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68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是肝癌走的,现在我哥查出来也是这个……”
在肿瘤门诊,医生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很多人都疑惑:癌症到底会不会遗传?
有人觉得这只是巧合,有人则战战兢兢查个基因检测。其实,癌症的发生并非完全随机,也不是命中注定。某些癌症,真的可以“复制”到下一代。
癌症不是病毒,不会像流感一样在人群中传播。但它确实有遗传背景,尤其是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
根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资料,5%~10%的癌症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这类癌症往往具有早发、高复发、多个成员患病的特点。
更“残酷”的是,如果父母患有某些癌症,子女的患病风险将显著升高。
1. 乳腺癌:BRCA突变是“家族炸弹”
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曾因携带BRCA1突变,选择预防性切除乳腺。她的做法看似激进,却有数据支撑。
研究显示: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的女性,一生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60%~80%。
更重要的是,这种突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携带,子女就有50%的几率遗传。
而男性如果携带该突变,也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胰腺癌的风险。
2. 结直肠癌:不是吃辣惹的祸
很多人以为肠癌和饮食有关,确实没错。但如果家族中有两代以上、多个直系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就要警惕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林奇综合征。
这两种都是遗传性肠癌综合征,由APC或MLH1等基因突变引起。林奇综合征还可能累及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数据,林奇综合征相关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达80%以上。
3. 胃癌:CDH1突变是“隐形杀手”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但除了饮食、幽门螺杆菌等因素,遗传因素也不能忽视。
携带CDH1突变的人群,患弥漫型胃癌的风险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凶险。
有研究指出,CDH1突变携带者中,约70%会在40岁前发病。这也是为何部分高危家族会选择“预防性胃切除”。
4. 肝癌:不是喝酒的人才中招
在中国,肝癌患者中约85%有乙肝背景。但这并不代表肝癌与遗传无关。
如果父母携带慢性乙肝病毒,孩子在出生时就可能垂直传播。虽然这不属于基因遗传,但感染乙肝后,肝癌风险将大幅提升。
此外,如果家庭中有多位成员在无乙肝的情况下患肝癌,也要警惕是否存在某些尚未发现的遗传易感基因。
听到“遗传癌”三个字,不少人开始焦虑。但要知道,遗传只是“底牌”,不是“结局”。
医学研究早已证明: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癌症的影响远大于遗传。
以下三件事,是对抗遗传风险的“王牌”。
1. 提前筛查,发现“炸弹”苗头
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癌,尤其是类似癌种、年轻发病,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携带风险基因后,可定期做针对性筛查。
比如BRCA携带者,每年应行乳腺核磁共振检查,远早于普通人群的筛查建议。
2. 控制风险因素,主动“拆雷”
即便有遗传倾向,也可通过控制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方式,显著降低癌症发生率。
比如,林奇综合征患者若长期高纤维饮食、定期肠镜检查,患癌几率会大大延后。
3. 接种疫苗,阻断“病毒型癌”
宫颈癌与HPV、肝癌与乙肝,都是病毒相关型癌症。及时完成疫苗接种,能最大程度阻断“带毒基因”传播链。
特别建议高危家庭中的孩子尽早完成乙肝疫苗三针接种,并定期查抗体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癌症仍属于“散发型”,与生活方式、环境污染、慢性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即使家里有人患癌,也不必盲目恐慌。反之,没有家族史也不代表就“安全”。
关键在于:了解风险,科学预防。
癌症不是天灾,也不是宿命。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博弈,遗传只是起点,生活方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如果你知道自己手里握着“高风险牌”,不妨主动出击,提前布局。毕竟,越早发现风险,就越有机会打破“复制”。
[1] 《肿瘤遗传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2] 《中国居民癌症遗传咨询与检测指南》,中国抗癌协会遗传学分会
[3]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
来源:小九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