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NBA重返中国线下赛场:澳门季前赛将于10月份开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02:19 1

摘要:NBA和中国的交集,早在上世纪就有了。近50年前,当时还叫华盛顿子弹队(现在是华盛顿奇才队)的球队,是第一支来中国的NBA队伍。当时的一场表演赛,为NBA在中国扎根打下了基础。

对中国NBA迷来说,2025年秋天有个盼了六年的消息:NBA要带线下比赛回中国了。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布鲁克林篮网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会在10月10日、12日于澳门连打两场季前赛。

这是2019年赛事搁置后,NBA第一次重新在中国办线下赛,也让很多等了很久的球迷,有了在家门口看球的机会。

NBA和中国的交集,早在上世纪就有了。近50年前,当时还叫华盛顿子弹队(现在是华盛顿奇才队)的球队,是第一支来中国的NBA队伍。当时的一场表演赛,为NBA在中国扎根打下了基础。

而真正让NBA在国内火出圈的,是21世纪初姚明的加盟,姚明加入休斯敦火箭队后,NBA在中国的热度一下子涨到了顶峰。数据显示,当时中国有近5亿观众通过电视或网络看NBA比赛,姚明每次投篮、盖帽,都让很多国人关注,也让NBA从体育爱好者的专属话题,变成了大家常聊的内容。

2019年出现转折,NBA在国内的转播一度停了,线下赛事也跟着搁置,之前的篮球热暂时歇了。直到2022年,直播慢慢恢复,球迷才又能在屏幕上追自己喜欢的球队和球星。

但屏幕上看球,始终没有线下现场的感觉,现场的呐喊、球员的汗水、赛场边的互动,这些线下独有的东西,是屏幕替代不了的。

也正因如此,澳门季前赛的消息一出来,就很快点燃了球迷的热情。

能看到NBA线下赛回来,我特别激动,身边很多球迷都盼着这一天。北京体育赛事组织者王小南的话,说出了不少中国球迷的想法。

不过他也坦言,知道澳门比赛里明星球员不多时,心里有点失望,但这点遗憾没冲淡整体的期待:就算明星少点,能亲眼看到NBA比赛,已经是好消息了。这份期待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篮球市场在支撑。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1.25亿篮球爱好者,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从学校操场的学生,到社区球场的上班族,再到健身房里的中老年爱好者,这么多人参与篮球,让中国一直是NBA不能忽视的重要市场。

为了拉近和中国球迷的距离,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斯蒂芬・库里等超级巨星,先后到中国来,不仅和国内的篮球新秀一起打球,还主动合影、分享技巧,每次亮相都让粉丝很热情。

今年夏天,身高2.18米的中国球员杨瀚森,被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他跟着姚明的脚步进入NBA,成了中美篮球交流的新联系,也让球迷对NBA多了份像自家孩子在打球的亲切感。

对NBA来说,中国市场的意义不只是有很多球迷,这里还有很大的商业潜力。

不少球员来中国,除了感受球迷的热情,更想拓展商业合作、提高个人影响力;NBA联盟也一直想通过各种方式,深耕中国市场。

东方走向全球公司的首席运营官马修・斯帕尔特,他的团队长期帮NBA球队和球星开拓中国市场:他们会在国内社交平台给球星建账号,按中国用户的喜好做内容建议,甚至帮球员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避免因为文化不一样产生误解。

但斯帕尔特也说,中国市场不好做,2019年后,很多NBA球队和球员都搞不懂中国市场了,文化不一样、规则不一样、观众需求也不一样,每个环节都得仔细研究,这是个复杂的市场,得有耐心。

在他看来,这次澳门季前赛更像是个重新开始的信号:这说明中国正重新成为NBA的重要市场,但这只是开始,之后还需要做更多细致的工作。

其实这场澳门季前赛更像是个重新搭起来的连接:一边是等了六年的中国球迷,想再体验线下看球的热闹;另一边是急需回到中国市场的NBA,想找回以前的热度和机会。

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篮球这种不分国界的运动,也成了双方交流里的一个好现象,它不管分歧,只关乎对运动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追求。

未来NBA能不能真正重新在中国扎根,还需要时间看结果:它得更懂中国球迷的需求,平衡好商业利益和对文化的尊重,在复杂的环境里找到持续沟通的办法。

但至少现在,这次时隔六年的赛事,已经让很多篮球爱好者看到了希望,当篮网和太阳的球员踏上澳门赛场,当现场响起球迷的呐喊,那就是篮球重新连接中国市场的最好开端。

来源:曼彻斯特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