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于和伟,吴越,魏晨,曾黎,余皑磊,隆妮,曹磊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解析第一回。
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于和伟,吴越,魏晨,曾黎,余皑磊,隆妮,曹磊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解析第一回。
看原著,更深入。
楔子
余则成是虚构的,吴石是真实的。
《潜伏》的真实演绎
与《潜伏》中的余则成一样,《沉默的荣耀》中的吴石也是跟着国军,撤退到了海峡对岸。
但与余则成不同的是,我们不知道余则成的结局,却知道吴石的结局。
因为《沉默的荣耀》讲述的是:真实的故事。
醒来的吴石
1946年春夏之交,吴石接到蒋的面谈,任命吴石为:国防部史料局局长。
这个职位对于酷爱研究军事的吴石来说,其实是颇为合适的,他本人也比较喜欢做这样的工作。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吴石越发感到官场险恶,陈诚把大权都抓到手里,国防部拨给史料局的经费硬是被砍了一半。
官场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给想要好好做研究的吴石,泼了一盆凉水,让他开始寻求改变了。
说起来,吴石在国军中并不是一个默默无名之辈。
他是多年的陆军中将,颇有才名,先后在直系,桂系,蒋系军中都有任职,他写的通讯稿,蒋每周都会亲自核阅。
身在南京,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专制,让一心想要捍卫国民政府的吴石失去了精神支柱,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为了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吴石经常邀请刘斐,何遂(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刘通等人商讨国事,还曾参加过“民社党”。
不过由于民社党冒天下之大不韪参加了蒋一手包办的“国大”,吴石随即就愤而退出了。
1947年,我党上海局开始了对吴石的联络和争取工作,牵线人正是吴石的挚友何遂,吴石表示愿意与我党直接接触。
同年4月,上海局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以及何遂,何康(何遂之子)等人在上海锦江饭店宴请了吴石。
1个小时后,吴石确定了与我党建立联系。何康接受指示,与吴石保持单线联系。
淮海决战的重要情报
吴仲禧是吴石的好友,同时也是我党插在敌人心脏的一颗“冷棋子”。
吴仲禧1937年就是我党特别党员,身在敌营十年。
根据上级指示,在军事参议院任职的吴仲禧前往南京找到吴石,想要在谋取国防部的职务,以便更好地获得蒋的军事情报。
这件事其实并不好办,因为国防部名义上是白崇禧当家,实际上权力全在陈诚这个参谋总长的手里。更要命的是:重要职务就连陈诚都不行,还要蒋点头才行。
不过吴石不负重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终于为吴仲禧在国防部谋到了一个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的职务。
这个职务虽然不能直接掌握军事机密,但有机会巡查各地,非常利于搜集军事情报。
到了1947年6月底,吴仲禧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我党迫切想要从“华中剿总”了解到蒋军的第二线兵力分配情况。吴仲禧接到命令,立即赶到南京,住到了吴石家里。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吴石特意安排的:吴仲禧在吴石家里就遇到了前来探访吴石的“华中剿总”情报科长胡宗宪。
胡宗宪曾经是吴石在陆军大学的学生,对吴石很是尊敬,每次到南京都会来看望吴石,他的这个工作还是吴石介绍的。
吴仲禧在与胡宗宪的闲聊中,胡宗宪还主动拿出了一份“华中剿总”参谋处编辑的作战态势来请吴石指点。
于是乎,吴仲禧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这份难得的军事情报。
更有趣的是:胡宗宪见吴仲禧对这份作战态势很有兴趣,还主动提及回武汉后,要给吴仲禧也寄一份。
后来,更是每出一期,吴仲禧就会收到,直到1948年底才中断。
1948年中,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前往“徐州剿总”工作。
出发前,吴仲禧找到吴石,请吴石给李树正(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参谋长)写信,以求更好地开展工作。
李树正接到吴石的信,对吴仲禧很是热情,对吴仲禧完全不设防,带吴仲禧到机要室参观,让吴仲禧有机会将所有的军事部署都记录了下来。
后来在吴仲禧的回忆录中,就明确地说到了:这次任务如果没有吴石的介绍,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这份情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对我军组织部署淮海战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渡江战役的核心情报
从1949年开始,吴石就经常坐火车往返于上海与南京之间,不间断地为我党提供重要情报。大多数的时间是晚上八九点从南京出发,次日凌晨三四点到达上海。
他的情报只通过他自己或者亲信副官聂曦交给何遂,由何遂转交上海局。
同年三月,吴石冒险得到了国防部长江防线兵力部署图等一组绝密情报。
当何康(何遂之子)看到那幅巨大的江防兵力部署图的时候,都惊呆了,图中的部队番号细致到了团。
这份绝密情报通过上海局辗转交给了第三野战军,对于我军确定主攻方向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后来,时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将军多次提到了这份情报的重要性。
劝说林遵起义
林遵是国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1948年听令调入长江,担任江阴到安庆的江防任务,企图阻止我军渡江。
为了配合我军的渡江作战,吴石开始了对福州老乡林遵的起义工作。
林遵是海军中的进步军官,有着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对于内战形势也很是清楚:深知国军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1948年底,在吴石家里,吴石与林遵品茗畅谈。
林遵向吴石表达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吴石给了林遵上,中,下三策。
下策是给蒋卖命,随波逐流,图个加官进爵。
中策是告病离开舰队,挂冠而去。
上策是宣布起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吴石让迷茫中的林遵茅塞顿开,决定执行上策:起义。
为了有更好的效果,林遵还借安庆告急之机,又让桂永清多派了三艘军舰归第二舰队指挥。
到了1949年4月23日,林遵率第二舰队成功起义,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海军最大规模的舰艇群起义,后来这支海军成为了人民海军的重要力量。
回到福建的吴石
1949年2月,吴石调任福州绥晋公署副主任。
为了掌握福州高层动态,进行策反,吴石频繁邀请福州高管到府中吃饭,在攀谈中进行策反。
吴石认为国军必定守不住福州,原因有四点。
其一,福州的地形地貌:易攻难守。
其二,福建是山岳地区,有利于打游击,而打游击并不是国军的特长。
其三,从双方三年的战争来看,国军已经无可用之将和可用之兵,即便是他这个副主任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四,从战略来看只能守岛屿,因为对方没有战船能打水战。
吴石的厌战论调传到了蒋的耳中,蒋(此时是下野总统)到福州督战的时候,还召见了吴石。不过吴石的这种言论在当时的国军中属于主流,并没有引起蒋的疑心。
由于吴石在福州绥晋公署的重要位置,他获取情报非常方便且准确,以至于我军对于福州守军了如指掌。
我军对福州发起总攻时,一路都没有遇到什么坚固的工事,这也多亏了吴石的运作。
本来蒋下命令要福州抓紧时间修筑半永久城防工事,以便打持久战的准备。
但蒋的命令遭到了吴石等福州人的极力反对,导致工期一拖再拖,让大批市民免受了劳役之苦。
1949年8月,吴石接到蒋的电谕乘机赴台,开启了他的逆行之路。这一去,就永别了福州,再也没能回来。
次日,福州解放。
吴石在孤岛的战斗
吴石在孤岛的潜伏时间并不长,只有10个月。
从8月16日赴台,到次年3月1日被捕,再到6月10日殉难,吴石用他生命中最后10个月,结束了其悲壮的一生。
吴石作为蒋新任命的国防部参谋次长,其身份本身就是非常完美的护身符,而且深受蒋的信任与重视。
不过当时的孤岛,要从事地下工作,真是危机四伏。
小小的孤岛,集中了所有蒋政权的情报系统:调查局,保密局,军情局,宪兵,总政战部,国防部二厅,警务系统等等,眼线遍布大街小巷,特务无处不在。
就是在这样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吴石依旧愿意继续为我党工作,提供重要情报。
1949年10月,我军攻打金门失利。
同年11月,攻打舟山群岛失利。
这两仗为我军的渡海作战敲响了警钟,不过在当时的氛围下,无论是吴石,还是何遂都认为我党将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军事手段解放孤岛。
不过此时的吴石,因为交通员牺牲,已经基本中断了与我党的联系。
何遂因为身份暴露离开台湾后,辗转到了香港。
不久后,吴石亲自到了香港,经过何嘉联系,与上海局的余秉熹单独见面长谈。
后来,万景光作为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的驻港负责人负责与吴石对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孤岛的局势一步步恶化。
吴石多次派聂曦向在港的情报机构报送重要情报,然而这样的传递是极其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暴露,威胁到吴石的安全。
对于如何为吴石这个高级情报关系建立安全有效的秘密联络交通,万景光很是用心。
经过万景光的推荐,华东局选派了朱枫赴台,作为吴石的交通员。
吴石暴露
1949年11月底,朱枫到了孤岛后,入住在女婿家(孤岛警务机关家属宿舍),随即开始了工作。
朱枫先来到了基隆的一家“三荣行”杂货店,按照接头暗号与孤岛工委书记蔡孝乾联系上了。
蔡孝乾是1946年进入的孤岛,开始在基隆港当码头工人,发展地下党,到1949年底时,已经将人数扩展到了970余人。
朱枫带着万景光给吴石的亲笔信,以“陈太太”的身份,与吴石接上了头。
此时,在吴石的精心运作下,吴石在孤岛的情报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了。
一周后,在吴石新家的书房,吴石将自己准备好的几份情报交给了朱枫。这次见面之后,两人约定每周六下午4点,朱枫都会到吴公馆取情报,然后通过秘密渠道传回大陆。
就这样,过了大约两个月,到了1950年初,打着看外孙名义来孤岛的朱枫已经准备离岛时,出现了意外。
朱枫像往常一样,在10点前到“建昌行”时,接到了蔡孝乾留下的警示字条。
蔡孝乾被保密局抓获后,在他公文包里的记事本中留下了“吴次长”的记录,这成为了吴石的致命破绽,让保密局将目标锁定到了吴石身上。
蔡孝乾叛变
朱枫接到蔡孝乾的“报警”字条后,立即去吴公馆找吴石,要求尽快离台。
毛人凤得到消息,找到叶翔之谈话,说到了蔡孝乾笔记本中的“吴次长”应该就是吴石。
对此,保密局当天夜里就对吴石的住宅进行了搜查,并没有收获。
1950年2月初,在吴石的帮助下,朱枫搭乘空军的飞机到了还在国军控制下的浙江定海。
蔡孝乾被捕后,没有坚持几天,就将朱枫供出来了。
保密局侦查朱枫的去向,一步步缩小了对朱枫的包围圈,最终在2月18日的早晨,在舟山岛将隐蔽了两个星期的朱枫逮捕了。
朱枫被抓后,宁死不降,将金锁片,金链条,手镯等折断,分开,试图用吞金的办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未遂的朱枫被拉到了孤岛,受到严刑酷打,始终没有投降。
与此同时,保密局还将与朱枫关系很近的吴石太太王碧奎抓捕了。
就在王碧奎被逮捕的第二天,吴石也被请到了保密局。
接下来保密局将吴石所有的书籍,文件,印章等都收走了,搜遍全屋也只找到了10两黄金。作为如此级别的高官才这么点钱,特务都不忍将这10两黄金拿走,留给了吴石的儿女。
一周后,吴石没有回到家中,吴石的儿女反而被双双赶出了家门,幸好有同族的吴荫先收留,才没有让吴石的儿女流浪街头。
当了叛徒蔡孝乾在给保密局带路指认的时候,趁黑逃跑了。
到了1950年4月底,蔡孝乾第二次被捕后,彻底变节,将孤岛的整个地下组织都出卖了。
在蔡孝乾的供述下,孤岛的地下组织几乎全军覆没。
吴石在虎穴的日子
吴石被捕后,便受到了非常频繁的提审,主审人是保密局二处的处长叶翔之。
叶翔之后来升为了孤岛情报局局长,是孤岛情报圈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由于吴石的文人身份,他在狱中简要地记录下了自己入狱后大致情况,这些文字记录也为我们后来人研究吴石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通过吴石的记录,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监狱的情况:因为抓人过多,人挤人,睡都不能没有地方睡,就连坐都是一种奢望。
吴石有高血压,医生检查到已经达200多了,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否则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因为这样一个情况,吴石的监狱的人数才减少到了7-8人,这才让吴石有了睡觉的空间。
审讯吴石,对于敌人来说绝对是最困难的事。
一开始,他用参谋次长的职位威慑敌人。可是当敌人将掌握的资料告诉吴石后,吴石又立即转变态度,表示要配合,却吞吞吐吐,没有一点儿干货。
尤其是涉及到第三者时,吴石都是在帮别人澄清。
敌人为了抓到吴石的把柄,还在监狱里安插了卧底的特务。
在保密局监狱的3个多月时间里,吴石每天都在面对死亡,写下了2000多字的遗书。
时间到了1950年的4月初,针对吴石的审讯结束了,周至柔报请蒋依法对吴石进行庭审,蒋同意了国防部的意见。
吴石的结局
经过1个多月的审理,法庭提出对吴石给予重判,但免于死刑。
呈文经过周至柔交到蒋的手里,蒋阅后大怒,指责判罚不公,还将三个主审革职。
于是乎,在蒋的强力干预下,吴石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吴石听完宣判后,利用写遗书的短短几分钟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首诗:
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
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被敌人杀害。
同时牺牲的还有陈宝仓中将,聂曦上校,朱枫(朱谌之)。
不幸中的万幸是:吴石夫人王碧奎没有遇难,享年九十岁。
来源:亮仔说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