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切实提升职工的归属感?近年来,文中煤矿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将“金色港湾”工会品牌建设作为凝聚人心、赋能发展的核心载体。这个“港湾”,守护职工安全权益、助力职工技能成长,更将温暖延伸到生活点滴,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阅读提示
如何切实提升职工的归属感?近年来,文中煤矿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将“金色港湾”工会品牌建设作为凝聚人心、赋能发展的核心载体。这个“港湾”,守护职工安全权益、助力职工技能成长,更将温暖延伸到生活点滴,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稚嫩的孩子踮起脚尖亲吻爸爸的安全帽,妻子对着镜头轻声说“家里都好,你安心下井”……在金桥煤矿副井闸机口,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特殊的“安全叮嘱”。这些画面,是该矿工会“金色港湾”品牌里最柔软的“安全防线”,成为直抵人心的温情力量。
近年来,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金桥煤矿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将“金色港湾”工会品牌建设作为凝聚人心、赋能发展的核心载体。这个“港湾”,守护职工安全权益、助力职工技能成长,更将温暖延伸到生活点滴,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安全家书,亲情的牵挂
在金桥煤矿,“安全”二字重若千钧。筑牢这道防线的,除了严格的规程和先进的设备,还有那份割舍不断的亲情纽带。在运转工区的班前会上,党支部书记王强手里攥着几封打印好的特殊“读物”——“安全微家书”。
“爸,您下井时千万注意安全,我们在家等您平安回来!”检修工马师傅上小学的女儿,一笔一画写下稚嫩的牵挂;“老公,你是咱家的顶梁柱,安全这根弦可不敢松啊。”另一封则是妻子朴实的心声。
在王强看来,这小小的家书比多少遍安全提醒都管用。“过去讲安全,耳朵听出茧子也未必走心。现在下井前瞅几眼家人的叮嘱,职工们总感觉肩上担子沉甸甸的,安全这根弦也绷得紧紧的。”念“微家书”,如今成了金桥许多区队班前会上雷打不动的环节。
金桥煤矿工会工作人员深知,筑牢防线,仅靠制度约束还不够,亲情的力量更能直抵人心。为此,他们精心打造“亲情助安”品牌,不仅广泛征集饱含深情的“安全微家书”,还邀请矿嫂下井体验、召开家属安全恳谈会,让家属们了解矿工的工作环境。
“咱家属知道了井下啥样,叮嘱的话才能说到点子上,老公也才听得进去。”一位参加活动的矿嫂这样说。家企携手,用亲情织密了一张浸润人心的防护网,使安全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您的期盼,我的行动
“职工所盼之处,正是‘办实事’的着力点。”在金桥煤矿,这句话不仅是一句标语,更是工会服务职工的行动准则。
在千米巷道里,通勤曾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从下井口走到工作面,浑身是汗,特别耗体力。”一位职工在“诉求直通车”平台上这样反映,这条建议发出很快就有了回音。从“职工提”到“工会办”,该矿建立了高效的诉求响应闭环机制,整合了班组长直联、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平台等线上线下10条渠道,24个责任部门协同响应。如今,巷道里骑上了共享单车,轻松代步,再不用为长距离行走发愁。
“没想到在井下也能用上共享单车,真是太方便了。”下井后,综掘工区职工程迎冬和同事们骑着单车,沿着宽敞平整的大巷向工作区域驶去。这种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便利体验”,正是“直通车”平台高效响应的一个缩影。
不只是共享单车,该矿用制冷设备缓解工作面高温环境、宿舍智能伸缩雨棚解决职工“晾衣难”,充电桩、爱心洗车房、焊烟收集装置……大大小小150多项职工诉求落了地。“直通车”平台运行以来,职工实时提的600余条建议诉求,98%在3日内得到响应和办结。
“这‘直通车’不是摆设,是真能开到咱职工心坎里,解决问题一点也不拖拉。”一位运输工区的老职工感慨道。
解开心结,轻装上阵
煤矿井下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职工的“心”事,企业看在眼里。在“职工之家”一隅,一间名为“心灵驿站”的小屋温馨静谧,成了不少职工舒缓心情的“避风港”。
今年年初,综掘工区的支架工小李,家里闹矛盾,工作上压力也大,整个人蔫蔫的,干活提不起劲。班组长细心地发现了他的变化,劝他去“心灵驿站”坐坐。矿上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沙盘游戏、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他调整心态,学会压力管理。
“开始磨不开面儿,进去后跟老师聊了聊,心里那疙瘩慢慢就解开了。”小李回想起去驿站的经历,“整个人轻松多了,干活也更专注了。”
金桥煤矿将职工心理健康视为“暖心工程”的核心要务。依托“心灵驿站”,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引导职工合理调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借助“心悦灵”测评软件,为700余名生产一线及辅助区队职工进行了心理普查,并建立了职工心理健康档案。此外,“热辣滚烫”健身赛激发活力,“玫瑰书香”女工读书会滋养心灵,优雅塑形瑜伽课舒展身心……职工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深化,推动了矿区安全管理实现从“身”到“心”的全面转变。
通过多维度的心理关怀措施,职工情绪更加稳定、工作状态更为积极,不仅提升了个人幸福指数,也为企业安全生产注入了持续动力。
“我们要把‘金色港湾’建成职工最可信赖、最可依靠的‘家’。”金桥煤矿党委书记、矿长戈海宾道出了初衷。而这份用心,让职工们暖在了心上。在煤矿干了十几年的老职工宋鹏体会颇深:“大伙儿都觉着,矿里把咱当家人,家人的话听进去了,难处有地方说了,憋闷了有地方解了,这心气儿顺了,干活儿能不攒劲吗?”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