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9年9月3日,我从下派农村搞"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副组长兼大队副书记直接派到金山公社任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在那里干了7年。7年里令人难忘的是如下几件大事。
~~我在农村的3个乡镇连续工作17年,可以说把自己最好的时光献给了农村。
~~1979年9月3日,我从下派农村搞"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副组长兼大队副书记直接派到金山公社任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在那里干了7年。7年里令人难忘的是如下几件大事。
~~"3年3大炮,专门打薄弱"。1979年末,县里要处理一批"双突干部",我们公社内定4人,副书记孙兆明(原大队书记)作副主任、我作党委宣传委员、副主任佟亚平(上海知识青年)作妇女主任、副主任林德本(原小队长)作林业站长。组织部下来考查时,公社党委书记费允成及第一副书记史珊把我3年里蹲点改变3个后进大队的事例做了详细汇报,并提岀党委已经决定呈报我为党委副书记。为此县委特派办公室副主任王丰前来考察,他通过多地座谈了解到我与群众同吃同住、摸爬滚打的情况后,写出:"3年3大炮,专门打薄弱"汇报材料,因而我成为全县"不降反升"的唯一事例。 "党委内定不做差额人选,机关干部连破三局"。1980年7月,县、社两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恢复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规定公社管委会主任、副主任都设差额候选人。当时第一副书记李培元因年令大、身体差,自己申请不做主任候选人,内定由第二副书记张成贵为主任候选人,第三副书记王德良做"差额",我不做人大代表去县党校学习。结果选公社机关人大代表时(也有候选人和差额)我竟被当选。代表大会开始公布主席团成员时没有我,有5位代表联名提议:增补我为主席团成员(当时县里选举文件规定有3名以上代表联合提议则需报县选举委员会决议),县里答复:陈亚发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又被选为代表可以增补为主席团成员。所以派车把我从党校接回来参加会议。当大会公布主任候选人和差额候选人后,又有5名代表提议:由我为差额候选人,此议再次报县选举委员会,答复是:尊重代表意见,陈差上来自然就任,但可以内部做工作。大会因此休会,召开主席团和代表团长会议。事先费允成书记已经和我谈了,所以我在两个会上讲了感谢大家提议,但自己现在工作经验和能力还不胜任这个职务,请大家尊重我的意见。投票结果我俩差5票,张成贵当选,4名副主任候选人中王凤有落选,差额候选人刘广文(原纪检委员)当选。1981年1月张成贵调任河山公社管委会主任,我接替了他的职务。
~~"一封上级转发控告信"而受到监察。1982年元宵节后,县纪委和信访办联合监察组持县委书记王显文签字的由国家信访办转来"控告信"到公社访察,事情因旱河一队孙万成与邻居杨福家吵架,孙的两个外甥(泉眼岭人)把杨家人打了,杨家报告后,大队书记韩德江派儿子前去调解,孙家外㽒喝酒后又把韩书记儿子打了,韩书记向公社报告此事,我做为主管领导为了严肃新制定的《乡规民约》,派司法助理曹德友把孙找到公社,我决定对孙、杨两家罚款,并责成孙协助将两个外㽒送去行政拘留。孙当时同意处理意见并在核实材料上签字。他外㽒家为了拒绝处罚找到县武装部领导商量采取以攻为守方式"控告"我非法拘押(超12小时)。经查:当时孙不敢走黑路在公社值班室睡了一宿,"控告"源于罚款拿不出,拘留对象跑了找不回来。审察组汇报后组织部副部长王书良说:陈亚发是位好干部,此事不能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1982年县委组织部拟定我去小宽公社任党委书记,考查时有人提出我"太较真、不成熟"未成。 1983年9月16日,县委决定调任我为恢复乡政府后的林海乡乡长,(拟接任气管炎严重的党委书记张学文)在那里又工作了7年。7年里为改变那里的精神面貌和生产习惯做了几件大事。
~~"精神振奋方能使经济振兴"。林海乡即原梨树县最落后"刘靠沈”中的靠山公社。当时流行的顺口溜形象的刻画出其偏辟荒凉,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的情景。干部群众总觉得比人家矮一头、低一等。我把家家安"小喇叭"做为一项工程。凡县乡重大活动、村社好人好事通过小喇叭利用《林海早新闻》向全民播报,把我对科学种田采取"顶浆打垄"、"米麦间种"、“造秫杆肥"等措施防止村社干部"肥梗阻"的讲解"一杆子插到底"。乡广播站作为省、县小喇叭普及试点,正式职工增加到5人,乡配线路员、维修员3人。1991年被国家广电部授于"广播网建设先进单位",站长明作江被授于"广电系统先进个人"。
~ ~1986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分组讨论"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时,市委副书记安莉来到梨树组,县委书记银海波让我谈谈体会,我发言中的"要想振兴农村经济首先要振奋农民精神,没有农民的精神振奋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我们乡村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把农民群众情绪煽动起来的观点受到安莉书记的赞许,她打趣地说:你就是那里的"煽委书记"。这个绰号后来有人叫我"陈大煽"。
~~"省里颁发的两先一优奖牌、证章"。1986年7月28日,我正在四平出席市第一次党代会,因东辽河决堤,市委决定休会全力投入抢险救灾。我镇防汛重点是保证王麻山水库及时泄洪以防决堤。7月31日晚,接到设在刘家馆镇县指挥部杨国俊副县长电话:命令我镇立即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调动一切运力接运、安置刘家馆重灾村灾民;二是组织全镇人力物力抢修榆树台至刘家馆被洪水冲毁的公路,以保证县救灾物资车辆通行。我立即召开三级干部广播会议,镇领导分抢运安置灾民和抢修道路两条线,连夜勘察路损情况并制订抢修方案:老奤水泥冲毁桥采取绕道用树木排成过水路面,将5处其中最严重的柴窝卜桥东西8米宽路面只剩下1米左右的500米路段采取打4排木桩、用树枝编别围栏挖湿地或稀泥充填、上面横铺树杆。8月1日天亮,6000多人奔赴指定地段投入战斗,为了加快进度,我向杨县长请示砍伐公路两侧国营林场树木,杨县长操着沙哑的嗓子说:"可以,出了问题我负责!总之要不惜一切代价修复公路保证通车!"。下午4时,我向杨县长报告:"水毁桥、路全部抢修完毕!"杨县长高兴地说:"我代表县政府和灾区人民向你们表示感谢!"与此同时,我们将300名灾民转移至大门丁、下姚村,粮库、粮管所逐户送去米面豆油、供销社送去做被褥布匹棉花、卫生院畜牧站下去为人畜防疫、镇里召开党员干部捐献衣物。直至灾民新房建成的一个半月没发生一点偏差,有几户和住户还结成儿女亲家。事后县里决定向省上报刘家馆镇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我为先进个人,我填表时把党委副书记赵宝生冒生命危险下水探路安置灾民的事迹报了上去。省委表彰大会在南湖宾馆召开,时任省委书记高狄颁发奖牌,一看便知:我镇为"抢险救灾先进集体"、刘家馆镇党委书记张成贵为先进个人。1991年建党70周年省委授于林海"先进党委"、授于我"优秀党委工作者"(有证书和奖章,退休后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增发一级工资)。
~~1990年8月14日至16日,我在林海镇举办3天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可以说轰动了全县、影响了全省。回顾这个艺术节的成功之处:一是筹备时间最长。年初全镇工作会议就将此活动列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并将活动方案以文件形式下发到村社。二是参与人数最多。事后粗略统计共有5万多人参与,参加各种赛事的达1500多人,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不懂事的孩子,娘家接回外乡的女儿,学生领回外地的同学,村民请来远方的亲戚。三是赛事内容最全。文化方面:有书法、绘画比赛,有秧歌、舞蹈、猜迷、歌唱演赛。体育方面:有篮球、乒乓球、棋类比赛、有田径运动会。四是活动形式最新。把敬老院老人作为"特殊观众"坐在主席台上观看;田径项目安排了"专业户拔河"、民兵投掷、妇女60米点种、共青团员100米智力测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孩子接力;歌曲、舞蹈大赛请县文化馆专业人员和退下来的老干部做评委;奖品全都是农用劳动工具或家庭日用品。五是莅临领导最高。开幕式除县五大班子领导到场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广琛、市文化局长田子馥、省文化厂长吴景春、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长孟繁锦。孟部长还留下"书林艺海"的墨宝。六是食谱安排最特。上级机关及周边乡镇领导500多人用了一顿"三烀一辣"午餐,即烀玉米、烀茄子、烀土豆,炸辣椒酱,由此“三烀一辣”成为农家院特色菜在城乡饭店流传开。七是安全措施最细。由派出所、人武部组织的治安队伍佩标分岗把守入镇路口,车辆统一安排中学操场和农贸市场,民警着装巡逻,15个村秧歌队分布在1500米的街道上,书法、绘画、球类比赛都有固定场所分散观看人员,高音喇叭反复提示安全要求,所以3天活动"零事故"得以好评。八是影响作用最大。省市县媒体传播"农民艺术节"的盛况,周边乡镇群众羡慕林海人,多年后在林海人茶余饭后仍把当年艺术节作为热门话题。
~~8月14日下午(农民艺术节开幕当天)接到县委组织部电话,要我15日到喇嘛甸镇报到,与接任粮食局长的张向海交换,以便尽快到岗。喇嘛甸镇是多位县委书记的试点,在这里走出去的党委书记大多后任副县级领导。我在那里工作近3年时间。时任县委书记祝国治(后任吉林省司法厅长)要我去抓好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当年冬天及第二年春天,县委决定在我蹲点的前家把村开展针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县委宣传部长仉连山带队抽调相关部门10人工作组指导试点工作。为了使抽象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得生动具体,我们借鉴河南荥阳经验,试行了"十星级文明户"争创、评选活动。把日常两个文明实施成果分为10颗星,评选出的10星级文明户予以奖励。5星级至9星级也都分别挂星牌,这项活动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开展。我在县委召开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动员大会上做了试点工作汇报。 关于党的建设我抓了太平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和评选三类党员活动,在全镇普遍推行后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具体体现在1991年6月4日下午一场大暴雨后局部地块遭受冰雹灾害,王家园子村4个社200多公顷农田,7、8个叶玉米苗叶片打烂,香瓜、黄烟苗全部打毁,我当时在前家把村接到电话后,徒步急行10多里赶到现场,勘查后和当地村社干部研究补救措施:一是将暴雨和冰雹击打的地块全面铲趟一遍疏松土壤提高把温;二是将打毁的黄烟、香瓜地块征求农户意见毁种早熟豆类或其他作物;三是将打烂叶子的玉米苗修剪、倒伏的培立、掉掩子的间种豆类作物;四是将农户庭院用收集来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秧苗补栽。5日召开镇村及镇直单位领导的动员会,落实包户任务、明确补救措施,14个村回去召开党员干部会(自愿报告参加),镇直单位负责去梨树和八面城农贸市场购买秧苗。6月6日一早人们赶着马车,拉着锄头、犁把、手镐,自备午饭和牲畜草料从四面八方赶到指定村屯与灾户对接。不到一天功夫按要求全部完成任务。受灾农户深有感触地说:"这才让我们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6月8日,时任市委书记苏荣在县委书记祝国治陪同下来查看灾情及救灾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及与农户座谈,我把已经制作好的专题片《路,在这里延伸》配上《社会主义好》歌曲播放给他们看。用事实证明: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成果。事后苏荣问祝国治:"你们县33个乡镇像陈亚发这样党委书记占多大比例"?祝没有正面回答,只说:"他是去年下半年单独调来给我看点的"。
~~我们专题片《路,在这里延伸》与林海的《光,在这里闪烁》作为姊妹篇被县委组织部电教科复制留存。
~~我在那里干了三项工程,两项成功、一项失败。其中将通往各村的乡路全部铺上沙石;将方田林网双侧挖深沟断树根、公路挖内林沟填平外路沟,并将其好处归纳为四句话:深挖了沟、拓宽了路、增加了耕地、保护了树(此法受到市林业局的肯定)。其失败的工程是照搬林海作法强行推广粉碎稭杆造暖心肥,受到阻力后才清楚:那里全部秋翻地,稭杆肥没办法施入地下。
~~我晋升之路因两起上访案件被监察(所查结论:上访内容与事实不符)而"一票否决"。
~~"一次大会发言获得两次掌声把我送离了乡镇"。那是1993年春节后,县里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日程安排:县委书记作工作报告后有8个乡镇在会议介绍经验。其中我们喇嘛甸镇的题目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玉高产栽培技术》,材料是县农村部起草的,原定我们是第一个介绍,我会前和主管农业的费允成副书记谎称:"发言材料让外出的镇长带走了,我们就不讲了"。他说:"会议日程己下发了必须得讲"。我说:"那就把我们放在最后一个吧"。
~~我上台没有稿,开头便说:"喇嘛甸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县里开过现场会,我就不再重述了"。然后就说:"我是带着空口袋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想把县里亟待解决农村问题的政策措施带回去,然而,该立法的计划生育问题、承包户多年不交上缴款造成债务链问题,致使村社干部"要命"、"要钱"而出现干群对立、上访,一些干部被查处,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所以县里应该立即着手研究岀破解的办法来。我的话音未落,会场爆发岀长时间的掌声,可能是引起了在农村支部书记的共鸣,我起身鞠躬答谢走下主席台,又是一阵掌声,那是全天会议唯一的两次掌声。
~~下午讨论时县委书记刘崇东来到我们讨论组,我说:"刘书记,没想到会是如此结果",他说:"我也给你鼓掌了"。会后有人告诉我:“你不犯众怒但犯天条了,已经有人向县委书记建言,说你头脑发热需要找个地方凉快凉快!”
~~3月中旬,县委派两个组去辽宁对口乡镇学习发展地域经济的经验,瓦房店组由石岭镇党委书记贾春友(后提拔为副县长)任临时支部书记,沈阳东陵区由我任临时支部书记。3个月后,我被安排在由文化局、体委、文联3个部门合并为文体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的清水衙门。
~~17年的摸爬滚打就这样收场了,我无怨无悔。因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能为农村、农业、农民做了自己应做的事,流出的汗水、付出的心血是值得的。(陈亚发)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