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北京朝阳区民政局门口,一对穿情侣卫衣的小两口把号拍到桌上,姑娘甩出一张A4纸——“婚姻可行性评估报告”,12项财务压力测试全红,男方第7项“直播带货收入波动”直接亮红灯,俩人当场冷静分手。
“先别急着骂彩礼,我银行卡里那串零才是真的拦路虎。
”
昨晚,北京朝阳区民政局门口,一对穿情侣卫衣的小两口把号拍到桌上,姑娘甩出一张A4纸——“婚姻可行性评估报告”,12项财务压力测试全红,男方第7项“直播带货收入波动”直接亮红灯,俩人当场冷静分手。
我蹲旁边啃烤红薯,突然明白:爱情现在不是死于小三,是死于Excel。
别笑,杭州那帮写代码的早把恋爱打成KPI。
公司群里每周五弹窗:本周“伴侣专属时间”5小时,没打卡扣绩效。
我同事阿斌连续三个月深夜给女友送热餐,系统给他发勋章,HR把案例写进2023亲密关系白皮书,说这叫“情绪价值可观测化”。
听起来像段子,可阿斌说,不打卡的时候,俩人连吵架都吵不到一块去。
更离谱的是“爱情银行”。
你给她倒杯热水,APP蹦+5分;她帮你交电费,+8分。
分够了能换“吵架免死券”,真能把一次爆炸按成冷战。
我试着用,结果上周忘了她生日,系统直接扣200,余额变负,手机弹出提示:请及时充值关怀,否则触发理性撤退。
那一刻我后背发凉,原来分手也能被算法催缴。
深圳法院的数据更扎心:31%的离婚官司写着“情绪劳动分配不均”。
翻译成人话——
“我累了一天回家,还得给他做情绪按摩,他倒好,马桶圈都不掀。
”
法官都懒得劝,直接问:你们情绪折现率算过吗?
上海刚出的行业标准,吵一次架=损耗487元,吵到1000元自动进入“关系修复师”排队。
修复师姐姐跟我熟,她说生意最好的是深夜11点,大家加完班才有空崩溃。
有人玩得更野。
成都一对情侣签“契约式恋爱”,白纸黑字:
6个月经济观察期,房贷谁还、奶粉钱谁出、万一被裁谁兜底。
62%的签约人撑过半年,分手率降了27%。
我问他们浪漫怎么办,姑娘翻白眼:浪漫能当逾期费?
说完甩给我一张“共享日历”截图,AI把俩人碎片时间拼成拼图,连上床都标效率峰值,12%优质共处时间被涂成金色,看着像基金收益。
别说没感情,感情只是换了计量单位。
广州“婚恋公证处”现在排号到一个月后,小情侣带着奶茶去备案:
“今天存入共同账户5200,若分手按贡献值多退少补。
”
公证员盖章盖到手软,嘴里念叨:比婚前财产公证省事,毕竟没人相信永远,只相信流水。
我前面那对95后,把数字遗产继承也写进去,万一哪天人没了,游戏皮肤归谁都要提前说清,省得墓碑前拔网线。
最魔幻的是,真有人靠这些活得更稳。
北京智库跟踪了300对经历过失业危机的伴侣,一起跑过外卖、摆过地摊的,生活默契度飙到2.3倍,吵架先算折现率,反而吵不散。
我房东阿姨就是例子,去年老公公司倒闭,俩人连夜开直播卖锅贴,三个月还清房贷,现在每天早上对视一眼,像队友击掌,比玫瑰靠谱。
所以别急着唱衰,也别急着浪漫。
把爱存进银行、写进合同、标在日历,不是冷血,是给脆弱的关系加一层防震垫。
毕竟,明天会不会裁员、房价会不会跳水、情绪会不会爆仓,谁都说不好。
能一起算清账、扛住风险、把吵翻天的夜折现成487块,再一起把这487块赚回来,已经是这个时代最硬核的玫瑰。
爱情不死,只是升级成共同应对系统。
能一起写完这份风险评估的人,才配走到最后。
来源:灿烂河流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