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居大不易”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初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见当时的文坛领袖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半开玩笑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意思是说,京城生活成本高,想要在这里立足可不容易。后来顾况读到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
“居大不易”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初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见当时的文坛领袖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半开玩笑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意思是说,京城生活成本高,想要在这里立足可不容易。后来顾况读到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为赞赏,改口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居大不易”就成了形容在大城市生活艰难的代名词。
居大不易
公元800年的长安,29岁的白居易揣着诗文拜见顾况,那句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的调侃,成了他此后18年的生存注脚。这座百万人口的帝国都城,房价早已突破普通人的想象,中等100平米住宅售价200贯,相当于县尉17年的纯收入,而刚入职的校书郎白居易月薪仅16000钱,连市区合租都要精打细算。
他的长安租房史堪称古代版 “奋斗图鉴”:初到长安时与三位书生挤在坊市边缘的破屋,“仅容一床一榻”;任左拾遗后搬至郊区新昌坊,每天卯时起床赶路,辰时才到衙门,单程两小时的通勤堪比现代跨城上班;直到 40 岁被贬江州攒够积蓄,才在洛阳履道坊买下首套房,写下 “十年方得一宅,余生终有归处” 的感慨。即便贵为官员,也难逃住房挤压,曾国藩在京城当官12年换了7次房,巅峰时房租占薪俸一半,为撑场面租大宅竟陷入财务危机。
东京梦华
不仅仅是唐朝,北宋更是如此,东京梦华的背后,也藏着无数中下层收入百姓的血和泪,北宋汴京将“居大不易”推向新高度。这座每平方公里挤1.3万人的超级都市,“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一间房售价超千贯,普通家庭需耗费半生积蓄。但宋朝也诞生了古代最成熟的住房保障体系,“楼店务”管理的官房,月租仅50文,够买2斤肉,苏轼任大理评事时就曾租住,直言 “免却房东催租苦”。
有趣的是,宋代已现现代生存困境的雏形,太学附近的 “学区房” 租金比其他区域高 3 倍,有家长为陪读租10平米单间;70%的汴京居民是租房族,苏辙升任副宰相后仍买不起房,月租占月薪一半。更超前的是调控政策,个人囤房超3处即罚款,富商违规房产直接充公纳入廉租房体系,这种对炒房的打击力度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北京周边
明清时期,为了管控京师,减轻粮食调运的耗费,北京城有一定的人口限制,所以明清两代北京人口最多也就一百万出头。但是即便如此,明清北京延续着京城住房的紧张态势。崇祯年间,正阳门大街的小型四合院售价33两银子,而戚继光麾下士兵年薪仅10两,需攒三年才能负担。外城因聚集大量外地人,房价持续高企,普通人家只能在拥挤胡同里寻找容身之所。
但明清也有突破性的制度设计,租房者子女可 “就近入学”,与房主子弟享有同等教育权,这种 “租售同权” 理念比现代某些城市更为开明。乾隆曾强制官员在任职地买房,否则不准升职,却闹出知县调任时房产滞销亏半年俸禄的笑话,暴露了行政干预住房市场的局限。
长安房价
千年之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适用。现代人在大城市打拼,面临的挑战甚至比古人更多。高昂的房价、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叹“居大不易”。以北京为例,根据统计,北京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30,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要不吃不喝3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租房也不轻松,一个单间的月租金动辄三四千元,几乎占去普通上班族月收入的一半。白居易当年感叹的“长安米贵”,如今变成了“京城房贵”。
不只是京城,一线城市应届生平均房租收入比突破 51%,深圳南山房价收入比达36:1,30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房,远超白居易时代的压力。上海浦东30㎡老破小月租4500元,占月薪 8000元者的56%,有人为凑房租连续三月午餐只吃10元沙县小吃。
除了居住成本,现代人还要面对工作压力。大城市机会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996工作制、35岁职场危机、内卷化竞争,这些新名词折射出当代职场人的生存状态。很多人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加班加点,牺牲健康和家庭生活。唐代诗人为了功名寒窗苦读,现代人为了升职加薪拼命工作,本质上都是为了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不同的是,古人考取功名后往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活,而现代人即使有了不错的工作,依然要为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持续奔波。
生活成本方面,现代大城市的开支项目比古代多得多。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有通讯费、网络费、物业费、停车费等各种固定支出。教育、医疗、养老等更是压在人们心头的三座大山。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培养费用,在大城市可能高达数百万元。白居易只需要担心米价,现代人却要为无数个“米价”发愁。
大城市通勤
全国超1400万人承受极端通勤,北京天通苑早高峰地铁满载率130%,深圳12万年轻人住惠州跨城上班,每年通勤耗时超1460小时。这种时间消耗带来生理代价,极端通勤者皮质醇水平升高 37%,患抑郁症风险增加 21%。
户籍绑定的公共服务制造不公,非沪籍子女入学需5年社保,深圳落户仅向硕士以上人才 “秒批”,有户口者起薪多2000元。职住分离更成顽疾,上海张江科技园周边房价8万 /㎡,迫使年轻人涌向昆山、太仓。
社交关系的维系也是大城市生活的一大难题。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疲于奔命,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成为常态。同事之间可能因为竞争关系难以交心,朋友之间也常因各自忙碌而疏于联系。孤独感成为很多都市人的共同体验,这与古代文人可以诗酒唱和的社交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唐代长安有“酒肆千余家”,现代城市有无数咖啡馆、酒吧,但能真正抚慰心灵的社交却越来越少。
一线城市压力
交通问题同样困扰着现代都市人。古代长安城“九衢三市”,已经算是繁华,但与现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早晚高峰,地铁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路面堵得水泄不通。通勤时间动辄一两个小时,消耗着人们的精力和耐心。白居易骑马或坐轿子出行,虽然慢但不会堵车;现代人有汽车地铁,却常常被困在路上。
环境污染是古人不必面对的现代难题。大唐长安也有“雾霾”,但那主要是炊烟和尘土;现代大城市的雾霾则包含各种有害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噪音污染、光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可能得驱车几十公里到郊区才行。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留在大城市?原因很简单:机会。大城市集中了最好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就像当年长安吸引天下英才一样,现代大都市依然是实现梦想的地方。很多年轻人明知道“居大不易”,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终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一线城市居大不易
面对“居大不易”的现状,现代人也发展出了各种应对策略。合租成为年轻人的普遍选择,既减轻经济压力,又能获得社交支持。灵活就业、远程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极简主义、断舍离等生活哲学的流行,反映出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需要的生活。这些都是在高压力环境下发展出的生存智慧。
从白居易的时代到今天,“居大不易”的本质没有变,变化的只是具体形式。每个时代的人都要面对那个时代的挑战,也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应对方式。或许正如顾况对白居易说的那样:只要有真才实学,再难的环境也能闯出一片天地。现代人需要的,正是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和韧性的精神。
汴梁梦华
尽管 “居大不易” 的形式在变,但人类的应对智慧从未褪色。宋代的 “楼店务” 与今日的人才房、蓝领公寓遥相呼应,杭州800元月租房、深圳 “学历抵房租” 政策,延续着古人的保障思路。白居易在破屋中写就《长恨歌》,苏轼漂泊中留下 “一蓑烟雨任平生”,与当代年轻人 “工位午睡省房租、自学技能谋晋升” 的韧性一脉相承。
正因为梦想不能明码标价,所以“居大不易”将一直存在,因为大城市永远吸引着追梦者。但人类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智慧也在不断发展。从古至今,那些最终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人,都是既看清了现实的艰难,又不放弃努力的人。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居大虽不易,但并非不可能。
来源:俇攘一点号