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固然重要,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患者血压、血脂都控制得不错,却依然发生了脑卒中。这其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过高,特别是“H型高血压”(即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就是那个被忽略的“幕后推手”。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叶酸似乎总是与“孕妇”、“备孕”这些关键词紧密绑定。
然而,作为一种对人体细胞增殖、组织生长和机体发育至关重要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9),它的使命远不止于守护新生命的诞生。
叶酸最广为人知的功能是参与DNA的合成与修复,这也是为什么它在胎儿神经管发育中扮演决定性角色。而在成年人体内,这项功能同样至关重要。
我们身体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新陈代谢,旧细胞凋亡,新细胞生成,这一切都离不开DNA的正确复制,而叶酸正是保证这一过程精准无误的核心辅酶。
然而,叶酸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它参与了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氨基酸代谢过程——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帮助下,它能够被顺利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胱氨酸、蛋氨酸)。
当体内叶酸水平不足时,这一转化过程就会受阻,导致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大量确凿的医学证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冠心病、认知功能障碍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它就像一颗隐藏在血管里的“腐蚀剂”,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氧化应激、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血栓形成等多种途径,悄无声息地加速血管的老化和堵塞。
脑卒中,俗称“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残和死亡的首位原因。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固然重要,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患者血压、血脂都控制得不错,却依然发生了脑卒中。这其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过高,特别是“H型高血压”(即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就是那个被忽略的“幕后推手”。
研究表明,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上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二者并存,风险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倍增。
补充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就等于拆除了这个“危险组合”,直接切断了中风发生的一条关键通路。
由中外科学家联合完成的大型循证医学研究“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CSPPT)”明确证实:在高血压患者中,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首次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这正是叶酸为我们的脑血管建立的坚实“防火墙”。
叶酸与糖尿病近年来的研究还提示,叶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存在关联。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较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这可能加剧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一项发表于《Diabetes Care》的研究指出,适量补充叶酸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状态,对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关注叶酸水平,同样是一项值得推荐的健康策略。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叶酸,必须依靠外源性摄入。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35岁以后,人体的代谢功能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胃肠道对叶酸的吸收效率可能降低,加之现代饮食精细化可能导致摄入不足,体内叶酸水平普遍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中年阶段正是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开始高发和积累的时期,对叶酸的潜在需求反而更大。
因此,35岁以后,尤其是伴有慢性病或体检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人群,主动评估并适量补充叶酸,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健康投资。
对于伴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国内外权威指南普遍推荐的叶酸每日补充剂量为0.8毫克。这个剂量能让血浆Hcy 水平降低 25% 以上,效果远超更低剂量,而且完全在安全范围内。斯利安叶酸片每片含 0.4 毫克叶酸,每日两片,刚好满足 0.8 毫克的需求。作为一个立足市场40年的大品牌,更适合国人体质,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维持同型半胱氨酸在健康水平。
总之,叶酸的作用远不止于孕期。它是我们对抗慢性病、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盟友。
认识它,重视它,并科学地补充它,尤其是从35岁以后开始,将为您的健康晚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Huo Y, et al. Ef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 the CSPP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5.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
【3】Sánchez H, et al. The Effect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Diabetes Care. 2020.
来源:每天讲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