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9日,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内,来自越南、老挝、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等国的学员正在一遍遍地练习杂技基础动作。
9月29日,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内,来自越南、老挝、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等国的学员正在一遍遍地练习杂技基础动作。
“9月2日,来自孟加拉国等国家的20多名学员完成学业回国,9月28日又有一批来自坦桑尼亚、贝宁等国的学员到来。目前在校的国外学员有40多名。”副校长王洋告诉记者,这些学员年龄从十几岁到二十多岁,在这里学习2到3个月,他们非常珍惜来吴桥的学习机会,有些学生凌晨4点多就起来练功。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杂技艺术中等专业学校,建校40年来,不仅为全国各省市杂技团输送了2600多名优秀人才,还自2002年起承担了对外籍杂技学员的培训任务,至今已持续23年,学员遍及亚洲、非洲及拉美等34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超1000人。
“我们会以受训学员需求和市场需要为导向设置课程,根据学员基础、个人身体素质等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配备专职教练、翻译和生活教师,安排适合他们练习的表演节目,努力使每一名学员都学到真本事。”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外培项目管理员乜冠华介绍。
杂技的魅力在于没有国界,100多年前,吴桥艺人闯荡世界,把中国杂技带上世界舞台;而今,越来越多的外籍学员来吴桥学习杂技本领。吴桥杂技早已超越单纯的技艺传承,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埃塞俄比亚学员叶纳2004年来吴桥学习杂技,学成回国后建立了自己的杂技学校——“非洲梦”杂技学校,陆续培训了200多名学员。他还组建了杂技团,常年在欧美演出。
塞拉利昂的安娜·威廉姆斯不仅在吴桥学习了柔术、顶技、空翻等杂技基本功,还学习了杂技教学。回国后,安娜开办了塞拉利昂第一所杂技学校。安娜说,她的杂技学校不仅教授技艺,更通过集体训练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性、团队精神和自信心,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终身。
如今,吴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杂技人才摇篮”。除了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吴桥还有铭扬杂技艺术中等专业学校、吴桥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杂技专业)共3所杂技类中等专业学校,为杂技舞台培养人才。当地还推行“杂技文化进校园”工程,目前1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已实现杂技文化教育全覆盖,近3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影报道
越南学员在练习顶碗。
来自非洲的学员在练习。
中外学员交流技艺。
学员在互相交流心得。
中外学员共同练习。
老挝学员认真练习。
越南学员练习顶碗。
据:冀云客户端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