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你可以拒绝领导不合理要求,但永远不要吹灭别人这3盏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21:18 1

摘要:前几天有个读者问我:“老马,我在单位总是吃力不讨好,明明工作最卖力,可领导就是看不见。是不是我太老实了?”

前几天有个读者问我:“老马,我在单位总是吃力不讨好,明明工作最卖力,可领导就是看不见。是不是我太老实了?”

我说:“你不是太老实,你是太亮了。”

她愣住了。我接着说:“职场不是谁亮谁赢的地方,而是看谁能让整个房间都亮起来。你一个人亮得刺眼,别人的灯就显得暗淡,你觉得谁会开心?”

你看,这就是很多人拼尽全力却四处碰壁的根源。你可以拒绝加班,可以保持自己的节奏,但有一件事千万不能做——吹灭别人的灯。

1. 护好领导“参与感”的灯

我见过太多能干的人,吭哧吭哧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结果汇报时领导眉头一皱:“这个地方,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你心里是不是立马冒火:“我熬了三个通宵的数据,你说改就改?”

十年前我也这样。当时我负责一个项目,自认为方案完美无缺,直接甩给领导。结果呢?领导轻飘飘一句“再琢磨琢磨”,就打回来了。

后来一位前辈点醒我:“你以为领导真在乎你那点细节?他在乎的是,这件事有没有他的印记。”

从此我学乖了。哪怕方案已经成熟到能直接执行,我也会拿着草案去找领导:“张总,A方案稳妥,B方案有创新空间,您看哪个方向更符合咱们的整体布局?”

神奇的是,领导总会给出“宝贵意见”。而按照他的思路调整后的方案,推进起来格外顺利。

《韩非子》里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让领导觉得是他的智慧成就了项目,你这盏灯才能长久地亮下去。

2. 护好同事“经验值”的灯

“千万别让同事觉得你不行”,这是最大的误区。

我们部门去年来了两个新人。小陈事事要强,遇到问题宁可熬夜自学也不开口;小李相反,动不动就凑过来:“王姐,这个函数怎么用?你教教我,下午奶茶我包了。”

你猜半年后谁更受欢迎?是小李。为什么?因为他懂得给别人“当老师”的机会。

人有一种奇妙的心理:一旦指导过你,就会不自觉地把你划入“自己人”圈子。以后有好事,第一个想到你;有困难,第一个帮你。

而那个从不求助的小陈呢?大家对他的评价是:“能力不错,就是不太合群。”

《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你越是用别人,别人反而越丰富。这不是心机,是人性。把同事变成你的战友,而不是观众,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3. 护好下属那盏“试试看”的灯

“这想法太天真”、“按我说的做就行”——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我见过不少管理者,三句话就能浇灭一个年轻人的热情。等团队变成一潭死水,又开始抱怨:“现在年轻人怎么都没干劲?”

真正聪明的领导,都懂得做“护灯人”。

我们公司市场总监老吴就是这样。去年有个实习生提出想做短视频,大家都觉得不靠谱。老吴却说:“给你两周时间,预算五千,跑个数据看看。”

结果第一条视频只有几百播放量。但老吴在周会上说:“至少我们验证了这个渠道目前效果有限,这个经验很宝贵。”

现在那个实习生已经是短视频组组长,团队业绩增长了300%。

哪个创新不是从“不成熟”开始的?你今天护住的那点小火苗,明天可能照亮整个团队的前路。

最后的话

职场十几年,我越来越确信:真正的智慧,不是让自己成为最耀眼的那盏灯,而是让你周围的灯都愿意为你点亮。

吹灭了别人的灯,你的路只会越来越暗;点亮了别人的灯,前路自然一片光明。

护好这三盏灯,比你埋头苦干十年都重要。

来源:老马带你聊职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