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警的日子》里他是“一根筋”的基层民警刘子明,《猎金游戏》中他是金融高材生高寒,《生万物》里他是扎根土地的庄稼汉封大脚。身份悬殊、经历迥异的角色,他都一一尝试,高产同时也没有忽略对演技的打磨。《生万物》中对封大脚的诠释,没有因为庄稼汉子的人物设定故意提高嗓门
4部长剧、2部电影和1部微短剧接连与观众见面,2025年,作为演员的欧豪在大众视野里活跃度颇高,在剧本和角色的选择上也更加多元。
《刑警的日子》里他是“一根筋”的基层民警刘子明,《猎金游戏》中他是金融高材生高寒,《生万物》里他是扎根土地的庄稼汉封大脚。身份悬殊、经历迥异的角色,他都一一尝试,高产同时也没有忽略对演技的打磨。《生万物》中对封大脚的诠释,没有因为庄稼汉子的人物设定故意提高嗓门大声说话、大开大合硬凹莽劲儿,而是通过缩脖子、揣手这类人物下意识的肢体动作,细腻多变的面部表情,层次丰富的眼神戏塑造人物,把一个传统农民的粗砺感、“活人”感,准确传达。
最近,他的脚步从镜头前延伸到了线下,出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故宫厅”。恰逢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启幕,他受邀参与了央视新闻 “百年守护 | 故宫博物院——中国的文化殿堂” 主题直播,和观众一起“云”游博物馆,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来新疆、第一次在新疆“遇见故宫” 的经历对欧豪都非常新鲜有趣。探访结束后,光华锐评与他深入对话,听他聊这次博物馆之旅的触动,也分享今年塑造角色时的思考与收获。采访中,“踏实”“脚踏实地”是他经常反复提及的词,在做演员这条道路上,欧豪似乎和他饰演的封大脚秉承着一样的信念,笃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劳交换自己想要的,把外界的质疑关在门外。
以下,根据欧豪采访整理。
这次是我第一次来新疆,也是第一次在新疆“逛故宫”,全程体验非常有趣。
探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看到的第一件展品是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亲眼看到这件出土文物的原件真的让我感觉很震撼,想不到两千年前东汉时代的工匠能做出这么精细的东西,看着上面的汉字就像能跟历史对上话似的,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特别奇妙。
我对锦护臂上刺绣的“五星汇聚”的天文奇观也非常好奇,听馆里讲解员介绍,这种天文现象非常罕见,大概五百多年才出现一次,下一次距离我们最近的出现时间可能是在2040年9月9日,我特别记了这个时间,感觉可以期待一下,希望到时候能观测到。
新疆博物馆故宫厅的整体布展设计也让我感觉非常独特。“故宫厅”三个大字下是朱红色的对开大门设计,推门进入的那一瞬间,甚至让我有种一秒“魂穿”北京故宫的错觉。进入故宫厅,首先看到的是“故土新归——康乾时期新疆文物展”的主题。故宫厅这个设计非常吸引人,参观之后我还特意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欧豪在新疆博物馆“故宫厅”探展(来源@欧豪工作室)
故宫厅不少展品让我印象很深刻。《清人画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册—平定伊犁受降》这幅画整体风格很写实,也非常典雅。《回部四果卷》画上有四种水果,石榴、苹果、香梨很容易我就猜出来了,没想到,非常像黄桃的水果竟然是产于南疆地区的木瓜!这个展品让我对新疆的特色瓜果和清代时期新疆与中原的互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宝吉骝》也很有趣,画里的骏马是乾隆皇帝特别喜欢的一匹骏马,画得特别逼真、立体,之前拍戏我常跟马打交道,看到这幅画就想起当时在片场跟马互动的那些事儿,一下子勾起了我不少回忆。
这次参观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怎么不早来”!非常推荐朋友来参观,推荐大家来新疆,不仅能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也能在新疆博物馆故宫厅感受故宫的魅力。这次参观也为我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从文化交融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对我塑造角色也有一定的帮助。
让人物从土地里长出来
电视剧《生万物》中,我饰演的封大脚,是一个生在土地、长在土地、最终归于土地的庄稼汉,他的一生都信奉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这个角色最打动我的是他身上那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的韧劲,在快节奏的当下,大脚这种踏实感特别能让人沉下心,能让人从中汲取到稳稳的力量。
为了让大脚这个角色立得住,我做了不少功课,专门学习了种地和农具使用的技巧。我觉得“庄稼汉子”这个形象要真实,最重要的是做农活时的架势。最重要的核心点是发力,因为农民整天都在地里干活,如果用的是蛮劲儿的话,就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他一定是找到一个特别好的发力点。在我看来,务农的架势、使用农具甚至比学方言还重要,这是角色的根本。其他的,比如人物关系、情感表达这些,都是在这个根基上建立起来的。
方言也是塑造角色的重要一环。在片场我经常和当地人“拉拉呱”,把学到的方言词汇融入日常交流,慢慢让语言节奏成为自然反应。刘家成导演在现场一般都会给我们很多空间去发挥,但也会给我很多细节的指导建议,比如和绣绣相处时的眼神温度、面对土地时的肃穆神情,这些微调都让角色更立体真实。我觉得一个角色的塑造是通过大家的努力相辅相成的。
包括和剧里了众多优秀演员的对手戏,让我觉得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进组拍的第一场戏。那一场戏是林永健老师饰演的封二和倪大红老师饰演的宁学祥两个人斗嘴,我和杨幂姐饰演的绣绣在不远处“观战”,当时我往那一蹲,双手往袖子里一揣就那么演,感觉整个角色状态特别自然,感觉我自己好像就是那儿的人,就特别舒服。现在想想当时那场戏,我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封大脚把土地当成“命根子”这种信念我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封大脚来说,土地是活下去的依靠,不单是他自己,剧中整个天牛庙村的人都需要土地才能够活下去,所以,土地对于他来说是最重要的。
绣绣对封大脚的影响特别大,绣绣有很多新想法,大脚虽然可能不懂,但他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而且是用自己的“小心思”很巧妙地支持。
我看不少观众网友说封大脚这种生活感、“活人感”演绎得很好,听到大家这么说我挺开心,说明我是演对了。在我看来,大脚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有朴素的正义感和是非观,但他不是完全没有死角的完美的人,我觉得这种状态是很真实的。
出演这部电视剧,封大脚身上那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也是我一直认同的。现在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很多人心里没有根,漂浮不定,但在大脚的精神世界里,他的信念全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用勤劳换回的一切才是自己的”。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好高骛远、总想走捷径,最终得到的东西可能并不长久。“脚踏实地”也是我希望通过这个角色传达给大家的、最重要的力量。
不同角色需要在“加减法”中切换
除了《生万物》,今年我还有不少作品和观众见面,有长剧,有电影,还有微短剧。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成长环境,每个人的性格也都不一样,说起演好的办法,我觉得就是需要把自己代入到每一个角色中,这样就能保持专注度和热情,就能更好地去呈现角色。
比如在《北上》里,我饰演的谢望和与封大脚截然不同。如果说封大脚像厚重的土,那谢望和就像流动的水,灵动又有冲劲。这个角色成长在运河边,身上带着水乡的通透与韧性。在我看来,这两个角色虽然性格反差很大,但灵魂深处都涌动着同一种力量,就是向上而生,不惧困难,认定一件事就会执着地去实现。
《刑警的日子》里的刘子明则是另一种挑战。这是个“上班办案,下班过日子” 的普通刑警,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更多呈现的是基层工作的烟火气。刚入警队时他莽撞冲动,会因一根筋查案被师父训斥。高群书导演跟我说“别演刑警,演人”,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刑警也是普通人,他们有愣头青的阶段,也有生活里的软肋,这种真实感才让观众有共鸣。
微短剧的拍摄则是另一种体验。今年参与的一部微短剧节奏很快,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微短剧和电影、电视剧的拍摄节奏、创作逻辑和呈现方式完全不同,演员的表演需要在“加减法”中切换。但我认为任何形式都可以尝试,毕竟短剧现在这么火,它符合了大家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的追剧习惯。
对我来说,在不同的作品中切换,最大的挑战是节奏把控和细节呈现,哪里应该做加法,哪里应该做减法,才能更好的塑造出一个让观众认可的有血有肉的角色,这是我一直不停在思考的。不同类型的角色和创作形式,对我来说都是积累,就像这次在新疆博物馆看到的展览交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也在相互滋养。
对于接下来角色类型和题材选择上,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主要比较看重角色身上的情感态度,看是否能让我产生共鸣。我不希望被过去的经验束缚,希望能有全新的角色类型能让我探索更多表演可能性,只要是能打动我、能让我有发挥空间的角色,我都愿意去尝试。
这次新疆之行和拍《生万物》的经历,其实都在告诉自己,不管是做事还是演戏,脚踏实地最重要。以后我还是想继续好好琢磨角色,把每个角色都演得扎实,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来源:光华锐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