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紫皮独蒜栽培技巧,让你收获翻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04:38 1

摘要:大蒜在全州县枧塘镇种植历史悠久,以独特的香、辣、脆闻名区内外。近年来,以“稻—稻—蒜”模式种植产出的紫皮独蒜更是畅销不衰。一般情况下,紫皮独蒜的市场价格比普通大蒜高6~8元/kg。但不采用特别的技术措施,从每667 m 2的蒜头中筛选出的紫皮独蒜往往只有几十公

掌握这些紫皮独蒜栽培技巧,让你收获翻倍!

蒋荣能等

大蒜在全州县枧塘镇种植历史悠久,以独特的香、辣、脆闻名区内外。近年来,以“稻—稻—蒜”模式种植产出的紫皮独蒜更是畅销不衰。一般情况下,紫皮独蒜的市场价格比普通大蒜高6~8元/kg。但不采用特别的技术措施,从每667 m 2 的蒜头中筛选出的紫皮独蒜往往只有几十公斤。如采用独蒜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得当,667 m 2 产独蒜最高达500 kg以上,大大提高了大蒜种植的667 m 2 收益。近年来,在桂北地区,紫皮独蒜价格好,667 m 2 产值高达8000元以上,因此,紫皮独蒜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推动当地的农业发展具有的现实意义。目前,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驱动下,紫皮独蒜产业的大力发展将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动力。

1 紫皮独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选地整地

独蒜种植对土壤没有严格要求,因其根系较浅,对养分吸收力弱,应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独蒜种植忌连作。整地时每667 m 2 撒施120~150 kg熟石灰,经两至三次犁耙翻混均匀,以中和土壤酸性和进行土壤消毒,然后清除杂草,将地整细整平,以利独蒜出苗整齐。为方便农事操作和排灌,需分厢种植,每厢的长宽根据耕地的地形而定,宽一般2~3 m,开好排水沟,厢沟宽30~35 cm,沟深20~25 cm,蒜地四周的排水沟比其他的要略深。

1.2 精选蒜种

选择本地二月蒜的小瓣蒜种,小瓣蒜种容易因营养供应不足导致植株生长弱,同化功能低,营养物质积累不足,从而抑制花芽、鳞芽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形成独蒜。从生理上来讲,本地二月蒜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利用其这一特点,可推迟播种时间,使它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影响它的正常生长发育,蒜头在生长过程中花芽不能分化和鳞芽发育不良从而形成独蒜。而本地的三月蒜,因它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推迟播种对它生长发育影响不大,故不易形成独蒜。因此为让大蒜植株在生长期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选择本地二月蒜作为种蒜较为适宜,并推迟播种时间。

1.3 蒜种消毒

1.3.1 物理处理法

播种前,遇晴好天气,将蒜种置于烈日下进行暴晒,不但可杀死蒜种上的大部分病菌,还可以防止一些螨虫之类的害虫从蒜种的根部入侵。

1.3.2 药剂处理法

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消毒,可有效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 h,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照1:100的药、种比例均匀拌种,可减轻大蒜叶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

1.4 适时播种

小瓣蒜种在10月20日后播种,大瓣蒜种在11月上旬播种,原则上通过推迟播种时间(一般推迟一个月左右),缩短大蒜的营养生长期,让其因生长发育不良而形成独蒜。独蒜形成后,再增施促产肥或叶面肥,以提高独蒜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在日照条件方面要掌握好,保证日照在低于12 h和低温的情况下能继续分化新叶,且不抽苔,不能形成鳞茎,否则在13 h以上的长日照和较高温度15~20 ℃的条件下,容易促使花芽和鳞芽的分化而形成鳞茎,造成独蒜形成失败。

1.5 合理密植

大蒜根系弱小,吸收能力差,且大蒜需肥量较多,因此,可通过加大种植密度,造成养分供应不足而为独蒜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种植规格为行距15~20 cm,株距5~7 cm,667 m 2 种植6万~6.5万株,用种量120~150 kg。

1.6 肥水管理

独蒜种植,在养分供应上,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肥沃的耕地可以不施用化肥。一般每667 m 2 施用1000~1500 kg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在种植独蒜前将

农家肥均匀地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与田土翻耕混匀,其他化肥尽量少施。后期看苗施追肥,视具体情况于次年3月上、中旬每667 m 2 追施17-17-17硫酸钾复合肥16~20 kg,以满足独蒜形成后继续膨大对营养的需求。

独蒜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无雨,需将蒜地透水1~2次,以刚好浇透为宜,保持好土壤的合理湿度,利于出苗整齐,不应抽水满灌。蒜苗生长的后期,经常是春雨不断,雨水过多,要加强排水,减轻涝害。

1.7 田间管理

由于播种密度大,除草困难,应在芽前进行除草。可亩用50%乙草胺100 mL兑水100 kg或50%甲草胺乳油100 mL兑水30 kg在播种覆土后喷施。为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保温保湿,控制杂草生长,喷除草剂后再用稻草或山草覆盖,这样可防止土壤板结,也可保温防冻并有利于蒜头膨大。苗期,适时进行中耕除草,以手工除草为主,拔掉蒜田杂草。

1.8 病虫害防治

1.8.1 防治蒜蛆、蒜蓟马等虫害

蒜蛆:施用的基肥应该是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播种时蒜种与肥料要适当隔开;在蒜蛆发生的初期,667 m 2 用5%氟啶脲乳油250~300 mL,与细沙40 kg搅拌均匀,在播种时撒于种蒜旁边,然后覆土;在出苗后,视具体情况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进行灌根。

蓟马:在低龄幼虫期,用1.8%虫螨克乳油300倍液或1.8%的齐螨丁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3次,注意轮换交替使用。

斑潜蝇:发生初期,斑潜蝇雌虫会在叶片上刺孔产卵,当发现蒜叶上有斑潜蝇幼虫蛀食后形成的曲线状痕迹后,应及时选择渗透性比较强的杀虫剂喷施1~2次,间隔时间为7 d,可选择甲氰菊酯、虫螨腈或吡虫啉等进行轮换交替使用。

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1500倍液喷施,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5~7 d。

1.8.2 防治病毒病、叶枯病、根腐病等病害

病毒病: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克星4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用3~4次。

叶枯病:病情始发时,可用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根腐病:发病初期,667 m 2 可用40%精甲霜灵·烯酰吗啉悬浮剂40 mL或78%波尔多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 d喷施1次,连用2~3次。

锈病: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需及时检查锈病的发生情况,发现叶片和假茎有椭圆形褪绿斑时,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 g或20%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疫病:因独蒜种植密度偏大,当降雨量大、雾天次数多、田间湿度大、温度偏高时易发生此病,要高度重视,发病时宜及时选用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烯酰吗啉等药剂喷施防治,同时注意加强水肥管理。

灰霉病:在独蒜生长的中后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防治。

1.9 采收

在独蒜采收前7天田间土壤要保持良好的通透性,保证独蒜干燥完整,提高可贮藏性。尽量选择晴好天气进行独蒜采收,一般待假茎变软、蒜叶大部分自然干枯时将独蒜挖出,在凉爽通风处晾干并保存。桂北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开始采收独蒜。

2 紫皮独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全州县枧塘镇有种植大蒜的传统,全镇近年来大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一般保持在100 hm 2 左右,独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紫皮独蒜高产栽培技术经全州县枧塘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多年试验与积累,技术措施越来越来完善。为进一步搞好全镇的独蒜生产,2020—2022年农技人员分别在塘福、金屏和昌郑三个村按照以上技术方案建立了多个示范点,对整个生育期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详细观测(见表1、表2、表3),三个村的示范点独蒜平均产量分别为536.85 kg、545.12 kg、546.24 kg,平均独蒜率分别为93.84%、94.31%、95.10%。通过3年示范推广,运用紫皮独蒜高产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独蒜形成率可达95%以上,每667 m 2 可获得540 kg以上的高产。

表1 2020年枧塘镇塘福村独蒜种植示范点测产表

表2 2021年枧塘镇金屏村独蒜种植示范点测产表

表3 2022年枧塘镇昌郑村独蒜种植示范点测产表

3 结语

3.1 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

紫皮独蒜的形成,是利用其生长不良无法分瓣而产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种植时间偏早,温度较高,营养生长期过长,植株长势过旺,对独蒜的形成很不利,独蒜形成率将大大降低;如果种植时间太迟,营养生长期过短,独蒜个头偏小,产量会降低,品质也差,就会降低市场的竞争力,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播种密度太大则独蒜的个头小,过稀独蒜的个头大但又可能达不到目标产量, 所以要想提高独蒜的产量和品质,应因地制宜,选择好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合理的种植密度。

3.2 加强肥水管理

在形成紫皮独蒜前,养分供给要控制好,播种前整地阶段重施基肥,辅以少量化肥,控制好苗势和蒜茎粗,防止叶鞘基部侧芽分化成蒜瓣。形成紫皮独蒜后,要及时补充养分,加大磷、钾营养元素的供给,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以满足独蒜膨大期对营养的需求,让紫皮独蒜快速长大。一般在次年3月中旬前,以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加少量磷钾肥为主,视苗势情况施以少量氮肥,之后用硫酸钾复合肥加水淋施,加大养分供给,促进独蒜膨大。独蒜生长需水量少,以控水为主,播种时如干旱天气,应浇水以利出苗,苗期保持土壤湿度适中,挖好排水沟,防止独蒜生长后期发生涝害。

3.3 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控独蒜病虫害的发生

独蒜病虫害防控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翻耕整地时,将枯枝残叶和田间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一些病菌源和虫害的成虫或若虫,苗期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勤锄草,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虫害以预防蒜蛆和蒜蓟马为主,病害以预防病毒病、叶枯病和根腐病为主,同时,可采用“稻-稻-蒜” (即种早稻和晚稻后再接着种植独蒜)种植模式,进行水旱轮作,土壤经过干湿交替,截断了病害传播媒介,杀灭虫卵,减少虫口数量,从而减轻大蒜病虫害的发生。

3.4 存在问题与思考

独蒜播种和采收用工大,农村劳动力缺乏,同时又没有适用于桂北山地丘陵地区操作的大蒜种植用的微小型机械化设备,劳动力成本偏高,导致该项技术推广应用较为缓慢。因灌溉沟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地方无法再种植水稻,水旱轮作越来越困难,用于独蒜种植的地块得不到很好的轮换耕作,病虫害发生严重,给独蒜种植管理带来严峻挑战。独蒜种植的产量还不是很高,除去所有成本,667 m 2 净收入一般在5000元左右,为提高独蒜的单产和品质,在独蒜的施肥、专用肥料的施用及独蒜专用膨大措施上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