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它比笑话冷——9月刚爆出的和解细节里,波音掏了5万美元“买”巴尼特的命,还顺手甩出200万成立“航空安全举报人基金”。
“吹哨人死了,波音股价涨了4.2%。
”
刷到这条推送的人,第一反应都是:这什么地狱笑话?
可它比笑话冷——9月刚爆出的和解细节里,波音掏了5万美元“买”巴尼特的命,还顺手甩出200万成立“航空安全举报人基金”。
听起来像良心发现?
别急着感动,那点钱连一架787的轮胎都换不起,却足够把“死人”两个字从热搜里拖出去。
更离谱的是第二位吹哨人迪恩。8月《西雅图时报》扒出,他肺里残留着工厂违规抗菌涂料的化学物质,举报信还在FDA邮箱里躺着,人先“自杀”了。
现在OSHA磨磨蹭蹭介入,网友已经替他们把标题起好:《致命涂料,限时掉落》。
有人纳闷,波音怎么还敢?
答案简单:代价太小。
欧盟10月起给787加额外体检,美国空军让KC-46排队返工——看似重拳,其实挠痒。
股价一天涨回4.2%,全年跌的那18%照样有人抄底。
资本市场早算过账:死人赔的钱,赶不上交付延迟的违约金。
国会那边呢?
热热闹闹搞《航空安全透明法案》,23个参议员站台,听起来 bipartisan 高光。
可业内人士透露,草案里把“独立审查委员会”的预算砍了七成,真独立还是真摆设,等2025年ICAO新评级出来就见分晓。
波音自己演的戏更精致:
- 质量部改汇报线,直接冲向CEO,翻译一下——出事老板先知道,对外统一话术;
- 董事会工程师席位从1个加到3个,表面技术当家,实际投票权还是资本多;
- 高管奖金不再看财务KPI,改挂“安全质量”,翻译过来:利润少了不扣钱,死人多了才扣,堪称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南卡工厂的员工用脚投票:2023年流失率28%,质量部直接飙到41%。
流水线缺人,就让“临时工”打铆钉,反正飞上天再返修,赌的是概率。
巴尼特生前拍的那些照片——门塞装反、螺丝乱拧——还在本地酒吧里流传,酒保说:“每摔一次杯子,就又多一条裂缝。
”
家属没闲着。
巴尼特的姐姐把和解金原封不动投进立法游说,目标只有一个:逼波音在生产线装24小时直播摄像头,让全世界看飞机怎么“拼”出来。
波音律师团回敬一句“商业机密”,谈判桌直接掀翻。
空客趁机蹭热度,宣布3亿欧元升级举报人系统,顺手把广告打到波音总部所在的芝加哥地铁站——巨大标语写着“放心飞,有人敢说话”。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所以,下次坐787看到机翼闪灯,别只顾拍照发圈。
那条亮线可能是吹哨人用生命点的蜡烛,亮不了多久。
想真正安全?
先把“涨4.2%”变成“跌42%”,让死人比赔钱贵,飞机才配叫“梦想”客机。
来源:一往无前糯米qLJeg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