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霉霉(Taylor Swift)天字第一高碳足迹,深入讨论个人碳足迹的深层次问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13:46 1

摘要:明星霉霉(Taylor Swift)个人碳足迹排名全球第一,计算依据是什么?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个人碳足迹当前的主流计算方法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未来产品碳足迹和产品产权绑定到一起,基于产品碳足迹计算个人碳足迹,或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明星霉霉(Taylor Swift)个人碳足迹排名全球第一,计算依据是什么?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个人碳足迹当前的主流计算方法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未来产品碳足迹和产品产权绑定到一起,基于产品碳足迹计算个人碳足迹,或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Taylor Swift(中国粉丝口中的“霉霉”)的动态持续引发全球关注。2025 年 8 月,她宣布订婚,婚礼计划采用低碳环保设计,体现其对低碳和可持续理念的践行。但霉霉的低碳争议从未平息,Yard Group曾将霉霉评为全球碳足迹最高的人,对此,她的团队强调已购买双倍碳抵销额度覆盖巡演及个人飞行。本期通过霉霉的碳足迹,讨论个人碳足迹的深层次问题。

明星霉霉(Taylor Swift)个人碳足迹排名全球第一,计算依据是什么?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

Yard Group将泰勒·斯威夫特(中国粉丝所称的“霉霉”)特评为2022年全球个人碳排放第一(8293.54吨CO₂eq)。这个计算方法其实存在重大局限性——它仅仅追踪了明星的私人飞机飞行记录,将飞行次数、飞行时长、里程等数据乘以特定机型的燃油消耗量和航空燃油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得出结果。这种计算方法严重低估了霉霉的实际碳足迹。如果将她的"时代巡回演唱会"(The Eras Tour)所诱发的观众出行纳入计算,数字将呈现爆炸性增长。Greenly机构对霉霉演唱会进行的样本调查显示,在143名受访观众中,31.5%(45人)乘飞机出行,20.2%(29人)驾车前往,25.9%(37人)选择火车,只有16.1%(23人)本来就住在演唱会城市。

如果保守估算:假设每场演唱会吸引5万观众(实际上大场馆可达9.6万人),按照上述比例,约1.6万人乘飞机。如果平均飞行距离为3000公里,每人产生0.7吨CO₂eq,仅飞机乘客就产生11025吨碳排放。加上10100人开车(假设平均200公里,每人0.05吨),又是505吨。这意味着一场演唱会仅观众交通就产生超过11500吨碳排放,已经超过了她全年的私人飞行碳排放。

"时代巡回演唱会"计划了152场演出,跨越五大洲。如果每场演唱会的观众出行碳排放都按上述保守估算,总量将达到175万吨,这还没有包括演唱会本身的用电、设备运输、团队出行等其他排放源。如果把霉霉的演唱会带动的全球数百万粉丝千里飞行导致的碳排放都算到霉霉身上,真实数字就完全有可能超过百万吨。

这种低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反映了当前个人碳足迹核算边界的模糊性。

GHG Protocol将排放分为三个范围:范围一(Scope 1)是直接控制的排放源,范围二(Scope 2)是购买的电力等间接排放,范围三(Scope 3)是其他所有间接排放。观众出行属于霉霉演唱会的Scope 3排放。按照"But-For Principle"(若无此,则无彼)的因果原则,如果没有霉霉的演唱会,这些集中的、特定目的的旅行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将观众出行排放纳入她的碳足迹是有理论依据的。

国际上的最佳实践也支持这种计算方法。巴黎奥运会的官方碳足迹计算就明确将持票观众的旅行和住宿纳入赛事碳足迹,其总碳足迹159万吨中,交通排放约占53%(约84.27万吨),绝大部分来自观众出行。如果奥运会都要算观众排放,演唱会没有理由例外。

霉霉8293.54吨的"全球碳足迹第一人"称号,实际上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个案例深刻揭示了在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里,个人行为的涟漪效应可以无限放大,特别是对于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而言。

个人碳足迹当前的主流计算方法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目前全球计算个人碳足迹主要有两大类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类是过程法(Process-based Method),这是大多数在线个人碳足迹计算器采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活动数据×排放因子"。例如,飞行1000公里,经济舱的排放因子约0.15 kg CO₂/公里,就是150 kg碳排放。这种方法就像记账一样,清晰地记录每个行为产生的排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确、可验证、行为可见——你能清楚看到每个环节的排放。

然而,过程法的缺陷也很明显。它可能遗漏大量细碎的排放源,因为一个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不是每个活动都有清晰、可获得的排放因子。比如看一场电影,你只能算从家到电影院开车的碳排放,但坐在电影院享受电影本身的碳足迹是多少?拍摄一部电影的碳足迹如何折算到每个观众?这些都是过程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二类是环境扩展多区域投入产出法(Environmental Extended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EE-MRIO)。这种方法把个人的消费支出按品类映射到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和地区,算出全链条的碳足迹。其优点是系统完整,能捕捉到所有间接影响,确保没有遗漏,但缺点是缺乏行为细节,难以指导具体减排行动,而且计算复杂度高,对数据要求严格。

目前的实践更多采用混合方法——主体部分用过程法,保证精确性和可操作性;其他部分用MRIO补齐,避免系统性遗漏。但即便如此,个人碳足迹计算仍面临多重根本性问题。

第一是责任归属原则的不统一。当前有三个主流的基本原则:因果原则(But-For Principle)、受益原则和影响力原则。但这些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很大的弹性。影响力的大小更是难以量化。即使有了原则,也只是提供了思路,缺乏定量的操作方法。霉霉粉丝的出行碳排放到底该算谁的?霉霉可以影响和触发粉丝的行为,但粉丝也有自己的决定权。这种双方都有责任的情况下,如何分摊碳足迹成为一个难题。

第二是缺乏全球统一标准。虽然GHG Protocol被92%的财富500强企业采用,具有很高的国际认可度,但它原本是为企业和机构设计的,并非专门针对个人。将企业标准简单挪用到自然人身上,存在适用性问题。目前全球还没有专门针对个人碳足迹的统一计算标准或方法学。

第三是双重计算和激励失真的风险。同一份碳排放可能同时出现在不同主体的账单上,比如观众参加演唱会的碳排放,可能既算在观众个人碳足迹中,又算在演唱会碳足迹中,还可能算在举办城市的碳清单中。这种重复计算不仅造成统计混乱,还可能导致减排激励的错位。

客观讲,个人碳足迹现在还是个糊涂账,尽管有原则和方法,但由于上述种种问题,要准确、公平、可操作地计算个人碳足迹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伦理、公平和社会责任的复杂考量。

未来产品碳足迹和产品产权绑定到一起,基于产品碳足迹计算个人碳足迹,或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碳足迹应该走到产品端,因为只有产品才有清晰的产权边界。这个理念为解决当前个人碳足迹核算的困境提供了全新思路。

产权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清晰、最少争议的概念之一。每个产品都有明确的所有者,产权的转移通过交易完成,责任和权利同时转移。如果将碳足迹与产品产权绑定,那么碳足迹的责任就会随着产品交易自动转移,实现"谁买单,谁负责"的清晰机制。

这种机制的运作逻辑非常直观。回到霉霉的演唱会,可以在每张门票上印着:"本场演唱会人均碳足迹2吨CO₂eq,明细如下:场馆运营0.5吨,艺人及团队出行0.5吨,会场内物品供应等1吨。购买本票即表示您承担相应碳责任。"这样,碳排放就在买票的瞬间完成了转移,避免了当前责任归属的模糊性。

通过将服务的碳排放量化形成相应的服务碳足迹,通过个人购买将服务过程产生的碳排放转移到个人归属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可将个人的消费与产品、服务的排放相关联。基于产品、服务的碳足迹的边界核算有几个重要优势:首先,它解决了边界模糊的问题,不再需要争论观众的碳排放该算谁的,因为通过购买行为,责任已经明确;其次,它创造了强大的市场激励机制,这种透明度会产生强大的市场压力,促使产品提供方(厂家)和服务提供方(活动运营方)想办法降低产品碳足迹。当消费者能够清楚看到每个产品的碳足迹时,他们的选择会倒逼生产者采取低碳生产方式。

更重要的是,这种机制为构建个人碳账户体系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路径。个人的碳足迹不再是一个需要复杂计算的抽象概念,而是所有购买和消费的产品碳足迹的简单加总。就像现在的电子支付记录个人的金钱支出一样,未来的碳账户可以自动记录每笔消费的碳足迹,这就像个人碳账户的记账,都是通过累计得到的。

这种基于产品的碳足迹核算不需要事无巨细地计量一切。就像不是所有产品都有产权一样,碳足迹的核算也应该是渐进的、需求驱动的。重要的是建立框架和机制,让碳足迹能够像产权一样清晰地流转和分配。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产品碳足迹与产权绑定代表了从"责任模糊"到"责任清晰"的范式转变。它不仅解决了技术层面的核算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和排放边界——通过市场交易明确环境责任。这种机制的建立,将使个人碳足迹从一个模糊的道德概念,转变为可量化、可交易、可管理的经济指标。

这对未来碳中和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当每个产品、每种服务都标注了碳足迹,每次交易都伴随碳责任转移,整个社会的碳流动就会像资金流动一样清晰可见。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做出更环保的消费选择,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精准的调控工具,最终推动整个社会向低碳转型。

参考来源:

1. Yard. Just Plane Wrong: Celebs with the Worst Private Jet CO₂ Emission Offenders[EB/OL]. 2022-07-29.https://weareyard.com/insights/worst-celebrity-private-jet-co2-emission-offenders

2. Greenly.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Eras Tour & Ways We Can Move Forward[EB/OL]. 2024-04-17.https://greenly.earth/en-gb/leaf-media/data-stories/the-environmental-impact-of-the-eras-tour-ways-we-can-move-forward

3.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Carbon Footprint Methodology for the Olympic Games[EB/OL]. 2024.https://stillmed.olympics.com/media/Documents/Beyond-the-Games/Sustainability/IOC-Carbon-Footprint-Methodology-for-the-Olympic-Games-ENG.pdf

4. WRI/WBCSD. GHG Protocol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Revised Edition [EB/OL].2004.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standards/ghg-protocol-revised.pdf

5. WRI/WBCSD. Corporate Value Chain (Scope 3)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EB/OL].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standards/Corporate-Value-Chain-Accounting-Reporing-Standard_041613_2.pdf

6. WRI/WBCSD. GHG Protocol Scope 2 Guidance [EB/OL].2015.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2023-03/Scope%202%20Guidance.pdf

7. Liu Z, Deng Z, Davis S J, et al. Allocating capital-associated CO₂ emissions along the full lifespan of capital investments helps diffuse emission responsibility[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1): 2727.

8. Zhou X, Moinuddin M, Li M. Keeping the global consumption within the planetary boundaries[J]. Nature, 2024, 629(8012): 1037-1045.

9. Wolske K S, Gillingham K T, Schultz P W. Underestimation of personal carbon footprint inequality in four diverse countries[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4, 14(10): 1058-1065.

10. Hedley E. How a scientist-pop industry partnership slashed a live gig's carbon emissions by 98[J]. Nature.2025.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5-00753-5.

作为全球知名的公众人物,Taylor Swift的个人碳足迹自然也会引起人们关注,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文体明星仅仅是“高个人碳足迹群体”的一个缩影,文中提到Taylor Swift的个人碳足迹被低估,实际上这种情况非常多,并且高收入群体中,多数的个人碳足迹是未经核算的,如果我们按照收入水平设定一个基准线,将全球范围的高收入群体的碳足迹都核算一遍,其总量一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文中也提到,对于个人碳足迹而言,核算标准和边界划定并不完善,一方面这体现出了技术的待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个人碳足迹的客观紧迫性并不高,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依然聚焦在工业领域,对于个人碳足迹的核算和管理并没有广泛提及,也没有纳入日程;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碳足迹核算和管理工作的推进,个人碳足迹必然会逐渐引起重视。将产品碳足迹和产品产权绑定也许确实是一个解决个人碳足迹核算的好方法,但我认为,二者(产品碳足迹、产品产权)的绑定在未来是一个趋势,这种绑定肯定不是为了解决个人碳足迹核算或者其他某个具体问题而实现的,而是随着碳足迹管理管理工作的推进,碳足迹“权责清晰”的一个必然结果。

问题:CPCD用户

解答:

CPCD用户、周泉(Intertek 天祥检验服务(上海)有限公司,CPCD常驻作者)、宁礼哲(CPCD常驻作者)、宁志远(上海禾邦认证有限公司)

审核:

田野(CPCD常驻作者)

点评:CPCD平台

来源:大眼聊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