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展播: 筑牢生态安全底线(10)|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1 14:40 1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

编者按: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范,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章: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威海市实行“三乘三”举措

扎实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近年来,威海市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树牢底线思维,提升思想认识,细化责任分工,抓实隐患排查,连续多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础,营造稳定环境。

一、坚持“三个统筹”,全面提升思想认识。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政治站位,把生态环境安全摆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安排部署,坚持党组会第一议题和底线议题制度,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确保上级各项部署落实到位。二是统筹污染治理和安全生产。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全局工作整体规划中,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计划,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在推进污染防治的同时,形成同抓风险排查整治的强大合力。三是统筹执法监管和风险防范。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定期依托“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任务,分类分级加强企业安全监管,扎实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二、狠抓“三个责任”,全面落实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部门内部横向协同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结合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八抓20项”创新举措,细化《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中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的6项职责分工,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调整生态环境安全及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有关职责,分解落实到各相关科室、直属单位,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环节。二是落实市直部门纵向主管责任。联合市安委会、市应急管理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印发《关于建立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监管协调联动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强化5类环保设备设施的安全风险管控责任。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印发《关于深化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工作合作机制的协议》,推动三方应急力量深度融合,持续强化应急响应协同共处能力。三是压实经营企业主体责任。组织涉危废企业观看警示片,持续开展“千企万人”环境安全警示教育,发放《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告知书》979份,强化监督管理、督促责任。

三、做实“三个抓手”,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一是抓应急能力建设。理顺应急体制。印发加强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和环境安全防控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环境风险防控、环境应急监测、环境应急处置、环境应急保障等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修编重污染天气、辐射等专项应急预案,做好全市1800余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应急专家库和市县级环境应急队伍,组织参加省生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暨生态环境应急执法比武竞赛,举办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生产暨应急处置专题培训会,着力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二是抓安全监管排查。狠抓危险废物安全监督管理。以突出环境及安全隐患排查为重点,组织开展全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多部门违法犯罪线索全过程联合发现机制,切实斩断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链条。常态化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做到应评尽评全覆盖。2024年已评估企业655家,其中年产危险废物3吨以上企业320家,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标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规范》,指导全市10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5家自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环境和生产安全。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联合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加强监测、执法协调联动,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督促整改、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共检查企业300余家,出动检查700余人次,发现并完成整改问题66个,送贮废旧放射源6枚,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安全稳定。开展探伤专项执法。加强移动探伤异地作业“双备案”监管,严控“进与出”。严格首次作业、事中作业检查,织密“安全网”,压实“责任链”,印发委托单位、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告知书,构建监管部门、探伤单位、委托单位“三位一体”辐射安全监管机制。开展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治理。印发实施《2024年全市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加大汛期水环境质量监管力度,深入排查整治重点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整个汛期累计出动4028人次,累计排查城镇雨污管网852.63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46个、河湖780条(段)。共发现各类问题224个,完成整治224个,整治完成率100%。做好环保设施督促工作。向979家生产经营单位发放《环保设施和项目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告知书》,督促具有脱硫脱硝、挥发性有机物回收、污水处理、粉尘治理、蓄热式焚烧炉5类重点环保设备设施的企业,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定期开展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三是抓宣传教育普及。部门层面,将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纳入定期学习的重要内容,分专题、分阶段系统开展学习研讨,以学促用、以学促干,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实落地,发挥效力。企业层面,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建立“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安全生产等法律问题;制作送法入企服务手册,发放1000余册,向企业送法律、送技术、送服务。公众层面,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以及“六五环境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生产知识,营造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人人讲、人人抓的氛围。

来源:山东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