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五十万的主播和拿八千底薪的她们:团播围城,00后正在赌明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9:48 1

摘要:深夜直播间里,903个嘉年华炸开50万日薪,招聘软件上“底薪八千”的广告却在疯狂弹窗。2025年的团播围城,00后正带着“短平快”的发财梦往里冲,却鲜少有人看见城门上刻着的四个字——青春抵押。这里有“榜一大哥”一掷千金的神话,也有凌晨5点起床练舞、深夜12点下

深夜直播间里,903个嘉年华炸开50万日薪,招聘软件上“底薪八千”的广告却在疯狂弹窗。2025年的团播围城,00后正带着“短平快”的发财梦往里冲,却鲜少有人看见城门上刻着的四个字——青春抵押。这里有“榜一大哥”一掷千金的神话,也有凌晨5点起床练舞、深夜12点下播的日常;有单场百万的流水狂欢,也有80%主播只拿保底工资的现实。当“低门槛、高收入”成为最诱人的饵,围城外的年轻人挤破头想进来,围城里的人却在计算青春还能卖多久。

“不需要你多外向、不需要你盛世美颜,上镜全是美颜”“超高底薪8k-60k”——招聘网站上的团播招募信息,像一张铺向年轻人的网。00后小丽半年前就是被这张网捞进了佛山的团播公司,她以为“低门槛”是真的“零要求”,直到经历试镜、练舞、定妆、考核的全流程,才发现“隐性门槛”比学历证书更磨人。

入团前,她每天要练4小时基础舞蹈,考核时随机抽查3分钟舞蹈片段,“错一个动作就可能被刷”;上播后,每天2-3场直播、4-8小时舞蹈,下播还要加练2小时,加上妆造时间,每天在公司待12小时是常态。皮皮的经历更夸张:凌晨5点起床,7点到公司化妆,11点开播,下午2点复盘,5点再化妆准备夜场,直到午夜12点下播,算下来“一天像被拆成了3段,睡眠从没超过6小时”。

所谓“无需经验”,不过是把培训成本转嫁到了主播身上。时代财经观察发现,头部公会的主播招募,表面写着“零基础可报”,实际考核堪比选秀:SK公社要求“掌握K-POP、JAZZ街舞”,苏江传媒需要“强舞台表现力”,甚至有公司直接标注“舞蹈不过关者,试用期不通过”。年轻人以为是“捡钱”,其实是用时间和体力换入场券——而这张券,有效期可能只有3个月。

团播最诱人的从来不是“底薪八千”,而是“日入五十万”的传说。去年7月,SK公会赛上,某主播的“榜一大哥”一晚刷了903个嘉年华(单个3000元),按20%分成算,她当晚到手54万。《三联生活周刊》更提到,“单场打赏破百万的例子屡见不鲜”,头部公会PK赛流水能破千万。这些数字像兴奋剂,让年轻人觉得“下一个就是自己”。

但现实是,平台先抽走50%,公会再分走剩下的80%,主播到手只有20%。皮皮所在的公司,业绩最好的团“有人月入十几万”,但那是“全公司20个团里的TOP1”;她自己作为正式团主播,“票数不高,现在还在领8000保底”。小丽更直接:“我们团10个人,8个拿底薪,剩下2个能拿提成的,每月也就多赚几千块。”

高收入从来只属于“头部中的头部”。抖音平台每天有7000多个团播间开播,在线人数超过2000人的不足5%,能稳定收到“嘉年华”的更是凤毛麟角。多数直播间里,主播跳着重复的舞蹈,弹幕零星飘过“加油”,打赏多是几元的“灯牌”和“玫瑰”。某MCN负责人私下透露:“行业淘汰率超过70%,3个月内离职的主播占80%,能撑过半年的,基本都是‘天选之子’。”

“团队里24岁以上的已经很少了。”皮皮的话揭开了团播的残酷真相:这是个用生理年龄计价的行业。18-25岁是黄金期,过了25岁,“体力跟不上高强度舞蹈,状态也拼不过新人”。但比年龄更焦虑的,是“情感劳动”的消耗。

为了留住粉丝,主播不仅要跳舞,还要当“在线陪伴者”。皮皮每天要运营3个社交账号,“粉丝说喜欢双马尾,第二天就扎双马尾;粉丝觉得舞蹈太甜,就改跳酷飒风”。她强调“不是舔着脸要钱,是像朋友一样聊天”,但字里行间藏着小心翼翼:“你不满足他们,就没人打赏,没人打赏,你就会被淘汰。”

行业规范化更让“捷径”变窄。今年7月,苏江传媒因“主播私联粉丝”解约两人,SK公会也开除了“和粉丝旅行”的主播。过去秀场直播的“暧昧经济”被严打,主播只能靠“才艺+情绪价值”硬拼。这意味着,她们既要当“跳舞机器”,又要当“情感打工人”,而青春,就是这场双重劳动的抵押品。

“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短时间赚大钱最好的机会。”皮皮的话戳中了核心:当传统行业“应届生起薪5000”“升职加薪要5年”,团播的“三个月赚10万”显得像“人生快捷键”。数据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1179万,平均起薪不足6000元,而团播的“梯度底薪”(8k-60k),直接把“快速积累原始资本”摆到了年轻人面前。

更现实的是,年轻人对“长期主义”的信心在动摇。他们见过“考公3年没上岸”“进厂5年攒不下10万”的例子,觉得“与其慢慢熬,不如赌一把”。小丽当初就是“不想当文员,一个月3000块,什么时候能买房?”她明知“吃青春饭”,但“20岁不拼,30岁更没机会”。

团播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下年轻人的生存困境:不是他们“好逸恶劳”,而是在阶层固化的压力下,“短平快”成了少数能抓住的浮木。他们不是不知道“青春有限”,只是觉得“现在不抓,以后可能连浮木都没有”。

今年以来,团播行业正在变天。苏江、SK等头部公会接连因“主播私联粉丝”解约,平台也加强了对“擦边舞蹈”“诱导打赏”的监管。过去靠“暧昧”“私联”走捷径的路被堵死,主播必须靠“硬实力”——舞蹈、互动、内容创新。这对年轻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转机:当“青春”不再是唯一资本,或许“保质期”能长一点。

皮皮已经开始学剪辑,“想把直播片段做成短视频,涨粉后接广告”;小丽解约后没离开行业,转做了“团播运营”,“知道主播需要什么,也懂流量逻辑”。她们没有死守“跳舞赚钱”,而是把团播当成“跳板”——用2年时间攒钱、学技能,再转向更长期的职业。

这或许是团播围城的新出口:它不是“终点”,而是“中转站”。年轻人用青春换快钱,但也在过程中学会了镜头表达、流量运营、团队协作,这些能力在数字时代反而成了新优势。就像皮皮说的:“年轻能多干就多干,就算以后不播了,这些经验也能带得走。”

结语

团播从来不是“造富神话”,也不是“青春陷阱”,它更像一个时代的缩影:经济下行期,年轻人用最直接的方式寻找突围;数字浪潮里,新型劳动形态正在重构“努力”与“回报”的关系。有人在围城里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人黯然离场,但所有人都在用行动回答一个问题:当“慢慢来”变得奢侈,普通人该如何抓住当下?

深夜的直播间里,红蓝灯光还在闪烁,年轻的主播们跳着整齐的舞蹈,屏幕上飘过零星的“灯牌”和“嘉年华”。她们知道这碗饭吃不久,但此刻,这仍是她们眼里“看得见的机会”。而围城内外的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承认吧吾即时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