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对光线路径产生影响的,不止引力场这一个因素。理论上,电场、磁场都会对光的路径产生影响。电荷不能自发聚合成单独的含有巨大电荷量的实体。自然界不能稳定存在大尺度的电场。人工的电场,强度可以很大,但尺寸有限,所以,通过干涉实验可以知道光在通过电场与不通过电场两
若只有引力场,当引力场足够强大的时候,会产生黑洞。形成黑洞的门槛是史瓦西半径。
史瓦西半径揭示了只有引力作用的情况之下,质量密度对光线偏折的影响力。
但是,对光线路径产生影响的,不止引力场这一个因素。理论上,电场、磁场都会对光的路径产生影响。电荷不能自发聚合成单独的含有巨大电荷量的实体。自然界不能稳定存在大尺度的电场。人工的电场,强度可以很大,但尺寸有限,所以,通过干涉实验可以知道光在通过电场与不通过电场两种情况下会有不同,但测量不到光在电场中的偏折。干涉仪也可以测量光通过磁场时干涉条纹的改变。但这里要讲的是大尺度磁场对光的路径的影响。
大尺度磁场在宇宙中广泛存在。地球磁场是最明显的例子。但地球磁场比较弱。脉冲星,或者称为中子星,有十分强大的磁场。
《基础物理溯源》认为,黑洞形成,不只是引力场一个因素在起作用。
磁场是运动动能激发的涡旋空间弯曲。磁场不但使光线路径弯曲,而且比引力场的效果更明显。大质量恒星塌陷后,如果质量足够,又有运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产生黑洞就不需要那么多质量。
中子星的转动动能可以让光线沿弯曲路径传播,但是,就象地球转动动能产生的地球磁场一样,有南北极,磁力线不是一直指向中子星的质心。所以光靠转动动能形成黑洞是很困难的。不过,中子星直线运动的动能产生的磁场是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涡旋场。这个磁场可以使光的路径比较容易形成圆周形状,成为黑洞。中子星的质量密度虽然不如预期中的黑洞那么大,其引力场使光的偏折程度有限,不会形成黑洞,但其运动速度产生的涡旋空间弯曲,磁场,可以使固定方向的光直接形成圆周路径而产生黑洞效果。所以,黑洞的形成,可能不需要预期中那么大的质量,只要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也能使光经过时逃离不了。天文观测中看到的爱因的斯坦环,更大可能性是巨大的磁场在起作用,而不是引力场。
引力场使光线偏折,产生透镜效果,只有涡旋的磁场才会使光线形成涡旋状。
来源:丽丽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