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首相石破茂于9月7日宣布辞职后,日本政局进入新的不确定时期。9月22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已拉开帷幕,本次选举有五位候选人,但备受瞩目的是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两人。在日本媒体上,他们的竞选被塑造成“最年轻首相”的改革派路线与“首位女性首相”的保守派路线的对
日本首相石破茂于9月7日宣布辞职后,日本政局进入新的不确定时期。9月22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已拉开帷幕,本次选举有五位候选人,但备受瞩目的是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两人。在日本媒体上,他们的竞选被塑造成“最年轻首相”的改革派路线与“首位女性首相”的保守派路线的对决。
9月2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小林鹰之、茂木敏充、林芳正、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从左至右)
“最年轻首相”VS“首位女性首相”
44岁的小泉进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知名度很高。他是年轻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曾任农林水产大臣,在解决大米价格飙升问题上赢得良好口碑。民调显示,他在普通民众中的支持率达23-25%,在自民党内支持率更高,达32-41%。此外,国会议员票也有20%以上的支持。在不少日本年轻人心中,他被视为“世代交替”的希望。他主张与在野党(如日本维新会)扩大合作,身段较为灵活。不过,他过去在媒体上的一些言论,如环境大臣时期的“性感”言论在短视频平台被广泛传播,以及近期“付费软文”争议,对其形象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与小泉相比,64岁的高市早苗更为资深,她是自民党保守派的中坚力量,被视为安倍晋三政治遗产的继承者。她曾任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推动经济安保政策,这一次是她第三次挑战总裁之位。若成功,她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民调显示,她在普通民众中的支持率领先小泉五到九个百分点,但在国会议员票中仅获10%左右支持,党员票则大幅落后于小泉,约为17-24%。不过,她得到旧安倍派等保守势力的坚定支持,尤其在修宪和安保议题上呼声高涨。然而,她在“靖国神社参拜”等问题上的立场引发公明党等中间派政治势力的顾虑,这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日本社交媒体平台生动反映了国民的复杂情绪。对小泉,有人期待:“小泉进次郎能给自民党带来新气象,年轻化是必须的!”但也有人嘲讽:“他除了靠爹和脸,政策空洞,‘性感’失言让人笑掉牙。”高市的支持者则热情高涨:“她是真正为日本着想的政治家,媒体老拿奈良鹿事件抹黑,太离谱!”也有人担忧:“高市太强硬,怕是会把联合执政搞崩。”这些声音一定程度上表明民众对此次选举的高度关注。
对华政策分歧
值得观察的是两人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小泉和高市均认为,日本需以日美同盟为基石,警惕中国的扩张,但策略差异明显。小泉采取现实主义路线,重视经济安全保障的同时希望保留对华空间。凭借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经验,他主张日本在中美关系中寻求平衡,强调粮食安全和审查对华供应链依赖。此外,他呼吁加强日本的防卫能力,倾向于“灵活强硬”外交,避免直接冲突。相比之下,高市更为强硬保守,她将中国的军事威胁视为“国家存亡”的核心问题。她主张推动经济安保法,加强对华出口管制,防止技术流出,并希望深化“四方”(QUAD,日美澳印)框架,在“参拜靖国神社”方面更是不妥协,这对中日关系是一道阴影。
近期中日关系的一些事件也显示出两人路线的潜在影响。9月8日,中国外交部对石破茂退阵发表评论,担忧高市当选可能重回“安倍式强硬对华路线”。外界担心,若高市当选,其强硬姿态可能加剧中日冷对抗,甚至影响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而小泉的灵活路线或能缓和中日之间的经济摩擦。综合来看,小泉的现实主义更适合当前日本政坛的多派系平衡,但可能因过于温和而难以应对保守派鹰派压力,导致外交上的弱势。
国内政策对比
在日本,国内政策主要围绕物价高涨和少子化问题,小泉和高市立场迥异。小泉以改革派形象推进农协改革和育儿支援(如幼儿教育免费化)。他针对大米价格飙升提出增产方针,主张振兴地方经济,财政上追求增长与分配的平衡。高市则主张积极财政,优先经济增长,通过“酷日本”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振兴文化产业。她强调家庭支援应对少子化,延续安倍经济学。
日本社交媒体上对这些政策分歧有不少共鸣与争议。小泉的改革形象受到年轻人欢迎:“数字化和地方振兴听起来靠谱!”但也有人批评:“他讲话像背稿,空有形象没深度。”高市则被赞为“有安倍的影子,经济政策大胆”,但也有人担忧:“财政扩张会加重债务,公明党能同意吗?”对比来看,小泉的改革虽迎合中间派,但缺乏突破性,可能因妥协过多而流于表面;高市的积极财政能短期提振经济,但党内分歧大,风险较高,持续性是一个问题。
日本会迎来历史首位女首相吗?
截至9月30日,根据民调和党内情况,小泉在决选投票中胜出的概率较高,主要因他在党员票和国会议员票中的优势,以及中间派和年轻层的支持。高市虽在普通民众中人气领先,但国会议员票不足和公明党对其执政前景的担忧让她处于劣势。然而,小泉即使当选,也可能成为一位弱势首相。毕竟,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与公明党联合执政也不会一帆风顺。
还有一个因素是,日本社会的性别文化尚未为女首相做好准备。东亚的儒家传统和男性主导的政坛氛围对高市不利。她的保守形象和“参拜靖国”立场虽迎合右翼,却可能加剧党内分裂和联合执政危机。这反映了一种文化层面的深层制约——女性领导者需面对更大的象征性压力,短期内难以稳定执政。
这次的选举结果将于10月4日揭晓。若小泉当选,他将成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若高市胜出,她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无论谁胜,这都是一次创历史的选举,并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中日关系。可以说,这场选举不仅是自民党改革的转折点,也是日本外交与内政的十字路口,关系着东亚地缘政治与日本社会的未来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