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所大学,130岁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10:53 1

摘要:当时光的车辙碾过悠长的来路当希望的种子撒在北洋的沃土当欢腾的喜鹊飞进繁密的海棠当岁月的斑驳映在粼粼的碧湖天津大学迎来了130岁生日自诞生之日便与国偕行百卅荣光,强国担当如火的青春燃起天大的梦想璀璨的群星汇于北洋的荣光1895年,甲午战败、举国图强天津大学的前身

当时光的车辙碾过悠长的来路

当希望的种子撒在北洋的沃土

当欢腾的喜鹊飞进繁密的海棠

当岁月的斑驳映在粼粼的碧湖

天津大学迎来了130岁生日

自诞生之日便与国偕行

百卅荣光,强国担当

如火的青春燃起天大的梦想

璀璨的群星汇于北洋的荣光

1895年,甲午战败、举国图强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诞生

北洋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揭开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新篇章

北洋大学初创

就瞄准国之所需培养人才

设置四大学门:法律、土木、矿务、机械

流连于天津大学校史馆

你会发现一件珍贵藏品

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

这张文凭距今百余年

已经镌刻成一个时代的符号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第一个水工试验所、第一台飞机发动机

第一张彩色胶片、第一辆电视转播车

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第一座跨海大桥等

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

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

时间的大门缓缓开启

130载光阴穿梭

“兴学强国”的誓言

早已熔铸成滚烫的基因

成为铭刻在每一位天大人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百卅年薪火相传

这是兴学强国的天大人

利用AI技术踏入时光隧道

与这些天大人深情重逢

01

兴学救国,赤子丹心映山河

1895年,甲午中日海战烽烟未散

轰隆的炮火震醒了沉睡的中华

时任津海官道的盛宣怀奏请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

光绪帝御笔朱批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

肩负着救亡图存的使命而诞生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火种就此点燃

奏请创办北洋大学的朱批奏折

博文书院校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

时任校长李书田带领北洋师生西迁

怀着科教救国的信念

带着共纾国难的抱负

学校师生用七星灯火照亮坝上长夜

更照亮了民族救亡的希望

抗战胜利后

李书田率师生返津复校

用一所完好的“北洋大学”

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风雨如晦,山河飘摇

一位位天大人挺身而出

高举火炬,撕碎阴霾

王宠惠

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的获得者

联合国宪章起草者之一

在国际政治角斗场捍卫民族尊严

茅以升

为抵御日寇亲手炸毁

自己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

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铮铮誓言

邹岳生

主持修建的“二十四道拐”公路

为援华物资的运输做出重大贡献

被誉为“抗战生命线”

栉风沐雨,兴学救国

他们用热血和脊梁

书写天大人为国为民的赤子丹心

02

争一口气,实干书写报国志

面向时代的需要

天大人永远报以奋斗的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上

天大人艰苦奋斗夯筑兴国之基

用行动践行

“不从纸上逞空谈, 要实地把中华改造”

吴自良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领导研制的甲种分离膜技术

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安装了“心脏”

余国琮

首批留美归国学者之一

首次提出浓缩重水的“两塔法”

作为我国唯一的重水自主生产技术被沿用至今

师昌绪

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

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为国铸造腾飞的翅膀

张含英

把全部身心献给祖国水利事业

在他办公室悬挂的“实事求是”校训条幅上

写着“懂么?会么?敢么?”

暑往寒来,三问如钟

回荡百卅春秋

为党和人民争一口气

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

是天大人的铿锵承诺

03

强国担当,初心不改启新程

近百年前

张太雷校友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

“谋将来永远幸福”的呐喊

如同醒世惊雷震撼至今

今日天大

是面对国家重大战略

推动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新一代天大人已接过火炬

砥柱科技支撑

服务国家战略

智能电网团队

助力编织神州绿色电能动脉

为加速奔跑的国家赋能催动

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

探索“三磅宇宙”

让科技走进现实

结晶中心团队

以“化工+AI”的新路径

从精微之处呵护人民生命健康

地震大装置团队

打造“国之重器”

人为制造“地动山摇”,助力防灾减灾

长城团队

穷尽20余年

以科技之钥解码千年奥秘

天大人在哪里?

他们散作星辰

躬耕深蓝,问鼎寰宇

把科研报国的汗水

挥洒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实践中

行稳致远的“祝融号”火星车

亘古长存的DNA存储技术

巍峨耸立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坝

澎湃强大动力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潜行在万米海底的水下滑翔机

……

天大人把“兴学强国”的底色

刻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里

初心如磐,历久弥坚

“实事求是”的校训跨越百卅沧桑,巍然如初

“十八罗汉”的治学精神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从历史的星河中走来

天大人始终与国同频共振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

新一代天大人

已在新征程接续强国担当

百卅天大,风华正茂!

新的征程,未来可期!

130岁生日快乐!

(来源|新华社 天津大学)

来源:网信河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