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碗528块,6碗一套3168。万科创始人王石代言的“总裁燕窝”,海报上印着“大补元气,补肾填精”,底下却用小字悄悄提醒,“以上内容仅为知识科普,不代表产品功效”。这操作就有点意思了,卖的到底是啥,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一碗528块,6碗一套3168。万科创始人王石代言的“总裁燕窝”,海报上印着“大补元气,补肾填精”,底下却用小字悄悄提醒,“以上内容仅为知识科普,不代表产品功效”。这操作就有点意思了,卖的到底是啥,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曾几何时,这玩意儿还不是卖给男人的。它是贵妇圈的下午茶标配,是身份的象征。福建一位叫黄健的老师,90年代下海,愣是把东南亚的燕子口水,包装成了奢侈品。他在厦门商场租下两米柜台,起名“燕之屋”,还提供现场炖煮、人工挑毛的服务,专门瞄准那些不差钱的主儿。生意好到什么地步?2002年,光上海一个代理商,一年就能卖上千万。
那时候的故事讲得特别动人。传说郑和下西洋,在荒岛上靠这东西救了命,回来献给明成祖,从此成了宫廷贡品。什么乾隆皇帝清晨必食,慈禧太后顿顿不离,听着就感觉自己离龙椅又近了一步。
可故事讲得再好,也怕出事。2011年,那场“血燕风波”几乎把整个行业给掀了。所谓的“血燕”,被传成是燕子呕心沥血筑的巢,价格炒到10万一斤。结果呢?一位霍女士吃了燕之屋的特级血燕,上吐下泻,一查,亚硝酸盐超标33倍。后来工商局一抽检,市面上的血燕,不合格率百分之百,有的甚至超标300多倍。原来那诱人的红色,不过是化学染料的杰作。
行业一夜入冬,销售额从65亿直接砍到了22亿。燕之屋几百家店关得只剩一百多家,黄健的上市梦也碎了一地。
谁也没想到,这盆冷水反而浇出了行业的第二个春天。国家出手整顿,搞起了“燕窝溯源码”,能扫码的才是正规军。行业洗牌后,资本和电商冲了进来。燕之屋率先搞出开瓶即食的玩意儿,后来又跑出个“小仙炖”,主打鲜炖冷链,玩法越来越花哨。他们签约王一博、王俊凯,把目标从贵妇转向了年轻粉丝。几年功夫,燕窝从高冷的专卖店,变成了直播间的爆款。2023年,燕之屋居然真的在港交所敲了钟,成了“燕窝第一股”。
风光背后,那点“内幕”却再也藏不住了。一碗卖三百多的即食燕窝,拆开看,干燕窝含量撑死5克,占比不到4%,剩下九成多都是纯净水和冰糖。这哪是吃燕窝,分明是喝高价糖水。2020年,有个网红带货的燕窝被职业打假人王海盯上,唾液酸含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成本4块卖40,利润率高达900%。
“智商税”的标签就这么贴上去了,想撕都撕不掉。论营养,10克燕窝的蛋白质,还不如一个鸡蛋多。至于那个被吹上天的核心成分唾液酸,人体自己就能合成,牛奶鸡蛋里也有。所谓的“润肺养颜”,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
消费者又不傻。当大家发现花大价钱买来的不过是营销故事和一堆糖水时,市场自然会给出反应。燕之屋2024年的财报,营收微增,净利润却暴跌超过24%,股价较峰值直接腰斩。天猫上,“燕窝”类目的交易额一年少了四成。
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连王石这样的人物都被请出来,试图为“男士燕窝”站台。可如今,还愿意掏钱的,除了那些坚信古老传说的,恐怕就剩下买礼品送人了。毕竟在送礼的江湖里,性价比越低,才越显得情意重、面子足。
从宫廷传说到网红爆品,再到如今的增长瓶颈,燕窝的故事讲了几百年。只是故事再动人,当消费者开始低头翻看配料表时,泡沫总有被戳破的一天。下一个故事,还能那么好讲吗?
来源:下弦Y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