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子平市长:依我看,她根本就没弄清楚!她知道我们的计划吗? 赶紧找她谈一谈。哪有怎么干自媒体的!发布内容根本就不客观!
李子平市长:
依我看,她根本就没弄清楚!
她知道我们的计划吗? 赶紧找她谈一谈。
哪有怎么干自媒体的!发布内容根本就不客观!
看见一个市长,如此勃然大怒地痛斥一个自媒体,本博那是瑟瑟发抖。
但好在,浪总现在是吃一堑长一智,去年用真金白银的教训,知道了什么叫客观,什么叫责任。
算了,不提也罢。
来吧列位,开始讲剧。
要说《江河日上》这部剧,确实是难得。
这几年的官场剧本来就少,能谈及自媒体对政府影响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知道列位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放在几年前,咱老百姓遇到点事,要么吃个哑巴亏,实在憋不住气不过,你要走维权这条路,但其时间成本却是极高的。
要感谢网络时代,赋予普通人的话语权。
这种变化带来的,更多的一定是积极的社会意义。
短视频时代,传播速度极快,是即时性的。
传播的主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现如今,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
时代的进步,让普通人获得了,原本只属于媒体的发声权力。
全民参与的社会监督,让山呼海啸的舆论压力,能够倒逼公权力响应。
整体上看,对于真实需要维权的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我们不能在网络的舆情中,去寻找社会的秘密,
而应该是在现实的社会中,去寻找舆情的秘密。
人人都是记录者,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也可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监督者。
而今天的故事,我们要讲的,是舆情处理的另外一面。
舆情不是视频那样,发出来就行,是要去调查处理的。
你就比如说,电视剧中的齐江市,前两天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一处位于烂尾楼底下的垃圾堆,恶臭熏天,民怨不断。
齐江市主管环保的副市长郑寒江上任后,在诸多努力之下,终于给给顺利移走了。
这个事儿本来是个好事儿,但是,齐江本地有个环保垂类的自媒体博主,她当时也在现场。
一边看着郑寒江穿着雨衣满身污泥,在现场督办,甚至因为担心下雨带来的污染扩大化,还和人民群众一起搬运垃圾,加快进度。
另一边,齐江市的几位领导,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等,身上干干净净,站在一边就那么看着。
这位博主当时就觉得,这个画面的对比性很强,有的领导在干实事,有的领导事不关己。
于是,这个大V就制作了一条视频发到了网上。
不出意外,这条视频得到了流量时代的 满分表现,爆了。
本来今天是个美好的周末,正在带孩子的副市长郑寒江,突然接到了市环保局长的电话。
郑副市长
(出礼堂,接电话):
今天周末知道吗?
环保局局长朱天才:
什么情况啊?骂人不带这么骂的吧?
你连廖书记和市长一块捎带脚的,都弄进去了,厉害了吧。
啊还有啊,寒江副市长给我们齐江带来一丝希望,这什么意思呀?
啊我们这就这么黑暗了?
郑副市长:
怎么了?你说什么?
我没明白,什么舆情?骂我的?
环保局局长朱天才:
你快上网看看吧!
郑副市长:
你等等我看看。
郑寒江打眼一看,不好,这味道太不对了。
手机视频:
近日我市沉寂多年的烂尾楼工程,被一位外行市长撬动了根基。
他是刚刚从齐江大学调任到齐江市政府,任副市长主管环保的郑寒江。
他上任以来,一直在努力突围。
打破官场怕麻烦免责第一的懒政风气,清理了多年形成的巨大垃圾堆。
并且,将垃圾渗出液污染的泥土全部运走,以防污染地下水,为齐江市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一丝希望。
郑寒江人都麻了。
这视频的意思,我一个副市长在搞个人英雄主义,还隐含了对其他领导的否定。
还有,什么叫一丝希望?合着以前没有希望?
知道的,郑寒江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郑寒江,还了齐江市一片明净的蓝天。
他的确是解决了一些像小吃街、垃圾堆这样的积压难题,
但客观上是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给地区的压力。
工作上,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其他人,也给了郑寒江很多助力。
体制内都讲,问题在于个人,功劳归于集体。
但这个视频,明显是把简单的事情,被自媒体给刻意放大,捧一踩一。
班子的团结要不要了?稳定还要不要了?
下一秒,郑寒江罕见地动怒了。
一时让本博有点恍惚,《突围》里那个霸气的林董,又回来了。
郑副市长:
这谁干的!
环保局局长朱天才:
就是那个自媒体大V,就是那个叫苏娜的,她用自媒体账号发的。
我跟你说,现在阅读量2万,转发量1万。
你过10万,大哥你就成网红了啊。
郑副市长:
我怎么可能说这么不靠谱的话呢!
廖书记他们知道吗?
不,这怎么干啊。
环保局局长朱天才:
这我跟你说,事情肯定越来越严重。
表扬你,可以。
但是你不能把书记市长都踩一脚吧,抓紧办吧啊。
问题来了,出了舆情,为什么不是公安动,反倒是齐江市环保局局长朱天才,在领导的授意下,给郑寒江打了个电话,意在让他去处理这个问题呢?
这就是在暗示,大部分人,包括领导都认为,这事儿,是郑寒江为了提升公众好感,自导自演的。
只是,郑副市长把这场营销玩砸了。
你看,这就是案例,什么叫把舆论当武器。
应该是朱局长给的,那个美女博主的联系方式,反正郑寒江一个电话,直接打了过去。
郑副市长
(打电话给苏娜):
请问你是苏娜吗?
我是郑寒江
对,就是你说的那个外行副市长。
那条视频是你发的吗?你能不能把它删了?有很多说法不客观。
你不能这样,我们可不可以谈一谈?
我随时都可以跟你谈,我现在在齐江第二小学的剧场。
快速平息事态,应对危机公关的最好方式,就是咱们当面掰扯。
镜头一转,市政府的会议室。
大周末的,市委市政府的各位领导,众人都是穿着休闲装。
市委书记和市长正在带领着大家,一起观看这段视频。
还记得美女博主在视频里说什么了吧。
打破官场怕麻烦的懒政风气,为齐江市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一丝希望。
廖书记迅速关掉了电视,这最后一句话,太招人恨了。
齐江市市委书记廖宇正
(关掉视频):
来吧来吧,先坐下吧坐下吧。
市长李子平:
转发是21,175
阅读是10……
市委书记廖宇正:
好了,好了,那个宣传部那王部长,怎么回事?
市委宣传部王部长:
这这个我了解过了,是一个自媒体大v,视频是她发的。
我看过她之前的内容,她主要关注环保这方面。
做内容没问题,但是不能拿自媒体当武器,不能搞拉踩对比,尤其是你一手捧郑寒江,一手贬低市委班子,片面解读造成了舆情危机,而后迫使市政府,进入被动回应的状态。
这么大的事情,逼得市委书记廖宇正,亲自过问。
宣传部是舆情管控的第一道防线,但部长也只是了解个大概。
齐市委书记廖宇正:
李市长你什么你什么意见?
市长李子平:
依我看,他根本就没弄清楚,他知道我们的计划吗?
赶紧找她谈一谈,昨天我和廖书记是去看他们笑话的吗?还是去阻止他们了?
廖书记昨天去了以后,马上指示陈书记给他们安排了雨衣,还有挖机,这个她怎么不说?
哪有这么干自媒体的,发布内容根本就不客观。
昨天我和耕野啊,跟这个市建委,还有法院同志谈了4个多小时。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烂尾楼的程序问题,这叫怕麻烦吗?
胡说八道嘛!
李市长整个人都直接红温了,好嘛,自媒体为了流量或者特定的立场,张口就来,选择性报道甚至歪曲事实,这不得不让他质疑这篇视频的动机。
尤其是,我们讲内部,政府正在进行的、复杂的、需要时间的工作进程,比如解决烂尾楼的程序问题,这就被外部的简化、片面地解读了。
这个美女博主苏娜,对这一期视频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她不知道齐江市领导班子干了什么,内部正在走什么流程,也没有在现场去采访郑寒江或者市委副书记陈威,仅凭自己看到的,就产出了一期“义正言辞”的视频,不够客观,不够负责任。
且,这个视频带来的麻烦,更多的是同志之间的猜忌与怀疑。
这些像矛头一样,集中扎在郑寒江的身上。
市委副书记陈威:
我说几句啊,李市长别那么大火气啊。
有几个基本的情况我们要搞清楚。
首先,这个苏娜认识我们郑副市长吗?
哎你问了吗?王部长
市委宣传部王部长:
我问了,谈不上认识。
齐江市市委副书记陈威:
那就应该排除,我们对自己的同志的排斥,和怀疑的情绪,寒江副市长,他不是那样的人。
这我心里有数,我可以打保票。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舆情事件,说两句难听的,用不着这么大反应。
还说要找人家谈谈啊,反倒欲盖弥彰。
黄泥巴掉裤裆里了,那不是屎也是屎了。
这是我的态度。
陈威,市委副书记,三把手,郑寒江的师兄。
作为通常分管党务、人事的市委副书记,陈书记天然承担着调和矛盾、维护班子团结的职责。
当一二把手,廖书记和李市长,现在有一些情绪化反应时,他站了出来,给大家踩踩刹车,给气氛降降温。
陈威敏锐抓住这起舆情发酵的潜在核心,阴谋论。
他向王部长当场核实,用苏娜和郑寒江他俩不认识的事实证据,直接否定了,“郑寒江授意或勾结自媒体”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解了现场干部们愤怒的逻辑基础。
所以,咱们不能猜忌,排斥和怀疑自己的同志,这样不好。
而后就是表态,展现担当,力保郑寒江,顺手淡化这起舆情事件的性质,且提醒大家如果过度反应,反而暴露心虚。
陈威这样的政治智慧和成熟度,不仅是保护了郑寒江,更是在维护整个班子的形象和团结。
一场可能升级为内部风暴的舆情,被他拉回到,可控的常规工作范畴。
这次的干预,牛X。
市委书记廖宇正:
看看来说说吧,大家都有什么意见?
市委宣传部王部长:
这我说两句啊,我是学传媒出身的。
大家应该清楚一点,这个画面比逻辑更有力量,更容易诉诸人的情感。
咱们大家现在冷静下来,客观的来看看这个画面啊。
咱不带情绪的看啊,大家看看现在看到什么了啊。
一个浑身是泥的副市长,手里拿着干活的工具
两个,撑着伞穿着白衬衣蓝西裤的市委书记和市长。
干活的副市长身后是干活的群众,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身后停着一辆轿车。
我不在乎他说什么,这种事啊,你看现在天底下谁他不能骂人呢?
这个烂尾楼你说几年他没搞好,老百姓骂咱们那也是活该。
但是你看这个画面,它这个破坏性太强了,老百姓看了会怎么想。
是不是?
反正你们的心脏要是够好的话你们就往下看看,那个评论区我是不敢看。
搞宣传工作的,角度就是专业。
王部长一针见血指出,视频传播的介质是画面,而画面天然就容易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
一个浑身是泥的副市长,实干者总是带着狼狈姿态,
几个白衬衫撑着伞的领导,更容易被解读为官僚主义。
群众对权力对体制,一直是高度敏感的。
王部长说评论区骂的比较脏,我这个宣传部长不敢看。
市委书记发话,来,大家一起看看,舆论的动向你不面对,谈何掌握呢。
另外一边的战场,郑寒江在接到女儿后,约上了这起舆情事件的始作俑者,美女博主苏娜,到了一家披萨店。女儿饿了,咱们边吃边聊。
不过这次谈话,并不是非常顺利。
郑寒江一开场并没有激烈反驳,而是大方承认,对方说自己是外行。
他的核心观点很明确,你苏娜,为自媒体博主,底线至少得是基于事实报道,不可以主观性太强。
而那篇视频,就是脱离事实,缺乏对政府工作复杂性和集体性的理解。
那天在现场,你光看见市委书记和市长站着了,咋没看见领导是怎么做出决策支持我的,并且调配资源,提供后勤保障,对吧。
没有他们的支持,靠我一个人行吗?
这不仅是事实,也是在体制内职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尊重上级,突出集体领导,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最后郑寒江又讲回苏娜,这个社会是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的,但是要事实清楚,不能片面。
不过,却被一通怼。
苏娜搬出了烂尾楼居民生存条件之恶劣,转移话题。
您郑副市长,不仅是齐江环境保护的希望,更是烂尾楼居民们的希望。
郑副市长:
据我所知,烂尾楼啊,牵扯到很多的法律问题。
处理这件事情,他需要时间。
他需要法律条文的支撑,廖书记在积极推进这件事情。
我呢也参加了住建委的会议,为了那些没搬走的用户,也为了市委市政府所有干部的积极性。
我拜托你高抬贵手,把视频撤了。
苏娜(自媒体大V):
我不撤!
郑副市长:
你必须得撤!你不但撤,你还得说清楚。
因为这是事实,虽然跟你了解的事实有出入,但是它真实发生了。
我们在努力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这不是怕麻烦不闻不问。
要是李市长和廖书记,跟着我去铲几锨土,这就是好干部了?
不是这样的,大家各有分工。
苏娜(自媒体大V):
你可真会替他们说话呀。
郑副市长:
没有他们和我们这种说法。
骂人容易,踏踏实实干事就难了!
我知道你嘴比我巧,我不跟你辩论,但是这对他们不公平。
苏娜(自媒体大V):
对住在烂尾楼的老百姓就公平吗?
郑副市长:
我不谈了,大不了我这个外行副市长不干了。
下台,回学校当老师没关系,但是你作为一个自媒体人,利用平台发泄个人情绪,我不能接受。
这其实是一段程序正义 vs 结果正义的对话。
郑寒江代表政府的官方视角,强调烂尾楼问题需法律程序和集体决策。
苏娜代表人民群众的视角,用情感叙事,搞民意放大,聚焦现实苦难和即时效果,这是结果正义。
胜负不在辩论,不在技巧,而是在于双方超越对抗,跨越鸿沟,找到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冲突暂时是无解的,咱们之前也提到过嘛,保交楼的大政策,是在2022年7月底,北京召开的那一场重磅会议,才被首次写入的。政策基调,“保交楼、稳民生”。
但是在彼时,以郑寒江为代表的齐江市领导干部,也应该明白一点。
在舆论场,民生苦难永远比系统难处,比工作流程,更具有道德正当性。
对吧,听懂掌声。
撂下一句我不能接受后,郑寒江主动结束了这段对话。
而在另外一边,市政府的会议室内,市委书记廖宇正在带着大家看完评论区后,要跟大家好好地讲一讲了。
市委书记廖宇正:
怎么样都,看的差不多。
我看了啊,但是不是那么全,基本上都了解了。
我想到了一句成语,叫任劳任怨。
任劳是什么意思呢?
任劳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活啊,你不挑也不拒绝,把每件事都做好。
任怨是什么呢?
任怨是任凭所有人去抱怨啊,去指责你,说你也好,骂你也好,把那事情做好,你不能扰了心神呢。
是吧?
那过去有人说,说任劳容易任怨难。
你看这里面这个转发量2万多,评论是也都上万。
这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党课吗,是吧?
行了散会吧,回家过周末。
什么叫高阶的领导艺术?这就是。
廖书记这段话,一点训斥没有,但从任劳任怨四个字开始讲,做了一下概念结构,跟大家聊什么是任劳,什么又是任怨,书记在暗示当前我们的队伍,短板在后者上。
你看,不用发脾气,只用一个成语的解构,一节生动党课的定性,就把政治教育给场景化了。
从职场的角度看,廖书记的批评是十分有艺术的,用成语包装指责,保持在座各位领导体面的同时,又传递了压力。
市委的这场会议,匆匆开始,潦草结束,到头来也没想到个解决办法。
另外一边,还在带孩子的郑寒江,意外等到了好消息。
环保局局长朱天才:
大哥,你可真行,我跟你说我真服了你了。
你告诉我你是如何展示你的男性魅力,把她征服了。
我跟你说这苏娜呀,就是个刺儿头。
今天呀,市委会呀,开了半天会,来了一堆人,乌泱乌泱的说了半天,对她就俩字你白扯。
你管不了她,你不一样啊,你老先生一出马,你和她谈完了以后啊,视频也撤了,也出来说明情况了。
不是你告诉我,你告诉我你是用的什么办法,你教教我呗。
郑副市长:
哦,把视频撤了,好好好我一会看一眼。
环保局局长朱天才:
你肯定跟她谈人生了,对,谈人生,谈完人生还谈啥了?你告诉我。
郑副市长:
哎呀,你闭嘴吧。
这到底是意外之喜?还是主角光环?
不好讲。
反正是电视剧嘛,艺术总是高于生活的。
这起舆情风波,总算是暂时平息了。
烂尾楼垃圾堆的事情,也算是得到暂时解决了。
让我们恭喜副市长郑寒江同志,即将开启下一个副本。
可是这个当口,纪委怎么找上门来了?
列位,下期见。
来源:浪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