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骤减40%!外资纷纷“大撤退”,“世界工厂”地位将被取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23:32 1

摘要:继日本东芝、韩国三星撤离之后,美国的阿迪达斯、耐克两大巨头也相继离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开始逐步将生产链转移至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国内的本土企业小米、vivo,也纷纷在东南亚构建生产链,推进新工厂的建设。

导读:订单骤减40%!外资纷纷“大撤退”,“世界工厂”地位将被取代?

继日本东芝、韩国三星撤离之后,美国的阿迪达斯、耐克两大巨头也相继离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开始逐步将生产链转移至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国内的本土企业小米、vivo,也纷纷在东南亚构建生产链,推进新工厂的建设。

这一系列的变动,直接致使部分港口提前进入休业状态,有些工厂甚至发布了“停工40天”的通知。对此,不少人心中难免会产生疑问:我国多年来所拥有的“世界工厂”地位,是否正面临被取代的局面?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又在何处?

一、订单骤减40%,有两大原因

事实上,众多企业选择将生产线迁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其核心缘由在于当地相对低廉的用工成本,以及针对外资企业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

数据表明,东南亚多数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普遍低于30岁,且劳动力适龄人口规模仍呈持续扩大之势。这样的人口结构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同时也在持续推动本土消费市场的逐步发展。

反观国内市场,人口老龄化趋势正不断加剧,过去长期依赖的劳动力优势已呈现逐步弱化的态势。数据显示,当时国内制造业月平均工资已接近7000元,而同期越南制造业月均工资尚不足2000元。

从更深层次来看,东南亚各国推出了一系列税收激励举措。例如,越南实施“企业所得税4年免征”的优惠政策,印尼则通过修订投资负面清单的方式,进一步放宽了外资准入门槛。

此外,制造业向外迁移的趋势,还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来,欧美经济体增长持续乏力,甚至出现“美联储60年来首次暂停运作”的情况。为缓解经济困境,美国积极推行“制造业回流”战略,同时在《通胀削减法案》中划拨约5000亿美元资金作为补贴,旨在吸引中高端企业回归本土发展。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报道,这或许已导致对美出口订单缩减40%。

二、“世界工厂”地位将被取代?

深入观察便会发现,当前向外迁移的企业大多集中于服装制造、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此类行业对人工成本极为敏感,岗位可替代性强,这恰恰为我国制造业转型提供了契机。

低廉的劳动力往往伴随着效率与品质的双重难题,产品的完工率与合格率常常难以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东南亚国家承接了不少订单,却依然高度依赖从我国进口的生产设备与原材料。诚如部分网友所讲,“归根结底,还是无法绕开我国”。

在企业集体“大撤退”的这几年间,国产新型产业加速崛起,智能工厂逐渐取代传统人力生产线。据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德国;并在随后一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与此同时,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正以“黑马”之势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

基于上述产业格局与发展态势,有经济学者分析指出:“世界工厂”的地位虽面临一定挑战,但总体而言,相关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三、制造业路在何方?

针对此情况,有经济学家评论认为:产业向高端化转型的进程固然令人振奋,但另一方面,以劳动密集型为核心的传统制造业,仍不应被轻易摒弃。

往昔,正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为众多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这一现实状况也要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加快行动节奏,积极凭借招商优惠、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原材料资源等优势,全力吸引企业入驻,进而延续产业层面的价值创造。

展望未来,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无疑仍是明确的核心导向。然而,在提升产业产能的进程中,同样需要依托国内消费市场实现有效承接。

综上所述,唯有将发展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方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反之,若未能达成这一目标,就可能因订单流失、企业外迁而陷入被动境地。

来源:疯狂的菠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