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网购平台竟能买到开房记录,个人信息贩卖黑幕曝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20:10 1

摘要:据陈先生透露,女友为查这些信息花了约1.7万元,其中开房记录最贵,报价1.28万元,不仅能查开房地点,还能查同行人;此外,780元可查快递或外卖收货地址,6800元能查银行流水。

女朋友竟在网上买到了我近5年的开房记录!”山东陈先生(化名)的遭遇,揭开了网购平台上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背后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据陈先生透露,女友为查这些信息花了约1.7万元,其中开房记录最贵,报价1.28万元,不仅能查开房地点,还能查同行人;此外,780元可查快递或外卖收货地址,6800元能查银行流水。

平台商家甚至表示,即便没有身份证号,通过手机号、微信号等实名信息也能先查到身份证,再进一步获取其他隐私。

记者根据陈先生的线索调查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打着“律师调取被告信息”“网上立案”的旗号,明码标价贩卖个人信息。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陈先生女友交易的商家,对方报价180元,称只要提供姓名和电话,就能查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家庭地址。当被追问信息来源时,商家仅含糊回应“你只要知道是真的就行”。

为核实真实性,记者支付180元购买该服务,商家承诺“当天出结果”,几小时后便收到准确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随后记者换平台、换商家咨询,发现此类服务普遍存在:部分商家能查开房记录、银行流水,部分仅提供身份信息;也有商家表示,要想查询个人信息,必须先在他们这里立案。

记者发现,有的商家显示是某某律师事务所,有的则是某某旗舰店。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里,基本上都有法律咨询这一项。但是,所谓的法律咨询,能否查询并提供公民的身份信息呢?

有律师介绍:合法的法律咨询仅包括法律分析、建议,不涉及查询他人个人信息。

若因民事诉讼等正当需求调取隐私,需委托执业律师,凭律师证、律所证明材料向相关单位申请,且律师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约束,不会泄露信息。

陈先生女友交易的商家,是今年3月成立的武汉某商务服务公司,经营范围含图文设计、技术开发、法律咨询,不含“依法须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的业务”,明显超出合法经营范畴。记者向涉事电商平台反馈后,客服均建议“举报后等待审核处理”。

事实上,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早已形成产业链,不仅被不法分子用来牟利,还衍生出“开盒挂人”这类新型网络暴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并公开发布,对当事人进行攻击伤害。我国对此类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近年来已多次加大打击力度。

2025年7月,广东省丰顺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柯某在2022年至2025年间,通过网络平台招揽客户,根据需求向上家购买户籍信息、手机号、银行流水等公民个人信息,再转卖给客户赚差价,违法所得超40万元。公诉机关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责,建议判处有期徒刑3至4年,并处罚金。

2023年12月,拥有百万粉丝的主播小玲也遭遇“开盒”:个人信息被曝光在国外社交群组,群内充斥不堪内容。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网警调查发现,周某、唐某等6人在2023年至2024年3月间,通过域外软件非法收集、买卖、公开明星、网红、社会热点人物等800余人的个人信息,相关内容浏览量超400万次。2025年4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周某、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后续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6人还需在国家级媒体赔礼道歉,并支付10万元公益损害赔偿金。

为进一步遏制此类乱象,2025年5月,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从阻断“开盒”信息传播、完善预警机制、加大惩治力度、优化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引导5个维度提出要求,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和平台强化整治;还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等多家平台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开盒”行为。

马林冰强调,我国法律明确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传输、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隐私。若出于威胁、抹黑等不正当目的搜集隐私,受害者可提起民事诉讼索赔;贩卖者若情节严重,将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害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互联网平台对明显的侵权行为,需在接到通知后及时下架相关产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来源:清闲的露珠bwZR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