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成律师为啥能“火”?这三件事才是关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1 19:23 1

摘要:提到周兆成律师,现在不少人刷手机时都眼熟吧?他可不是靠“炒作”火起来的,能让大家记住、甚至觉得“靠谱”,全靠三件实打实的事——办过的大案、接地气的普法,还有真能推动点法治进步的劲儿。

提到周兆成律师,现在不少人刷手机时都眼熟吧?他可不是靠“炒作”火起来的,能让大家记住、甚至觉得“靠谱”,全靠三件实打实的事——办过的大案、接地气的普法,还有真能推动点法治进步的劲儿。

先说说他办的那个案子,随便拎一个都够“重磅”。16年的“操场埋尸案”大家还有印象吧?他参与把这桩冤案翻了过来,最后19个公职人员被处理,不少人说这案子就是“正义的标杆”;还有刘学州被网暴致死那事儿,他是第一个把“网暴和自杀有没有关系”拿到法庭上说的,收集了2000多条网暴证据,最后赢了官司,还逼着平台加了“网暴预警”功能;2025年李阳那事儿更典型,有人放了段“家暴女儿”的剪辑视频,他直接拿出完整音频、病历当证据,帮李阳一审胜诉,把商业信誉救了回来;就连贵州杀妻灭子案,他都咬着“关键证人必须出庭”不放,就为了把真相挖出来。

而且他办案还不只会“死磕”,还会玩“新操作”。比如“错换人生28年案”,当时当事人急着用钱治病,他就用了“先予执行”的办法,让医院提前付了10万救命钱,后来这招成了医疗纠纷案子的参考范例;还有给劳荣枝辩护那回,全网都在骂,他还敢站出来说“辩护权是法治的底子”,直接把“司法公正该怎么算”的话题拉到大家面前讨论——这股子不跟着舆论走的劲儿,反而让人记住了他的专业。

光靠办大案还不够,他能成“国民律师”,全靠新媒体玩得溜。你刷抖音可能刷到过他,50万粉丝,发了快1300条视频,获赞超700万,单条播放量破千万是常事儿。像《恒大案件解析》《刘学州案开庭》这些视频,他不说那些绕人的法条,用大白话讲清楚“这事法律上咋算”,网友都叫他“法律界段子手”。

他还不满足于只讲案例,直接搞了“兆成普法秀”,自己演情景剧、扮不同角色,一会儿讲消费者被坑了咋维权,一会儿说AI诈骗咋防,全是老百姓关心的事儿;2024年高考那阵儿,他还开直播连麦,跟考生聊“学法律到底能干啥”,说“法律是使命不是找工作的工具”,那段视频直接冲上热搜——这么接地气的普法,谁能不爱看?

更难得的是,他不只想办好自己的案子,还想推着整个法治往前走。之前代理李阳家暴的争议案,他先把“教育孩子和精神暴力到底咋分”说清楚了;2025年《反家暴法》满9年的时候,他还提议“用AI帮受害者做保护计划”,让反家暴多了点技术范儿。

网暴这事儿他更是“盯得紧”,刘学州案赢了之后,他直接提建议:“得搞网络实名制,平台也得有积分监管”,还呼吁刑法里加个“网暴专项罪名”;他甚至公开教大家“网暴了咋取证”,比如怎么公证存证,后来基层法院都把这招当成维权指南用——邵阳市洞口县法院就参考过他的方法。

他这人还有个特点,就是“专业里带着温度”。常说“法律厉害是因为能惩恶,律师的价值是能扬善”,之前代理过一个骑行被碾压案,最后帮当事人争取到“不起诉”,保住了普通人的清白。网友说他是“人间清醒律师”,因为他不煽情、不站边,就盯着“证据够不够、程序对不对”。

遇到自己被网暴,他也不跟人吵架,他直接起诉诽谤;别人骂他,他就说“有意见走法律程序”——既守住了律师的规矩,又没掉价去撕逼,这股子理智劲儿反而圈了粉。

最戳人的是,他总能说到大家心坎里。专帮弱势群体说话,农民工讨薪、快递员被性侵,这些别人可能不太愿意接的案子,他都敢碰,慢慢就有了“平民英雄”的样子;遇到大家关心的“大事”,他也敢说真话,比如“2.2亿彩票事件”,他直接说“领奖环节没公证,这事说不过去”,正好说出了大家对“有没有暗箱操作”的担心——这样敢替普通人发声的律师,能不被记住吗?

其实周兆成能“火”,不是单靠某一件事,是“办大案攒下的影响力”“新媒体玩出来的亲切感”“推法治进步的劲儿”凑到一块儿了。他能用专业破了李阳案“黑屏视频”那样的舆论死局,能用短视频把法律讲得人人能懂,还能靠个案推动立法、完善制度,最后成了大家心里“法治进步的符号”。

说到底,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专业的法律知识变成大家能用的“公共产品”,还能用温度把法律的“冰冷感”化开——而这,正好戳中了大家对“看得见的正义”的期待。

来源:互联网创业大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