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面积、资源、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三村突
摘要: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面积、资源、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三村突破“单点”思维,探索发展组团式“共富单元”,以培育数字平台“创富”、联结龙头企业“带富”、吸纳运营主体“引富”为实施路径,走出一条“仙果”为基、抱团联营、四轮驱动的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之路,集中展现了浙江省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区域实践成果。
未来乡村片区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变革抓手、集成载体和示范成果。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面积、资源、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1]。浙江省出台的《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2] 4号)明确指出,鼓励片区化、组团式整体谋划村庄规划。在实践层面,浙江各地以党建统领、数智引领、利益联结等为主线,推动未来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从而实现“1+1>2”的集群效果。淳安县下姜村通过建立党建引领和共联共享机制,突出跨村联合、连片建设,推动村庄从“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转变;衢州市启动数智引领的未来乡村连片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智慧化和数字化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平湖市沈家弄村联合钟埭村、大力村,聚集三村“集体收入均超千万”“均为 3A级景区村庄”等优势,打好“强村富民”系列“组合拳”。
丁宅乡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核心地带,辖区面积43 hm2,下辖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0.9万余人。作为上虞区打造“四季仙果之旅”品牌的主要阵地之一,丁宅乡不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和数字化改革赋能,先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首批省级特色农业强镇、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乡镇、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并入选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近年来,丁宅乡充分发挥特色果业资源优势,锚定共同富裕发展主线,突破“单点”思维,连片建设丁宅、上宅、下宅三村并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不断探索组团式“共富单元”,放大“四季仙果之旅”的致富效应。
丁宅乡将丁宅、上宅、下宅三村连片建设,着力打造未来乡村组团共富的“丁宅样板”。划定组团共富片区时主要遵循以下逻辑:一是地缘相邻。丁宅、上宅、下宅三村地域相邻,同位于集镇区域,总面积占全乡面积的1/3,户籍人口占全乡人口的1/2。二是产业相似。片区内各村“仙果”产业特色鲜明,丁宅草莓、上宅水蜜桃、下宅桑葚“串珠成链”,近年又新引进了冬枣、冬桃、火龙果等一大批品种,填补了采摘期空白,基本形成了“季季有仙果、时时可采摘”的产业格局。三是资源互惠。各村资源优势互补,既包括水上乐园、卡丁车场等休闲旅游项目,也包括以“互联网+”为运作模式、农商文旅和科普体验集成的大通农场,同时具备以数字农业综合体、农创智谷等为主体的科创综合性园区。由此,丁宅、上宅、下宅三村打破村域界限,充分发挥农业资源连片优势。
近年来,丁宅乡围绕“四季仙果特色强镇、精致精美特色小镇”升级版的发展定位,不断探索以四季水果串联一二三产业、带动业态融合拓展的“仙果+”未来乡村发展之路(图1)。在“仙果+”种植业方面,全乡现有水果种植面积4.67 hm2,高标准水果采摘基地11个,生态观光农庄3家,农民合作社59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涵盖桑果、草莓、葡萄、水蜜桃等众多品类。在“仙果+”加工业方面,先后引进大通农场、叶氏兄弟等全省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在“仙果+”休闲农旅产业方面,结合丁宅乡未来乡村片区的资源现状,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振兴样板区、农旅融合智创共富先行区和乐水生活夏溪休闲集聚区。
丁宅乡坚持组团共富主线,探索以“产业培优+空间集聚+IP运营+数字赋能”为特征的“四轮驱动”未来乡村发展模式(图2),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上虞“四季仙果之旅”辨识度的共富发展之路。通过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进行跨界重组,进一步推动鲜果产业集聚,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拓展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空间;通过探索特色产业“跨村联营”机制,推动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化管理,突破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实现跨区域创新联动和抱团增收[2];打造“仙果+”农业品牌IP形象,引进乡村运营团队,持续放大“仙果+”效益,以区域公用品牌来提升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研发智慧乡村平台,将丁宅乡未来乡村片区打造成“数字乡村典范”。
丁宅乡立足丁宅草莓、上宅水蜜桃、下宅桑葚特色果业资源优势,初步形成集仙果加工、销售、文创、休闲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一是技术先行栽下“共富树”。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农业科技试验基地,搭建新品种试验平台,加快优质新品种推广,提供常态化结对帮扶指导,培育出“金霞油蟠”等新品种11个,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二是盘活资源结出“共富果”。充分激活闲置资源拓渠增收,引导农户流转土地1.33 hm2,通过土地租赁、物业租赁等方式,推动未来乡村片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由200万元增长到370万余元;推动“仙果+”订单农业发展,辐射带动民宿、农家乐、夜间经济等新型业态培育,以产业稳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三是项目招引托起“共富梦”。出台《丁宅乡2022年度农业产业提质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依托“四季仙果”数字农业综合体和农创智谷建设,推动高标准智慧大棚、智能冷库储藏平台、电商直播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为未来乡村组团联营积蓄发展动能。
一是“多规合一”统筹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做到自上而下既有统一规划又和而不同,集中连片打造一派青山碧水、仙果飘香、桃园绯红的美丽乡村画卷;促进乡村微改造,建设景观休闲游步道、卡丁车场、书法碑帖馆,激活闲置厂房改建为仙果研学中心,联合教体集团打造户外农事体验空间、劳动实践基地、湿地自然课堂等研学目的地[3]。二是投资近亿元打造“一溪两岸”片区。以山为骨,以溪为脉,高品质打造“一溪两岸”景观带,以下管溪丁宅段为中心轴,在南北两岸建立游步道和骑行道,串联丁宅村和上宅村,打造滨水户外休闲营地和山岙趣味空间,形成集度假、娱乐、住宿、餐饮于一体的乐水生活休闲集聚区。三是持续放大“仙果+”节会效应,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开发采摘游、研学游等高品质项目;承办卡丁车国际赛事,谋划冰雪竞技中心建设项目,争创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年均接待游客30万余人,带动农户人均创收2万余元。
研发应用“数智丁宅”平台,探索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智慧监管。一是打造“四季仙果”数字农业综合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发展方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电子商务、数字农业开发、农产品溯源、休闲观光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片区智能化、信息化管理[4]。二是开发“丁宅环卫e眼”小程序。设置上报端、整改端、审核端三个业务流程,实现人居环境问题发现整改全流程闭环。三是打造“线上绿币”应用场景。通过开展“绿币计划”“绿色账本”“鸡毛换糖”等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动村民自主清理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将原有绿币计划从单一的美丽庭院创建,拓展到垃圾分类同美丽庭院建设相结合,共同推进美丽丁宅建设,并成功承办绍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通过强化数字赋能,丁宅乡人居环境在绍兴市常态化评估中获得第一名,2个村获得市级红旗村称号;“数智丁宅”平台获得全省113个未来乡村创建单位数字化平台综合评比第三名。
一是开发“丁赞民生”数字化平台。以直线型流程归集服务需求、服务资源和人员力量,实现民生服务的线上线下闭环管理,创新打造一键呼叫、服务交办、评价决策三个子场景,利用数字化打通群众需求端和服务供给端,进一步拓宽了兜底性民生保障的可及范围,实现75周岁以上老年人、低保边缘户、残疾人等困难对象探访关爱率每月常态化全覆盖。2022年,“丁赞民生”已为150名左右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众配备“一键呼叫”设备。二是聚焦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关注“一老一小”问题,创新开展“丁赞民生服务”,构建党建引领、乡村联动、社会参与、精准服务的民生服务新模式,打造“丁赞”党建服务品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组建“丁赞”民生服务大队,下设若干服务分队,实现党建工作有形化、实体化、惠民化。“丁赞”民生服务大队现有223名志愿者,其中党员107名,占比48%。三是聚焦乡村“微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以表单形式收集民生服务动态需求,通过“志愿+抵偿”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多元服务,以“微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有效提升民生服务队伍在疫情防控、防汛防台等工作中的参与力和凝聚力,带动农村群众逐步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2021年,丁宅乡启动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项目包含小镇客厅、乡村驿站、数字农业管理平台、智能冷库储藏平台等功能布局,总投资超过1.5亿元。该项目旨在培育产业优势突出、智慧高效生态、示范效应良好的数字农业示范区,从而有效推动“仙果+”产业多元化、融合化发展。2022年,该平台迭代升级为浙里“三位一体”共富平台2.0版,通过拓展“特色乡镇+中心乡镇”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供销网络,打造“丁宅数字康养”“下管数字研学”等“三位一体”共富平台,绘就了镇域层面共富全景图,使得丁宅共富样本被复制推广并逐步覆盖章镇、岭南、下管等上虞南部乡镇,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连片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5]。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迭代,推动单一的“四季仙果采摘游”向多元的“仙果+”三产融合转型升级,以“四季仙果”休闲旅游集聚更多人气、拉动消费,使得年均游客量由35万人次增加到55万人次。
2021年,丁宅乡与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销定产推动生产端和销售端无缝衔接。明康汇作为拥有蔬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零售终端与电商于一体的生鲜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丁宅乡全方位制定了农产品品牌推广策略,搭建了从产地到中心仓和仓储店的物流链路,推动丁宅乡蔬果产业实现了研、产、供、检、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这种以产销协作为契机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产品溢价包销。2022年,丁宅乡与明康汇共同推进“明康汇—丁宅‘帮促共富’党建联建”,以“企业+党(总)支部+农户”模式为牵引,政企合作共建水蜜桃、果桑、萝卜等果蔬基地,通过组织共建、项目共培和资源共融,打造形成了农产品产销联合、龙头企业帮扶带富的实践样板[6]。截至2022年,明康汇累计收购水蜜桃超过20万kg, 每kg均价提升2元,带动全乡果农增收2 500万元左右。
丁宅乡以未来乡村片区和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为抓手,坚持全域景区化、产村一体化发展策略。一是强化未来乡村整体运营。围绕管溪·山水绿道综合开发,引进乡村运营团队,整合水上乐园、滨水营地、研学基地等项目资源,以“一溪两岸”为轴线探索一村一景区运营模式。二是把握乡村发展智力引擎。深入实施农民工匠培育行动,依托农创智谷数字平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技术支撑和农创客联盟资源优势,招引青年农创客入驻丁宅,不断健全未来乡村新型合作经营体系,把智力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
4 结论当前,正值绍兴市融杭联甬打造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和上虞区打造“青春之城”的奋进起点,丁宅乡三村资源串珠成链,走出一条“仙果”为基、抱团联营、四轮驱动的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之路,集中展现了上虞区“南花园”共富单元建设的经验与成效。一方面,突破“单点”思维,盘活资源集成赋能,探索组团式“共富单元”,持续放大“四季仙果之旅”的致富效应;另一方面,全链条打通从“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的机制堵点,扎实推进培育数字平台“创富”、联结龙头企业“带富”、吸纳运营主体“引富”等共富路径,从而实现产业连片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7]。
参考文献:略
作者:苗苗 陈亚运 迮寒露 夏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上虞区丁宅乡人民政府 上虞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一般软科学研究项目(2022R18S52D01)
作者简介:苗苗(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城乡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夏钦(1982—),男,浙江上虞人,从事美丽乡村、农村环境工程相关研究和工作
来源:爱农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