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竖屏里,墨汁顺着毛笔尖滴进月光,书法家随手写下一个“月”字,弹幕刷疯了:原来字真的会发光。
“中秋还能这么玩?
”刷到武昌那场文化雅集视频的人,十秒之内都在问同一句话。
手机竖屏里,墨汁顺着毛笔尖滴进月光,书法家随手写下一个“月”字,弹幕刷疯了:原来字真的会发光。
五千人涌进现场,抖音十万播放,话题五十万阅读,武昌把一场传统节过成了现象级打卡。
别急着羡慕,真正的好戏在后头。
先说最实在的——现场到底能薅到啥。
进门先领一只茶香书香礼盒,里头小罐茶叶贴着书法家手写的“桂”“满”“圆”,回家泡一壶,杯子底还能看见同款小字。
排队等墨宝的人绕了半个馆,书法家葛昌永边写边聊:“‘月’字最后一捺别拉太长,留点空白给思念。
”一句话把排队的大哥整破防,当场要了两张,说一张寄给外地老婆,一张留给老妈。
画家丁竹君更绝,支起小画架给小孩画速写,十分钟一张,家长发朋友圈配文:比照相馆贵,但值。
你以为这就完了?
图书馆反手甩出“四季书香”计划,春夏秋冬各办一场,冬天主题已经定好——“梅雪迎春·诗画传情”,时间12月下旬,地点还在39文化书馆。
想提前占座的,现在就可以去武昌区图书馆公众号蹲消息,据说前一百名能拿到艺术家联名书签,上次没抢到的人已经设好闹钟。
更狠的是“传统文化进社区”。
葛昌永、丁竹君、王威、雷焕松四位老师签了全年合同,每月拖家带口去一个社区上课,第一站水果湖街道,11月中旬开讲。
消息一出,水果湖业主群炸了,有人提议众筹买宣纸,有人说要把自家客厅腾出来当临时教室。
王威的陶瓷课最抢手,毕竟谁不想亲手捏个月亮罐,烧出来摆在餐桌,吃饭都自带滤镜。
文创也在路上。
区文旅局跟省博物馆联手,复刻活动里最火的书法作品做卷轴,再配一套月白釉小茶具,春节前上市。
价格没公布,但参考礼盒的良心程度,估计又是手慢无的款。
已经有代购在闲鱼挂预售链接,配文:帮外地朋友抢,加十块跑腿费。
有人担心门槛高?
现场最忙的其实是六岁的妞妞,穿着汉服在书法家旁边转来转去,最后得了张“妞妞吃月饼”四个大字,高兴得当场给爷爷视频。
爷爷在电话那头说:“明年带我一起。
”文化传承这事儿,有时候就是一张墨宝的距离。
企业也闻着味儿来了。
三家本地公司抢着赞助,其中一家做智能家居的,老板在活动现场听完雷焕松讲企业家读书心得,当场拍板:“明年我们包场,让员工带家属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武昌这波操作把节过成了招商会。
最戳人的是散场时的一幕。
清洁工阿姨拿着扫把站在“月”字前舍不得擦,问工作人员能不能留到第二天,“让我老伴也来看看,他年轻那会儿也练过字。
”工作人员愣了两秒,把字卷起来送给她:“拿回家挂客厅,比留这儿有意义。
”
所以别再说传统节日没新意。
武昌把月亮写进书法,把桂花香装进茶叶,把排队等画的人变成朋友,把六岁的孩子和六十岁的爷爷拉进同一个群聊。
下次有人问中秋怎么过,直接把这条甩过去:去武昌,月亮有人替你写好,只差你到场。
来源:睿智大海0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