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记忆中的武学丰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1 14:41 1

摘要:在当代文化记忆的版图中,总有一些珍贵的碎片散落于民间,等待有心人以文字为针,将其串联成璀璨的星图。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广平县志编撰专家、亦师亦友李顺清先生亲赠的《卢氏太极拳民间传说故事集》,翻阅着这本沉甸甸的故事集,指尖触碰的不仅是八旬长者伏案耕耘的余温,更是

民间记忆中的武学丰碑

---赏评李顺清《卢氏太极拳民间传说故事集》

作者:刘恭瑞

在当代文化记忆的版图中,总有一些珍贵的碎片散落于民间,等待有心人以文字为针,将其串联成璀璨的星图。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广平县志编撰专家、亦师亦友李顺清先生亲赠的《卢氏太极拳民间传说故事集》,翻阅着这本沉甸甸的故事集,指尖触碰的不仅是八旬长者伏案耕耘的余温,更是一段被口耳相传的武学史诗在纸页间苏醒的震颤。全书收集的二十四篇故事,恰似二十四颗温润的珍珠,以时间为线、情感为光,串联起卢氏太极拳一代宗师卢鸣金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与深邃的武学智慧及德操。这并非一部以史料考据为旨的学术专著,却以最鲜活的民间叙事,为广平武学文化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文化心电图”。

一、 以故事为舟,载武学精魂渡沧海

卢鸣金一代宗师的历史形象,在县志典籍中往往如浮光掠影,寥寥数语难掩其神韵。李顺清先生独辟蹊径,选择“民间传说故事”这一最具生命力的载体,让一代宗师从历史的沧海中浮出,成为乡邻茶余饭后的谈资、门人追忆中的温情。书中塑造的卢师,并非遥不可及的武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凡人:他既有少年奇遇的机缘巧合,也有擂台扬名的豪情万丈;既惩恶扬善彰显侠义本色,又点化愚顽传递智慧之光。这些故事虽不乏文学渲染的浪漫色彩,却恰恰以“传奇性”保留了民间对一代宗师最本真的敬畏与想象。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顺清先生以笔为篙,将卢氏太极拳的武德与拳理融入叙事肌理。无论是“以柔克刚”的技击哲学,还是“天人合一”的处世智慧,都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自然流淌。这种将高深武学转化为日常叙事的手法,不仅让尘封的历史变得可感受可触摸,更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卢氏太极拳的精髓,不在招式套路的精妙,而在融于生活的武学精神。

二、 以文品共铸,守地方文化之精魂

在广平县的文化版图上,李顺清先生早已是地域文化守护者的代名词。其此前出版的多部著作,早已奠定他在文化领域的声望,而此次编著卢师故事集,更是将文才、品德与历史责任感熔铸一炉。

他的文字兼具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与文人雅士的含蓄风骨。书中细节的捕捉堪称精妙:三言两语,人物动感便跃然纸上;寥寥数笔,场景招式已如在眼前。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对先贤的尊崇、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乡梓文化的深情。这种创作绝非简单的资料汇编,而是基于扎实走访调查与严谨史料甄别的文学再创作。他以“真”为骨,以“美”为魂,将零散的民间记忆淬炼成雅俗共赏的佳作。正是这份德行与才情的双重积淀,让他赢得传人们的信赖,采集到第一手的鲜活素材,最终成就了这部兼具学术价值与文学魅力的文化精品。

三、以故事作轴, 扬武术文化之启迪

《卢氏太极拳民间传说故事集》的价值,早已超越武术技艺的范畴,成为一部关于文化传承的启示录。在全球化浪潮与信息化冲击下,许多植根于乡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危机。卢氏太极拳作为中华武学的瑰宝,其传承同样离不开承载精神内核的“软故事”。李顺清先生的努力,正是为这门武学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故事记忆库”。

这些故事不仅是后学者入门的导引、研究者情感觉知觉悟的素材,更是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的桥梁。它启示我们: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而最有效的传播往往始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将深奥的拳理融入通俗叙事,让宗师的风范化为人间的佳话,这正是文化“活态”传承的精髓所在。“拳法如水,遇器则形;故事如风,传之千里。”正是如此。

总之,李顺清先生以近八十高龄完成此书,不仅为广平县、为中华武学文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更在历史与当下、宗师与凡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不仅仅是一部著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它提醒我们,每一段伟大的历史都值得被温柔铭记,每一位文化的守护者都应当获得敬意。

愿一代宗师卢鸣金的武学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借由这本故事集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愿李顺清先生耕耘不辍的文心,能激励更多后来者共同守护民族的文化根脉。

这本书隐喻的正是:当把卢氏太极拳的招式化作星辰,民间故事便是承载它们的夜空,而李顺清先生,恰恰就是那位在夜空中默默点灯的人。

写于2025国庆节

来源:邯郸赵金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