的学习路径,这种前瞻性安排让全家都避开了临阵磨枪的慌乱。
有规划的家庭,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他们的从容,源于早早地看懂了教育这场长跑的地图。
03
允许犯错的家庭:错误是成长的礼物,不是失败的标志
为什么我们辅导作业时容易气急败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我们看来超级简单的题目,在孩子眼中却是难题。
一遍遍讲解后孩子仍犯错,我们的耐心就耗尽了。
但我闺蜜却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她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题。
比如这道按顺序填数的题,孩子别出心裁地“开辟了新路径”,她看到的不是错误,而是孩子的创造力和独到思维。
等孩子回家后,她会轻松地说:“哈哈,原来这道题应该这样解,妈妈也要跟着宝宝学知识。”
结果孩子对这道题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遇到规律题再也没错过。
闺蜜不只看答案的对错,更关注孩子的思考过程。
比如这道题,她大力表扬孩子对“0”的理解独特而深刻——【没有】就是数字“0”。
孩子兴奋不已,发现独立思考如此有成就感。
现在辅导作业时,她家孩子常说:“妈妈,你不要说,让我自己动脑思考。”
允许犯错的家庭,懂得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最自然的组成部分。
他们知道,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比纠正每一道错题重要得多。
这3类家庭之所以能在辅导作业上避免内耗,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完成了从“监工”到“园丁”的角色转变。
他们明白:
· 父母的自我成长,比紧盯孩子更重要
· 长远的规划,比眼前的分数更有价值
· 保护好奇心,比标准答案更珍贵
他们深知:
辅导作业不是为了证明孩子有多笨,而是为了帮助他们变得聪明;
不是为了让家长发泄情绪,而是为了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竟,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为何要让作业的阴影笼罩这段本该美好的时光?
来源:苑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