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退守台湾前,白崇禧曾建议他攻占越南,利用越南地形打游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3 19:23 1

摘要: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三大战役完败,蒋介石开始为自己寻求退路,彼时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派国军进入越南剿灭胡志明,然后在越南北部的山林中与共军打游击,以待时机后“反攻大陆”

本文内容均引用官媒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最后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三大战役完败,蒋介石开始为自己寻求退路,彼时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派国军进入越南剿灭胡志明,然后在越南北部的山林中与共军打游击,以待时机后“反攻大陆”

白崇禧

这个计划听起来颇具战略眼光,但蒋介石最终没有听从白崇禧的建议还是逃亡了台湾,那么,蒋介石当年为何不选择攻占越南?反而逃亡台湾了呢?

白崇禧的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他作为桂系军阀的两大头目之一,在国民党内素有“小诸葛”之称。

虽然白崇禧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毕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所以蒋介石对他一直是半信半疑。

1949年初的徐蚌会战中,蒋介石虽然名义上把指挥大权交给了白崇禧,但背地里却想尽办法分走了他的指挥权,导致白崇禧负气出走。

没有了白崇禧的国民党军队很快就被解放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更讽刺的事国军战败后,蒋介石还甩锅给白崇禧。

而白崇禧“占领越南”的计划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南宋偏安南方时,就有人提出要向越南出兵拓展生存空间,而且在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期间,桂系内部的主退派也已经提出过这个想法。

当时白崇禧认为国民党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决战时还会有美国援助,远不到要远走他乡的地步,但他没料到,最后几场仗打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自己也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而蒋介石对白崇禧的建议表面上没有直接拒绝,甚至还显得很认可,他立即写信给顾祝同,把白崇禧的计划转了过去,并在文件上批复,要求在越部队“注意军纪,切勿发表政治言论”。

但实际上,蒋介石只是一直拖着不办,最终错失了良机,看到蒋介石的这种态度,白崇禧也死了出兵越南的心,从大陆败逃台湾后帮蒋介石继续带兵。

蒋介石为什么对这么一个看似合理的计划采取拖延策略?史学家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蒋介石希望稳住白崇禧,让他能到台湾帮自己管理军队,抵挡解放军追击解放台湾。

蒋介石当时已经接受了张其昀的建议,决定退守台湾作为根据地,张其昀曾向蒋介石详细分析了退守台湾的优势,台湾海峡海阔浪高,暂时可以阻挡共产党军队的追击,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还有日本遗留的工业基础。

此外,近代史学家认为,白崇禧的计划实际上并不可靠,首先蒋介石留在大陆的部队大多已是散兵游勇,与兵强马壮时攻占越南完全不是一回事。

其次,越南当时不仅有刚发展起来的胡志明越共,还有盘踞多年的法国人,如果国民党军队与法国发生冲突,蒋介石会在西方世界失去支持,彻底成为孤家寡人。

再者,国民党部队连装备落后的共产党军队都打不过,更别说让他们在丛林中打游击了,甚至可能都没有与解放军交手就葬送在了山野中。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法国不会坐视不管,二战后的中法关系本身就有摩擦,一方面国民政府原本的反帝立场支持越南独立运动,另一方面双方在海岸线问题上存在冲突。

白崇禧提议在越南打游击,并非一时兴起,他实际上是国民党内游击战理论的专家,1939年,白崇禧兼任军训部长时曾专门编撰了《游击战纲要》一书,作为国民党军队的指导。

他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游击战是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的弹性战法,白崇禧还曾说过:“有人认为共产党打游击乃保存实力之作法,殊不知敌后游击,任务极为艰巨,因补给困难,且多半以寡抵众,以弱抵强”。

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就提出应“以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他的建议被蒋介石采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

1939年冬,为适应游击战需要,白崇禧在军训部任内收集游击战资料,编成《游击战纲要》一书,分发各战区和军事学校。

历史上,确实有国民党军队进入过越南,一些败退的国民党部队进入越南后,被法军解除武装送到了富国岛,这些部队后来被称为“富台部队”,但法国人并不允许他们自由行动。

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台湾当局曾秘密参与越战,1964年4月,蒋介石会见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时,提出愿意空投5000至1万名士兵到云南,截断中国对越南北方的援助补给线。

1965年,应美国情报部门要求,台湾特种部队还介入了对“胡志明小道”进行绞杀的作战行动,由于赴越作战伤亡率奇高,美方给台军人员开出了月薪500美元的高薪。

但这些行动规模很小,而且与1949年白崇禧提出的大规模入越计划不可同日而语,与白崇禧的入越计划相比,蒋介石最终选择了退守台湾,张其昀当时向蒋介石分析了几个可能的退守地点:西南、海南和台湾。

西南地区虽然曾经是抗日战争的基地,但就在大陆上,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海南岛虽然离大陆有琼州海峡相隔,但距离还是太近,只有22公里,简单的民用小船、帆船就可以渡海。

台湾的优势更加明显,离大陆有100公里左右,国民党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解放军想要解放台湾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蒋介石还认为,台湾海峡的地理位置优越,会很快得到美国人的援助,基于这些考虑,蒋介石最终拍板决定放弃西南地区和海南岛,退守台湾。

白崇禧的“入越计划”最终只是纸上谈兵,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脚注,同时也让人看到了当时国民党政权的绝望处境和内部矛盾。

来源:历史求知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