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我还笑她老糊涂,直到看了科学家的研究才惊觉,这事儿真不是“马虎”那么简单,嗅觉减退背后,藏着大脑健康的大秘密,甚至还能靠闻香料逆转,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前几天我妈跟我说,她煮红烧肉时忘放八角,居然直到端上桌都没发现,还纳闷“怎么今天肉不香了”。
当时我还笑她老糊涂,直到看了科学家的研究才惊觉,这事儿真不是“马虎”那么简单,嗅觉减退背后,藏着大脑健康的大秘密,甚至还能靠闻香料逆转,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些长辈慢慢开始“闻不见味儿”?比如饭菜糊了没察觉,香水喷多了也没感觉。
美国有份科研结果显示,50多岁的人群里,大概每9个人就有1个会出现嗅觉减退;等活到80岁,这个比例会涨到差不多每3个人里就有1个。
以前我总觉得“老了闻不见”是自然规律,直到看到加州大学神经心理学家莎拉·班克斯的说法才改观,她研究发现,很多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不是记不住事儿,而是先丢了嗅觉。
不光是痴呆,嗅觉差还会扯出别的问题。
有人因为闻不到食物香味,吃饭变得没胃口;还有人因为嗅觉失灵,情绪跟着低落,甚至慢慢患上抑郁。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神经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昂说得特别直白:“咱们的大脑需要大量嗅觉刺激才能保持健康,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这话我特别认同,你想啊,要是连雨后松林的清新、刚烤好面包的香气都闻不到,不光生活少了乐趣,大脑也少了“锻炼”的机会,可不就容易出问题嘛。
本来我以为只有老人才会面临嗅觉减退的问题,后来查了才知道,年轻人也躲不过。
比如得过新冠的人,很多会出现短期嗅觉失灵;还有长期抽烟、经常待在污染环境里的人,嗅觉敏感度也会慢慢下降。
甚至有些上班族天天熬夜、压力大,也会偶尔出现“闻不出咖啡味”的情况,只是大家没把这当回事罢了。
既然嗅觉跟大脑关系这么近,那嗅觉减退了还能救回来吗?科学家还真找到了解决办法,而且特别简单,就是跟你家厨房的香料架“打交道”。
2022年有个针对抑郁症老人的学术观察,让老人们每天坚持“闻香训练”,比如闻肉桂、丁香这些香料,几个月下来,那些本来嗅觉就差的老人,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2021年的一个小型研究,参与的痴呆症患者不仅情绪变好了,记单词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迈克尔·莱昂教授说,这种效果甚至比市面上那些脑力训练APP还好。
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就是品酒师的大脑跟普通人不一样。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团队给顶级品酒师做了脑部扫描,发现他们负责情感的脑岛,还有跟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内嗅皮层,居然越用越发达。
要知道,普通人年纪越大,这两个脑区就越容易萎缩,可品酒师因为天天跟各种气味打交道,反而能让脑区“逆势生长”。
这事儿给我的启发特别大,原来保护大脑不用刻意做什么复杂训练,平时多留意身边的气味,比如逛超市时闻闻水果香、做饭时闻闻香料味,其实都是在给大脑“充电”。
可能有人会问,那怎么知道自己的嗅觉好不好呢?不用非得跑医院,家里就能自测。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嗅觉科学教授托马斯·胡梅尔给了个简单方法:找四样气味浓的东西,比如酒、香皂、洗衣液、咖啡,让家人蒙住你的眼睛,轮流给你闻。
能闻出来算1分,准确说出是什么味道算2分,满分8分,要是低于7分,可能就得留意一下了。
我自己试了一次,把洗衣液说成了洗洁精,看来平时对气味太不敏感了,以后得多练练。
要是真测出嗅觉有点差也别慌,胡梅尔教授说练练就回来了。
他建议用牙膏、香料这些常见的东西,每天早晚各闻30秒就行。
不用蒙眼,关键是“专心闻”,比如早上刷牙时闻闻牙膏的薄荷味,晚上做饭时闻闻肉桂的香味,还能天天换花样,今天闻柠檬,明天闻咖啡。
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实用,不像别的训练需要专门抽时间,完全能融入日常生活,不管是老人还是上班族,都能坚持下来。
现在再想起我妈之前“闻不见八角味”的事儿,我再也不笑她了,反而赶紧给她买了几瓶不同味道的香料,让她每天闻一闻。
其实保护大脑健康真的不用搞那么复杂,有时候花30秒闻闻身边的香气,就能给大脑加一层“保护罩”。
毕竟谁不想老了之后还能闻见孙子孙女身上的奶香味、还能记得老伴做的菜的味道呢?
从今天起,别再忽略你身边的气味了,说不定它们就是守护大脑健康的“秘密武器”。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