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7年9月22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里,37岁的周璇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位被誉为“金嗓子”的一代歌影双星,在生命最后时刻只剩下虚弱和孤独。
1957年9月22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里,37岁的周璇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位被誉为“金嗓子”的一代歌影双星,在生命最后时刻只剩下虚弱和孤独。
她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数十万上海市民自发走上街头,为她送行。周璇一生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拍摄了43部电影,却未能唱完自己的人生之歌。
1920年8月1日,周璇出生于江苏常州一户苏姓人家,原名苏璞。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女婴将会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悲惨的童年是她人生的起点。4岁时,她被抽大烟的舅舅拐卖到金坛县王家,改名王小红。后被转送到上海周姓人家,更名周小红。命运的残酷远未结束——1928年,周家家境日益贫困,吸食鸦片的养父甚至试图将她卖去妓院,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此灾难。
1931年,转机出现。11岁的周璇加入黎锦晖创建的明月歌舞团(又名联华歌舞班)。在一次演出中,她演唱《民族之光》一曲,其中“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一句歌词深受观众赞赏。黎锦晖因此为她起艺名“周璇”,一个传奇就此诞生。
1934年,周璇在上海《大晚报》举办的“广播歌星竞选”中名列第二,被誉为 “金嗓子” 。媒体称赞她的嗓子“如金笛鸣,沁入人心”。
1937年,周璇主演了袁牧之执导的《马路天使》,这片成为她表演生涯的代表作。她饰演的歌女小红,一面梳着辫子一面唱《四季歌》的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瞬间。
《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很快流行于华人地区。这些歌曲经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后,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周璇独特的演唱风格——利用话筒轻轻吟唱,讲究字正腔圆、柔和缠绵,成为当时歌坛的新风尚。
周璇不仅歌喉动人,银幕魅力同样耀眼。1938年她签约上海国华影业公司,先后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红遍大江南北。
1941年《上海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选,周璇当选但婉拒了这份荣誉。这种谦逊在当时的演艺界极为罕见,展现出她独特的性格。
1944年,周璇在《鸾凤和鸣》中演唱《讨厌的早晨》,展示了与她以往风格不同的演唱能力。她的艺术追求从未停止——即使已成为明星,仍坚持与白虹一起到美籍歌唱家那里学习西洋美声唱法。
1945年,她在上海金都大戏院举行三场独唱音乐会,虽然门票昂贵,却很快售罄,轰动全上海。
周璇的事业如日中天,感情生活却异常坎坷。1938年,她与歌舞社的表演老师、知名作曲家严华结婚。这段婚姻仅维持三年。
离婚后,周璇又与绸布商人朱怀德同居。朱怀德以做生意、投资等各种理由多次向周璇借钱,却其实早有妻室,从一开始就是欺骗。当周璇发现有孕要求结婚时,朱怀德竟要求滴血验亲。
1950年,周璇回到上海后发表声明:“我俩因意见不合,故在登报之日起脱离同居关系”,年底生下儿子周民。由于周璇精神不稳定,孩子一直由赵丹夫妇抚养。
拍摄电影《和平鸽》期间,周璇与从事美工工作的唐棣相恋,并生下一个儿子。但周璇的亲友都怀疑唐棣居心不良,周璇家里的珠宝大衣等财产后来全没了踪影。1952年5月,唐棣被静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与诱奸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多次情感创伤最终摧毁了周璇的心理防线。1951年夏天,在上海拍摄电影《和平鸽》时,因剧情涉及验血场景,刺激了周璇,使她突然精神失常。电影拍摄被迫中断,周璇被送入上海虹桥疗养院。
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期间,周璇的病情时好时坏。1957年6月18日,她康复准备出院,还在《上影画报》刊登公开信表明病好出院拍电影。
不料出院仅仅一个月,就在7月19日突发急性脑膜炎,再度入院。经专家医治无效,于1957年9月22日晚上8时55分病逝,永远离开了这个给过她辉煌与伤痛的世界。
06 艺术遗产与永恒影响周璇虽然一生短暂,却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她拍摄了40多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最耀眼的明星。
她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上海,甚至超越了时空限制。有人说,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国语老歌是七八十年代以至整个华语流行乐坛取之不尽的宝库。周璇的歌声给台湾的邓丽君、香港的梅艳芳等后辈艺人以营养滋润,不少港台歌手都是从翻唱这些老歌出道的。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的主流刊物曾赞周璇是 “后无来者的一代歌后” 。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时,灵感就来自于周璇主演的《长相思》里面的主题曲《花样的年华》。
周璇在病中日记的首页写下:“把人家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这句话深刻反映了她哀伤的感情生活。
周璇的悲剧源于多个方面:混乱的童年使她缺乏安全感;多次遇人不淑让她的情感不断受伤;工作过度劳累也损害了她的身心健康。
即使在她最红的时候,内心依然孤独。她大半生都在寻找亲生父母,可直到去世也没有找到。这种根深蒂固的无归属感可能一直伴随着她。
周璇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和名声并不能保证幸福;外在的辉煌可能掩盖内心的痛苦;对他人的信任需保持一定的警惕;更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挫折,都不应该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68年过去了,周璇的歌声依然穿越时空,在上海、香港、台北的街头轻轻回荡。《夜上海》、《天涯歌女》、《四季歌》已成为华人文化的共同记忆。
白先勇在《上海童年》中写道:“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
周璇的一生如流星般绚烂而短暂,但她留下的艺术遗产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化的天空中。每当《夜上海》的旋律响起,我们仿佛又能看到那个穿着旗袍的女子,站在话筒前,轻轻地吟唱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来源:一直在路上一点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