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神来之笔,却让整首诗流传了1200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21:47 1

摘要:李白和李商隐,用了大半生来证明自己是李唐宗室后裔,都想沾沾皇亲的光,借此飞黄腾达。

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他可能是唐代诗坛,活得最憋屈的诗人,年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

李白和李商隐,用了大半生来证明自己是李唐宗室后裔,都想沾沾皇亲的光,借此飞黄腾达。

而他,本就是皇室族人,远祖“大郑王”李亮,是高祖李渊的叔父,远是远了点,但根正苗红。

因此,他就算不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凭借门荫入仕,当一个吃凉不管酸的散官,余生衣食无忧。

坏就坏在,他成名太早,七岁提笔成文,十五岁已经与李益齐名,十八岁凭借一首《高轩过》,被韩愈和皇甫湜称为奇才。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是要凭借真本事去光宗耀祖的。

没错,他就是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李长吉,一个从来没走过运的倒霉蛋。

事情还得从公元807年说起,这一年李贺十八岁,到了该闯荡一番的年纪,因此经常往返于昌谷和洛阳之间。昌谷即今河南宜阳,是李贺的出生地,祖籍陇西。

恰逢韩愈转官,以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于是李贺持诗文前去拜谒,得韩愈盛赞。当时韩愈已经大红大紫,此前刚刚卸任国子博士,从千里马变成了真正的伯乐。

原本,李贺是想参加这一年科举的,通过“行卷”韩愈,把握也很大。

遗憾的是,这一年他父亲李晋肃不幸病逝,李贺需要守父丧。

三年后,韩愈因弹劾不法官吏,贬为河南令,适逢河南府试在即,便写信让李贺前来应考,并将他举荐给主考官房式,时房式任河南尹。

李贺收到信后,欣然前往,并一举高中,从此声名远播。随即,李贺又赴长安,准备应常科进士,然而还没等开考,就有妒才者称,李贺父亲名字中的“晋”字,与进士的“进”犯讳,当避之。

这件事若是放到现在,谁都会说一句:扯卵蛋!

就连韩愈也觉得荒谬,为此还写了一篇《讳辩》,言辞犀利,文笔了得,甚至有些愤慨地反问:若父亲名字中有“仁”,儿子连人都不能做了吗?

但是没用,这是在唐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考生都是天子门生,有人说避圣讳,那就得避圣讳,没有道理可讲。

因此,李贺怒作《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抗争是无力的,在皇权的威压下,有些亏吃了也得认。

失望不已的李贺返回昌谷,本来天生体弱,这一气更是摇摇欲坠。幸好,一年后经宗人举荐,李贺以奉礼郎被召回,凭门荫入仕。

这是他最不希望的方式,可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并不会按照你设计好的剧本来走。如果李贺就此躺平,致力于诗文,未尝不可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我们看李贺笔下的诗,晦涩、压抑、愁苦,阴郁的字眼俯拾即是,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大好青年,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暗黑系,这也是他被称为“诗鬼”的主要原因。

所以为官这三年,被李贺称为“牢落长安”,己犹困兽。

穷极思变,为了给自己找一个突破口,李贺忽然有了从军之心,并写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于是公元813年,李贺告病回到昌谷,准备整装重发。

然而命运偏偏爱捉弄人,不久后,李贺的妻子不幸病逝,又一次给了他沉重打击。

是谁说,在黑暗中守着一束光,就一定能等到天明的?

料理好妻子的丧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正式辞去奉礼郎一职,随后去往洛阳寻找机会。

出城途经汉宫旧址时,李贺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据载,魏明帝曹叡曾派人前往长安,将汉武帝铸造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拆取回洛阳,安置在殿前。当官员将露盘取下来后,金铜仙人竟潸然泪下。

李贺有感于前朝旧事,以及自己的遭遇,遂写下这首千古名篇,其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联,堪称神来之笔。

不幸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也成了李贺一生命运的写照。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请求留后。宪宗李纯志在削藩,故而未允。

随后,吴元济反,淮西大乱,李贺得好友张彻举荐,终于实现了从军的梦想,开始了短暂的行伍生涯。期间曾作《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两年后,即公元816年,李贺身体开始吃不消,遂返归昌谷静养,自知大限将至,开始整理诗稿,并请沈述师代为辑册。后沈述师又请李商隐作序,便有了《李长吉小传》。

同一年秋,李贺作《秋来》诗: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入冬后,李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年仅二十七岁,可悲可叹!在诗坛,李贺与李白、李商隐齐名,并称“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人这一辈子,要懂得顺其自然,来者要争,去者要放。正如李贺,既然科举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就只剩两个选择,要么安于门荫,做一个逍遥散官;要么狠心放下,以山野儒生自居,余生诗书为伴。

可惜,他选了最要命的。

有时候,并不是老天无情,而是我们自己执念太深: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如此甚好!

来源:槐序古诗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