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当小弟,3天交付一个MVP!可控AI编程实战复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23:42 1

摘要:朋友们!想不想试试给AI当老板,让它当你的“产品总监”与“首席工程师”,在短短3天内从零交付一个MVP产品?

朋友们!想不想试试给AI当老板,让它当你的“产品总监”与“首席工程师”,在短短3天内从零交付一个MVP产品?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一个新的话题:可控AI软件工程

近一年,AI编程工具层出不穷,从 Cursor、Qoder、Trea 到基于命令行的 Claude Code,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作为一名老程序员,我对此既兴奋又冷静。兴奋的是生产力即将爆炸,冷静的是,如果不会“管理”AI,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

正如许多前辈指出的,AI已是大势所趋。与其焦虑恐慌、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拥抱变化、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我决心深入大模型领域,并与大家分享过程、交流经验,共同成长的初衷。

今天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呈现从产品定义技术选型编码测试的全过程,通过上述流程向大家展示如何高效利用现有AI工具,实现“可控AI编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首先来看下,在AI软件工程中,目前适合AI编程的工具是什么?

考虑到成本、场景和效率,我目前的主力工具组合是这样的:

豆包/Kimi (产品经理): 免费,适合在不需要大量代码上下文的场景使用。比如聊创意、写产品稿、技术稿等,它都是个很不错的“产品经理”。Claude Code/智谱GLM-4 (主力码农): 代码编写能力超强,是项目中的核心编码者。但是国内用户不能使用,真是让人气愤,还好国内的AI大厂智谱给力,推出了包月的编码套餐,可以选择购买 智谱的编码会员,最低档包月就很够用了。国内用户可以直接选择智谱的编码套餐,性价比极高。(文末有我的专属优惠码,可以享受折上折)

下面这个流程,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AI编程路径,参考了许多大佬(如瑞典马工、星辰洞见)的经验后,总结出了一套屡试不爽的黄金流程,现在分享给你:

聊需求: 像和产品经理沟通一样,先和 AI 把“要做什么”聊得明明白白。定方案: 接着和 AI 工程师敲定“要怎么做”,确定技术路线、框架选型。拆任务: 这是可控性的关键!把大目标拆成一堆小任务,然后像监工一样,让 AI 一个一个完成。验收功能: AI 写完不等于完事!我们要亲自测试、验收,把 MVP 真正跑起来。

下面详细地聊一下这个流程中每一步的细节。

这一部分是很关键的部分,值得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你的目标应该尽可能的描述清楚,要做的项目的内容是什么。划定好范围。

这一部分的产出,是产品需求稿,被称为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简称 PRD

当然这个文档不用大家自己写,AI时代就是,能不自己写就不要自己写(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现在我给大家一个PRD提示词,你可以用它和AI去聊,这个部分,我主要用豆包来完成。因为没有什么代码,只聊需求,用豆包就可以做的很不错啦。

hi,我准备开发 xxx 功能,主要想实现的功能为:请帮我生成一份PRD,包含以下内容:1. 产品背景和目标2. 用户故事和使用场景3. 功能需求列表4. 交互流程图

用AI写不代表就不花时间,反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琢磨产品的流程。

下一步,是撰写技术需求文档,Technical Requirement Document,简称 TRD

TRD重要的是决定我们的框架选型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 这部分主要是对AI做实现上的细节限定。

单文件的代码生成不同,对于项目级别的代码来讲,软件架构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了一种技术方案选型就给整个软件架构定了大的方向,也深刻地影响了项目开发过程。

是Java服务、NodeJs服务还是无服务系统,以及前端框架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指定,AI就会按照训练时遇到最多的架构来写了。

数据库与接口设计

除此之外,还应该让AI把数据库的表结构接口设计好。

AI不管设计什么,都很喜欢设计用户系统,建议你把相关的生成先去掉,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开发核心功能,不要被AI带跑偏了。

这一步AI也喜欢瞎设计,设计的特别大,喜欢设计它熟悉的内容,我们一定要把控好它的思路。

这个时候PRD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PRD可以让我们始终记住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至于方向跑偏。

如果在编写 TRD 的过程中,发现 PRD 不合理,也可以返回修改。

这一步就是比较细粒度的代码生成了,现在各个ai编程工具做的都很好。

首先通过这样类似的提示词,让 Claude Code 生成一个 TODOlist.md 文件。

经过我们的审查之后呢,就可以开始让 AI 编程工具逐个完成。

记得每完成一个阶段,就提交一次代码。

最后就是功能体验和bug修复了,这部分至少要跑通冒烟测试

所谓冒烟测试,就是基本功能可以跑下来,不至于卡在某个步骤上。

按照此流程,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软件产品开发与迭代。

最近我希望可以将 TinyCodeBase 产品化,将项目上的内容可以发布出来,一个是可以让我们做的项目可视化,另一个也是在练习AI可控编程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做吧。

我把我的想法按照上面的PRD提示词丢给豆包,很快就拿到了一份产品稿。

豆包生成的产品稿

生成的内容太多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仓库里查看。

然后我对豆包的产品稿进行一些优化,删除了一些不重要的部分,突出核心的内容来。

比如非功能需求部分,都删除了,目前不需要考虑性能、部署等问题。

接着,我用TRD提示词,让豆包继续生成技术稿。

我需要一份TRD(技术需求文档),用于指导开发团队实现一个TinyCodeBase的SaaS平台。请包含:- 技术栈选择(服务端 NodeJs、 前端使用 html + js + css)、中间件与工具,以及选择的理由- 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库设计(按照需求设计充分的字段)- API接口规范

豆包生成的技术稿

这里分享一个我的个人经验:对于初创的小项目,技术栈一定要选成本最低、上手最快的

后端: Node.js,好开发,好部署。前端: 原生 HTML + JS + CSS。因为目前AI对Vue/React等复杂框架的驾驭能力还不完美,如果你没有丰富的前端经验,从原生开始最稳妥。数据库: SQLite 替代 MySQL,内存缓存替代 Redis。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先让它跑起来!

同时现在类似于 vercel 这种静态页面部署平台,也慎用。

最好把项目部署在一个服务器上。这是因为服务器实现功能的成本,比服务器渲染的前端框架,难度要低太多了。

NextJs这类框架适合有丰富前端经验的同学。

PRD 和 TRD 都有了,你是不是想让AI直接开干了?

稍等一下,别着急,我们还要列个 TODO List 让AI工程师逐个完成。

这一步是可控AI编程的关键。

我把 PRD 和 TRD 交给Cursor,让它生成一份 TODOlist.md。

你参考 PRD 和 TRD 的内容,生成一个在三天内可以完成的MVP版本的执行规划 TODOlist.md,只保留核心内容,排除冗余的逻辑,todolist 要写清楚做的每一件事情

cursor生成的todo list

可以看到,AI 帮我们把目标都逐个拆解了,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计划,我们只需要按照这个计划,让AI工程师逐个完成就可以了。

把 TODOlist.md 放到仓库里,然后对 cursor 说:"开始执行第一项任务"。

每完成一个阶段,正常来说cursor会自己进行验收,如果cursor没有做,我们需要主动要求它进行验收。

没问题后,会自动在 todolist 上标记完成。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看下 cursor 写了些什么,然后提交一次代码,开始让cursor执行下一阶段。

理想状态下,随着 todolist 的逐个完成,我们整个项目也就完成了。

验收产品,产品要真正work,不是代码写完就行了。

这个时候,烦人的事情来了,AI 写的代码不一定能正常运行。

首先我们在本地部署后,一定让cursor把各种日志都打到本地上,包括行为日志错误日志

现在 cursor 写的代码已经可以保证无编译问题了,但是无法保证功能可用。

这就需要我们自测产品。遇到报错的情况,就及时和 cursor 说现象,cursor 会根据日志情况来进行修复。

如果哪里的功能未实现,也要和 cursor 解释一下。可以让cursor把逻辑补充下。

最后,冒烟测试通过后,我们的mvp版本也就可以提交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过了从产品构想、技术选型到编码交付的全过程,核心就是两个字:可控

通过将大目标拆解为 PRD、TRD 和 TODO List,我们把与 AI 的合作从“抽卡”变成了可预测、可管理的工程实践。

这套流程不仅让我三天交付了 MVP,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我这样的开发者真正成为了 AI 的驾驭者。

本文的全部实践代码已开源至 TinyCodeBase 仓库,线上DEMO也已部署,欢迎大家上手把玩!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对项目有任何想法,请不要吝啬你的 Star/Fork/Issue 三连!你的每一个反馈都是我持续优化的动力~ ✨

最后附上智谱的编码会员链接,和我一起“码力”全开。

(https://www.bigmodel.cn/claude-code?ic=1U7PYF38KN)

【1】:TinyCodeBase 仓库 (https://github.com/codemilestones/TinyCodeBase)

【2】:TinyCodeBase 线上 DEMO (https://tinycode.codemls.com)

【3】:从PRD到TRD:大模型时代的产品文档体系完全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9Acc8evACHgZ6crvoyCM7w)

【4】:测试驱动开发的春天来了:读《现代软件工程》有感 (https://mp.weixin.qq.com/s/peSoS3u0FC_Y2xHVWrMYjw)

来源:代码里程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