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访背景:该活动由沈嘉柯老师发起,旨在通过专业指导与流量扶持,帮助阅读爱好者实现写作与传播的突破。一位大学生参与者在不到一个月内实现书评阅读量破百万次,获颁“百万阅读量书评人”荣誉证书。以下是她的分享。
采访对象:元雅读书「百万流量扶持计划」创造营专业组组长
采访背景:该活动由沈嘉柯老师发起,旨在通过专业指导与流量扶持,帮助阅读爱好者实现写作与传播的突破。一位大学生参与者在不到一个月内实现书评阅读量破百万次,获颁“百万阅读量书评人”荣誉证书。以下是她的分享。
问: 参与这个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池一禾:我最大的收获是写作能力和活动执行能力的显著提升。作为创造营专业组的组长,我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书评,还要协助组员、协调任务,这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管理时间和资源。同时,在这个月写书评的过程中,我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内容深度的把握都有了质的飞跃。
问: 写书评时,遇到大众难以理解的内容,你会怎么做?
池一禾:遇到难懂的内容,我一般会先反复阅读原文,理解作者的核心意图。接着,我会参考沈嘉柯老师的点评和分析,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会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资料,或者借助AI工具查找背景信息,补充知识点。
最后,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组织内容,确保读者能轻松理解。
问:很多人一生都没想过自己能拥有百万阅读量,你为什么敢在大学期间挑战这个目标?
池一禾:其实我没想太多。当时看到海报,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就直接报名了。沈嘉柯老师常说:“听话照做,就会有收获。”我相信只要跟着老师的指导一步步来,结果自然水到渠成。最大的问题不是“敢不敢”,而是“要不要开始行动并坚持到底”。
问:坚持阅读已经很不容易,你是如何做到每天持续输出书评的?
池一禾:首先靠的是自驱力。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至少写两篇书评,哪怕只是五六百字。
其次,作为组长,我要以身作则,给组员树立榜样,这也倒逼我不能松懈。
最重要的是,沈老师和令之师姐的支持给了我巨大动力。看到沈老师在微博和顶端新闻转发我的书评,我真的特别激动。每次有进展,小万还会在群里发喜报,这种正反馈让我越来越有干劲。
问: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激发阅读后写东西的动力?
池一禾:当然有。首先,你可以从写读书笔记开始,不必一开始就追求完整的书评。哪怕只是几句话的记录,也能帮助培养写作习惯。
其次,在群里互相监督、鼓励,会更容易坚持。还可以尝试给自己设定小奖励,比如我写完一篇就奖励自己看一集电视剧。
别怕写不好,先完成再完美。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越写越顺手。
问:据说你的书评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百万阅读量,有什么写作技巧可以分享?
池一禾:我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坚持和不断调整优化。
1⃣️随时记录灵感。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立刻记下来,哪怕只是几个关键词。
2⃣️多读多思。多看别人的优秀文章,学习他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引经据典。多引用典故和金句,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就像写议论文一样,你的论据要有例子能支持你的想法。
4⃣️善用工具。AI可以帮助我们构思大纲,提供素材,但最终的内容还是要自己打磨。
5⃣️反复修改!写完初稿后一定要多次修改,注意段落划分啊,语言流畅啊,还有逻辑性。
结语:
这位大学生的成功并非偶然。她源于一次勇敢的报名、一份坚定的执行,以及一个支持成长的环境。如果你也想挑战自己,不妨像她一样:先行动,再坚持,终有回响。
通过以上的问答,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年轻书评人的成长轨迹,也感受到了“行动力”与“持续力”在个人突破中的关键作用。或许,下一个百万阅读量书评人,就是你。
来源:最佳阅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