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自贡百年美术作品展”开展 串联自贡美术百年发展关键脉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13:30 1

摘要:10月1日,“静水流深——自贡百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彩灯博物馆开展,将持续至2026年3月8日。本次展览从清末至今的300余位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中,精心遴选近200件(套)作品进行展出,系统串联起自贡美术百余年发展的关键脉络。

自贡融媒记者 王乐乐

10月1日,“静水流深——自贡百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彩灯博物馆开展,将持续至2026年3月8日。本次展览从清末至今的300余位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中,精心遴选近200件(套)作品进行展出,系统串联起自贡美术百余年发展的关键脉络。

据了解,这次展览是对自贡本土百年美术历史的首次系统性梳理与呈现,也是中国彩灯博物馆自1994年开放以来,首次尝试举办综合性美术专题展览,旨在以多元艺术形式拓展博物馆文化服务边界,为公众搭建触摸本土文化根脉的平台。

匠心策展:多维呈现盐都美术百年风华。本次展览以“盐场流韵、墨缘常新、天工巧匠、多元并进”为四大核心单元,既聚焦不同时期自贡美术的创作特色,也兼顾“专业性”与“公众性”的平衡。除作品陈列外,展览特别增设“史料文献区”,展出100余份与自贡美术相关的珍贵史料,其中不乏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与文献:如鲁迅、郑振铎关于自贡画家王诏的通信及评论文章,1937年荣宝斋石印刊行的自贡画家编著《花鸟自习画稿》,以及1950至1970年代《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国工艺美术》等权威报刊对自贡美术作品的刊发原件。

此外,1949年后自贡历次美展的请柬、简介、作品集,1954年发行并收录“龚扇”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明信片(全套10张),以及扎染、剪纸、“自流井工”木器制作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史料,均在展览中亮相,让观众得以透过“作品+史料”的双重维度,读懂自贡美术的“前世今生”。

从艺术品类来看,展览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漆画、烙画、漫画等纯美术形式,也包含编织、印染、雕刻、雕塑等民间工艺。其中,自贡传统民间工艺“小三绝”(龚扇、扎染、剪纸)的代表性作品尤为引人关注。这些作品既承载着井盐文化的“咸鲜”底蕴,也展现出本土艺术家对传统技艺的创新传承,凸显出自贡美术“多元共生、雅俗共赏”的特质。

文脉溯源:盐都沃土孕育美术瑰宝。回溯自贡美术百年历程,其发展始终与盐业经济的繁荣、本土艺术家的坚守密不可分。自清代中后期起,自贡绘画、民间美术便传承有序,名家佳作层出不穷:既有文人墨客的水墨雅韵,也有民间工匠的巧夺天工。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盐都的社会变迁,更成为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贡本土美术的成就与价值未能得到系统挖掘与传播,相关研究也因史料分散而进展缓慢。已故自贡老画家刘克刚曾感慨:“吾地画家,独具风格,而僻处川南,性不好标榜,故怀绝艺者,多湮没无闻,遑论其生卒年耶。”因此,梳理百年美术脉络、抢救珍贵艺术史料,成为传承本土文化的当务之急。

深耕细作:多方合力续写文化传承篇章。土生土长的盐都人曾上游是一位书画爱好者。2006年,他申报的《井盐画派研究》获批自贡市重大规划课题,从此踏上十余年寻访路。为打捞散佚史料,他在图书馆、档案馆的故纸堆里埋首;为还原艺术家生平,他叩开数十位老一辈创作者与收藏家的家门;为搜集本土画作,他频繁往返于自贡及周边地区,甚至自费深入偏远乡镇。一次得知富顺县清代花鸟四条屏被成都蓝姓教授购得,他冒昧登门说明研究初衷——愿将作品载入地方美术史。这份对家乡文化的热忱打动了教授,使得对方无偿转让。

课题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力量汇入传承队伍:自贡市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叶卫东无偿完成千余幅作品的专业拍摄;社会力量主动出资,协调四川美术出版社破解高额彩印难题;市美术家协会多渠道发通知,协助完成近300位艺术家(含已故者)作品授权。2021年11月,25万字、收录近千幅作品的《自贡百年美术》问世,首次以“地方美术史”全景呈现自贡清末以来美术脉络。这一由个人发起、多方协作的文化抢救行动,为本次展览的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文化人:让百年美术焕发时代活力。《自贡百年美术》的出版,为“静水流深——自贡百年美术作品展”提供了核心内容支撑;而展览的举办,则让书中的“静态作品”升级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在中国彩灯博物馆的专业展陈设计下,观众既能在“盐场流韵”单元品味井盐生产场景的绘画再现,在“墨缘常新”单元欣赏文人书画的笔墨意境,也能在“天工巧匠”单元近距离感受非遗工艺的细节之美,在“多元并进”单元见证自贡美术的当代创新。这种沉浸式的展览形式,让百年美术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可触摸、可共鸣的文化记忆。

中国彩灯博物馆副馆长徐娟表示,希望以本次展览为纽带,让更多人关注本土文化、热爱本土艺术,为自贡美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活力。未来,中国彩灯博物馆将继续立足自身职能,挖掘彩灯文化与本土多元文化的关联,为增强区域文化自信、打造川南文化高地、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贡献更多文博力量。

编辑:张翠娜

编审:张宏彦

来源:自贡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