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灼灼韶华》收官了,作为一部央视大剧,它勇敢地把大女主、年代、商战、国医、宅斗、谍战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元素一锅乱炖,结果评分扑得相当惨烈。但有趣的是,这剧居然让人看得停不下来,就像明知是垃圾食品,却依然忍不住啃完最后一包辣条。
《灼灼韶华》收官了,作为一部央视大剧,它勇敢地把大女主、年代、商战、国医、宅斗、谍战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元素一锅乱炖,结果评分扑得相当惨烈。但有趣的是,这剧居然让人看得停不下来,就像明知是垃圾食品,却依然忍不住啃完最后一包辣条。
作为一部“元素报菜名”式的作品,它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逻辑”。但偏偏,它的三大悬念收官设计,却意外地给了我们一种独特的观剧体验,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莫名爽感。
悬念一:闻知秋的真实身份:我方的人,还隐瞒了夏初牺牲的真相
闻知秋这个角色,表面上是西装革履的商界精英,背地里却是我方潜伏人员。这种“我潜伏在我方潜伏在敌方”的套娃设定,让人不禁想问:编剧是不是剧本杀玩多了?
更绝的是,他居然隐瞒了夏初牺牲的真相。从叙事学角度看,这招堪称“情感炸弹延期引爆”。热依扎饰演的韶华一路升级打怪,最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错误的前提下游走,这种颠覆性的叙事,让前面几十集都成了“无效剧情”。高明还是拙劣?我看是既高明又拙劣。高明在情感冲击力够强,拙劣在为了这个反转把前面的人物动机全拆了。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点了一道菜,吃完了厨师才告诉你:“刚才的食材全是假的!”不知该夸他有创意,还是该骂他骗人。
悬念二:韶华与康二妞是否姐妹反目,没翻脸,二妞还为保护韶华牺牲了
这部剧最让人欣慰的,就是没有落入女性角色必须为男人反目的俗套设定。韶华与康二妞的关系,反而成了全剧最温暖的光。
康二妞为保护韶华牺牲的设定,虽然老套,却意外地戳心。在众多打着“大女主”旗号,实则全靠男人帮忙的剧中,这种女性之间的守护显得尤为珍贵。不过,编剧似乎太执着于“牺牲”这一催泪弹,忽略了人物成长的完整性,康二妞的死,更像是为了感人而感人,而不是角色发展的必然。
这就好比你正在享受一碗用料丰富的麻辣烫,突然咬到一颗不该存在的花椒,味道是刺激了,但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悬念三:众人结局如何——假死脱身、香港重逢、惨淡收场
大结局里,韶华和闻知秋利用假死脱身,并在香港重逢;而夏元和周燕则一个被杀,一个精神失常。这种“主角光环全开,配角惨淡收场”的设定,让人不禁怀疑编剧是不是在玩“角色幸运转盘”,转到谁谁就倒霉。
从结构主义角度来看,这种结局安排暴露了编剧对配角的态度,工具人用完即弃。夏元和周燕的悲惨结局,不过是为了衬托主角团的幸运与智慧。这种叙事上的懒惰,让整部剧的深度大打折扣。
但有趣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结局分配,反而给了观众一种原始的满足感,好人得好报,坏人得恶报,虽然粗糙,但解气。
《灼灼韶华》就像那个野心勃勃却能力有限的厨子,把市面上所有热门食材都扔进锅里,结果煮出了一锅味道怪异却莫名吸引人的大杂烩。
它的成功与失败都在于“贪心”,想要讨好所有观众,结果拍出了一部评分不高却话题度拉满的作品。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或许《灼灼韶华》的制片方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完美的平庸不如有特色的混乱。毕竟,骂声也是声量,比起那些播完就悄无声息的“精致平庸”的作品,《灼灼韶华》至少让我们记住了它登陆过央视。
这部剧最大的价值,或许就是告诉我们:影视创作不是报菜名,不是元素堆砌就能出精品。但若能在一片混乱中给观众带来几小时逃离现实的快乐,哪怕是通过一种荒诞的方式,它也算完成了某种使命。
毕竟,在这个压力山大的时代,能让我们一边吐槽一边追完的剧,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成功了。
来源:雪貅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