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保姆”到高薪者:清理服务如何改开发者命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9:02 1

摘要:比如软件咨询公司UlamLabs,直接把“VibeCodeCleanup”当成核心服务推,还有个叫VibeCodeFixers.com的平台,刚上线就拉来几百个专家入驻。

现在AI编程火得不行,可随之而来的“烂摊子”也越来越多,处理这些烂代码居然成了个新的赚钱路子。

你敢信?之前开发者还在网上开玩笑说要“修复AI搞出来的破代码”,现在都成正经生意了。

比如软件咨询公司UlamLabs,直接把“VibeCodeCleanup”当成核心服务推,还有个叫VibeCodeFixers.com的平台,刚上线就拉来几百个专家入驻。

这事得从2025年初说起,AndrejKarpathy提出了“VibeCoding”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用聊天的方式让AI生成代码。

这模式一出来就火了,现在AI编程市场成了巨头和资本抢着进的地方。GitHub有报告说,大部分开发者都在用AI写代码,每月能生成几十亿行。

但说实话,AI写的代码看着多,质量是真不行。

有个叫GitClear的公司分析了1.5亿行代码,发现用AI辅助写的代码,有不少写出来没两周就被重写或者扔了。

乔治城大学还研究过,AI生成的代码里,近一半都有安全漏洞,而且很多自动扫描工具还查不出来。

我认识个开发者朋友,他说他们团队之前用AI写了个项目,最后全得推倒重来。

这不是个例,有位干了15年的开发者CarlaRover,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因为AI写的项目问题太多,崩溃到哭了半小时。

现在好多资深开发者都调侃自己成了“AI保姆”,每天大半时间都在改AI写的烂代码。

本来想AI能帮开发者省点力,后来发现反而添了不少麻烦。AI这东西,写个简单的函数或者重复的配置文件还行,碰到复杂的系统架构、长远的决策,它就抓瞎了。

就像Honeycomb的CEOCharityMajors说的,现在写代码本身成了软件工程里最简单的事,难的是管好代码的整个生命周期。

AI哪懂这些,它只知道按指令输出,不管后续会不会出问题。

代码烂成这样,自然就有人靠收拾这个烂摊子赚钱。

除了前面说的UlamLabs,VibeCodeFixers.com这个平台也挺有意思,上线没多久就聚集了几百个专家,专门帮人清理AI代码。

领英上更热闹,好多人直接把“VibeCodeCleanupSpecialist”(氛围代码清理专家)当成职业标签。

老实讲,这行薪资是真高,时薪能到200到400美元。

他们干的活也挺具体,比如帮企业审计代码找漏洞、加固安全、重构代码,还会帮着建立从AI生成到实际使用的流程。

这对不少初级开发者来说是个机会。GergelyOrosz有个比喻我觉得挺对,AI工具就像特别积极的初级开发者,写代码快但需要人盯着,还没法成长为高级工程师。

所以那些懂AI短板、会清理代码的初级开发者,不用等太久就能拿到和高级工程师差不多的工资。

我之前看招聘数据,现在会清理AI代码的初级工程师,年薪比普通初级工程师高不少,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过这行当也不是没风险。好多初创公司为了快出产品,全靠AI写代码,YCombinator孵化器里就有四分之一的公司,代码库95%都是AI生成的。

如此看来,这些公司其实是把麻烦推给了以后,Thoughtworks管这叫“能力负债”,团队天天靠AI,慢慢就不会自己维护系统了,最后清理的成本可能比一开始自己写还高。

还有个问题,要是企业都依赖清理服务,可能会养成坏毛病。

开发者知道后面有人收拾,提交AI代码时可能就更不认真了,形成恶性循环。

Forbes之前就担心这事,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毕竟靠别人擦屁股,自己永远不会注意细节。

更关键的是,这行能不能长久还不好说。

一方面,现在懂清理的人能拿高薪;另一方面,好多人觉得AI早晚能自己修复代码。

OpenAI不是说2026年要推出能自我优化代码的模型吗?

要是真成了,这些清理专家怕是要失业,就像以前的电话接线员一样。

搞不清的是,现在到底该把清理AI代码当成长期职业,还是短期赚快钱的机会。

但有一点能确定,AI编程吹的“10倍生产力”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之前被兴奋劲盖过了。

而对AI生成的代码进行审查、重构和整合,以后肯定会成软件开发里少不了的环节。

所以说,处理AICoding的烂摊子这个蓝海市场,机会是真的,风险也不小。

不管是企业还是开发者,别光盯着眼前的利益,得想想长远,毕竟靠收拾烂摊子赚钱,不如从一开始就少制造点烂摊子。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