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情感连环画《梨花》绘画:费声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2 22:48 1

摘要:在这驿路上,中华民族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在传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散发出善意的关怀,孔子说过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国人身体的血脉中一直传承着……这就是仁爱的精神!

根据彭荆风原著《驿路梨花》

编绘:费声福

在这驿路上,中华民族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在传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散发出善意的关怀,孔子说过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国人身体的血脉中一直传承着……这就是仁爱的精神!

我在哀牢山里写生。雄伟壮丽的景色把我迷住了,忘了已经夕阳西下。我的哈尼族伙伴有点着急,今晚要赶不到宿地了。

夜色渐浓,我们赶着路。“你看,有人家!”我的同伴在一片梨树深处发现有一间小茅屋。

走近一看,门上写着两个字:“请进”。

进屋后我们发现有水,有米,还有盐巴、辣椒......墙上还有一行字:请自己做饭吃。

我们就自己动手生火,烧水,做饭。好甜的水!好香的饭!可是主人到哪里去了呢?

这时,门外进来一位老人。“啊!主人回来了。”

“太感谢你了!”“太打扰你了!”我们热烈地向他道谢。“我不是房主人,我也是过路人。”老人回答。

“我是山那边的瑶家。”老人接着说,上个月赶一群麂子来到这边,迷了路.....

也是找到这所屋子,在这里吃的饭,过的夜……

“临走留下一片包头的红布,插上羽毛,告诉主人,有个瑶家来打扰了。今天我是来给主人家送米的。”

可是主人到底又是谁呢?老人沉吟了一下接着说:“后来我到处打听,据说屋子是专门为行路人准备的,主人是一位哈尼族姑娘,名字叫梨花。”

晚上,我睡得十分香甜,梦见了梨树,梨花,啊!多好的姑娘啊!梨花......

早上,我们也要为后来的行路人尽一点力,就把屋子修葺(音9i砌)打扫了一下。我还把这所令人难忘的屋子画下来了。

忽然,有一群小姑娘朝小茅屋走来,为首的那个背着盛水的竹筒。“梨花姑娘!”瑶族老人叫起来。

“感谢你们,梨花姑娘。”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说,“为行路人盖了过夜的屋子。”

“哎呀!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小姑娘格格地笑着,“我不是梨花,房子也不是我们盖的……

“那是十几年前,”小姑娘接着说,“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半夜淋了雨.....

“第二天,他们就动手在这里盖了这所小茅屋。我姐姐到山里拾菌子,看了觉得奇怪......

“你们要在这里长住?”我姐姐问。“不,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一位解放军同志回答......

我姐姐很受感动,后来就经常给这间小屋背水添柴……一直管了好多年。

“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她在哪儿?”我们问。“她叫梨花,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去了。”

不用说,梨花姑娘的任务又由这群小姑娘接过来了。多好的姑娘们啊!

同志,这就是我画的那间小茅屋,每次看着它,就想起那许多可爱的人们,象一茬接一茬盛开的梨花,洁白,美丽,传递着爱的温暖!

来源:清泉石上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